第一图书网

文学时间研究

马大康//叶世祥//孙鹏程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马大康//叶世祥//孙鹏程  

页数:

33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文学时间是文学的存在方式,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同时,对于具体文学作品,文学时间又是一种表现方式,可以从修辞论角度进行研讨。《文学时间研究》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以现象学为主要方法,深入分析了文学时间的封闭性、同时性、包容性、游戏性、双重个体陛等特征,论述了叙述时间的历史演变,以及时间对文学作品的塑形。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怀旧文学的时间形态,悲剧的时间结构,历史叙事中的时间观,小说时间与意识形态,鲁迅、巴金小说的时间形式,以及叙事作品的时间修辞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作者简介

    马大康,1947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文学硕士,教授,温州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诗性语言研究》等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曾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    叶世祥1966年7月出生于浙江龙泉,文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40多篇,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孙鹏程1980年4月出生于浙江苍南,文学硕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时间迷宫:文学时问的独特性    第一节 文学时间是“异在世界”的时间    第二节 文学时间是“属己的时间    第三节 文本“潜时间”与文学时间    第四节 文学时间的独特性        第二章 拯救时间:叙事时间的出场    第一节 时间的“历史化”和“虚化    第二节 时间的个体化和叙事时间的新生        第三章 反抗时间:文学与怀旧    第一节 童年:生命之源    第二节 现代化:时间杀手    第三节 故乡:文化之根    第四节 怀旧文学的“时间一价值”结构        第四章 重铸时间:文学形式与庸常时间    第一节 亵渎者的狂欢:“神圣”文体的庸常面孔    第二节 “烦恼人生”的微言大义:庸常时间的形式意义    第三节 走入新牢笼的危险:庸常时间与单一化陷阱    第四节 化庸为奇的炼金术:文学时间的层次与诗化魅力        第五章 向死而生:悲剧的时间结构    第一节 向死亡存在    第二节 向“神圣时间”移位    第三节 守候“未来”的命运    第四节 死亡与永恒之间        第六章 时间涅槃: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时间    第一节 进步的神话:时间的“启蒙”与神化    第二节 混乱的故事:关于时间的一种体验    第三节 新异的自我否定:浮沙上的时间城堡    第四节 救赎的祈求:戈多是否会到来?    第五节 朝向未来开放:新生与差异化的时间        第七章 征服时间的纪念碑:鲁迅小说的时空形式    第一节 苍茫时分的黎明之歌:鲁迅小说的时间形式    第二节 “螺旋形”的召唤性空框:鲁迅小说的故事形态    第三节 想象的格式塔:鲁迅小说的空间形式        第八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呈现文学时间秘密的三个创作范例    第一节 未曾忘却的梦:《呐喊?自序》的时间之谜    第二节 不可逃避的家族梦魇:《家》的时间维度    第三节 穿越时间之墙:老年心态与汪曾祺小说的审美品格        第九章 时问游戏:文学叙事的时间修辞    第一节 时序调整与意义重组    第二节 时差设计与价值冲突    第三节 时速控制与叙述效果    第四节 时间经验:小说的赌注        第十章 时间的奥义:时空体理论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时空体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时空体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时空体与体裁关系论:前期《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主题    第四节 1973年“结束语”中时空体概念的“偏离    第五节 “作者时空体”思想初探    第六节 时空体理论与人学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对于本雅明来说,这种弥赛亚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无限可能的“现在”,虽然本雅明依旧难以摆脱某种救赎的尴尬命运,甚至本身就是西方对时间的贫瘠想象的最典型的症候,但是无疑也蕴含一些打破旧路的奇思。    这种时间,将展开一些新的形态,这些形态肯定将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沿着自己的发展路程继续的螺旋式上升。通过一种涅槃,时间将获得自己的新生,各种各样曾经在文学中曾经有过的时间形态都将重新获得自己的新生,都将在一个新的基点上重新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时间在经历过卡夫卡般梦魇之后,将获得自己狂欢的面貌,它将是光明的,从时间的坟墓中重新走出来,通过幽深黑暗的晦暗地带走向地表,忘记过去虚假的旅程而走向真的境界,走出“洞穴”去迎接“夺目”的光明。我们将在这个意义上改造柏格森的论述:“我们将绵延知觉为一股我们无法逆它而行的水流。它是我们存在的基础,我们还感觉到:它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根本实质。”②它将是内在于我们的自身的运动,是未完成的,但是它将不是外来者,不是一个极端的超越者,这个超越者僭越了我们自身的位置。实际上,那种将某种精神推向极致的做法本身蕴含着某种宗教的极端性,西方人推翻了上帝的暴政,却把理性推上了上帝的王座,表面上背弃上帝的西方人在骨子里依旧流淌的是那种超越、那种对上帝尊敬的文化血液。而那种希望有一个救赎性时刻的时间版本成为西方人始终难以跨越的陷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时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