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

[美] 狄宇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美] 狄宇宙  

页数:

374  

译者:

贺严,高书文  

Tag标签:

无  

前言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是美国学者狄宇宙的一部汉学研究力作,此书的出版在西方汉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学者都曾经给予过高度的评价。狄宇宙(Nicola.Di Cosmo)先生曾经受鲁惟一(Michael Loe-we)和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之邀,参加编著《剑桥中国古代史》,主编过《中亚战争中的战争》 (Warfare Inner AsianWarfare),并且还是《中国的国家和礼制》一书的特约作者。他是《亚洲研究学刊》(Journalof Asian Studies)、《泰东》(Asia Major)、《东亚考古杂志》(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编辑委员会的成员。这种特殊的工作经历,加之长期以来的研究积累,使得本书不仅有着独特的视角,而且其各种观点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大量极为丰富的资料基础之上的。《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中国北疆地区的历史,它将中国的历史文本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对早期中国农耕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学者的一部汉学研究力作。作者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中国北疆地区的历史,他将中国的历史文本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对早期中国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新的诠释,其中包括:后来连接成为“长城”的早期各个防御城墙的筑造;世界历史上有第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国——匈奴帝国的形成;致使中国军队征服西北地区,从而开通了一条与中亚的商贸通道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等等。

作者简介

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曾经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坎特伯雷大学中国历史专业做高级讲师,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Hall)做过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第安纳大学中亚系,1993-1999年在哈佛大学任教。狄宇宙长期致力于东亚古代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和中亚从古至今的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由鲁惟一(Michael Loewe)和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编著,199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古代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和约瑟夫•麦克德尔莫特(Joseph McDermott)编著的《中国的国家和礼制》(State and Ritual in China)的特约作者,与怀亚特合编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边疆、种族分界与人文地理》,主编《中亚战争中的战争》(Warfare in Inner Asian Warfare),编著《十七世纪中国一个满族士兵的日记》。2009年主编 《帝制时代的中国的武文化》(Military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和《剑桥内亚史:成吉思世代》(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nner Asia: The Chinggisid Age)。 他还是《亚洲研究学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泰东》(Asia Major)、《东亚考古杂志》(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编辑委员会的成员。
  【译者简介】
  贺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古代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兴趣涉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各方面,兼及域外汉学的译介和研究。出版过专著《清代唐诗选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主编过《大学语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合作点校过《杜律启蒙》(齐鲁书社2005年版)、《唐诗鼓吹评注》(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多部古代典籍,并出版译著《罗马帝国编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在《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高书文:北京物资学院法政系讲师。 200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与研究。曾翻译出版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并合作出版译著《罗马帝国编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书籍目录

致谢引言第一部分第1章 草原之路——作为欧亚奇观的游牧民族的兴起第2章 青铜、黑铁与黄金——中国北部边疆地区游牧文化的演进第二部分第3章 野兽和飞乌——中国先民对于北方民族的认识的历史渊源第4章 城墙和战马——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和中国各诸侯国之间历史接触之始第三部分第5章 拉弓的人——匈奴帝国的兴起以及各游牧民族的政治联合第6章 从和平走向战争——中国从绥靖政策到军事进攻的转变第四部分第7章 逐水草而居——《史记》中有关北方民族的民族志学和历史学第8章 驯服北方民族——司马迁史学思想中对于游牧民族的理性化态度结语

章节摘录

为此,作者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新的诠释,其中包括:后来连接成为“长城”的早期各个防御城墙的筑造;世界历史上由第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国——匈奴帝国的形成;致使中国军队征服西北地区,从而开通了一条与中亚的商贸通道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等等。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章。每一部分都是对一个独立的边疆问题的阐释。第一部分是考古学研究,这一部分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实物文化的研究,通过对可以穿越边界进行交往的“边疆”和汉族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考察来研究边疆问题。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首先考察了作为欧亚奇观的游牧民族的兴起,接着又对中国北部边疆地区游牧文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描述。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有关的书面材料及其所传达的思想对边疆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作者从书面材料探讨了中国先民对于北方民族认识的历史渊源;其次,作者考察了游牧民族和中国各诸侯国之间相接触的历史之始。第三部分,作者从政治角度对边疆问题进行了考察。在深入分析历史上所记录下来的政治事件后,作者研究了匈奴帝国的兴起以及各游牧民族的政治联合、中国中央王朝从绥靖政策到军事进攻的转变等重大政治问题。


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是文明历程经典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 PDF格式下载



狄宇宙(Nicola Di Cosmo)的书,简介看起来挺好的:
本书是美国学者的一部汉学研究力作。作者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中国北疆地区的历史,他将中国的历史文本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对早期中国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新的诠释,其中包括:后来连接成为“长城”的早期各个防御城墙的筑造;世界历史上有第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国——匈奴帝国的形成;致使中国军队征服西北地区,从而开通了一条与中亚的商贸通道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等等。
看到其他书引用这本书就买了一本,结果没怎么读懂。  


狄宇宙这本《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确实是与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和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两书迥异的一部著作:至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它的确没有得到良好的翻译。除去这个,我倾向于把本书看作是一本灵光乍现的著作,狄宇宙的观点确实比较独特,他秉持了一种“非汉族中心主义”的立场,由此结论自然不同。 他和拉铁摩尔、巴托尔德的根本不同——同时也是他的立论基础——就在于游牧民族国家并非敲诈定居民族国家上。这是这本书第一部分两章的核心。狄宇宙通过大量考古学证据得出了游牧民族国家并没有敲诈定居民族国家的结论,因为游牧民族国家本身就不是由单一游牧民族组成的,而是包含了定居民族和半游牧民族的一种联盟——当然,游牧民族成为其中的主导。这样,游牧民族国家并不需要敲诈定居民族国家,因其能自产所需要的工艺品和谷物。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区域就是西域诸国,因此西汉坚决夺取西域确实是对匈奴的致命狠招,因为这样就夺取了匈奴内部生产工艺品和谷物的基地。与此相应的定居民族国家也不是纯由定居民族组成,而是包括了相当的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其国土和居民被定居民族逐步夺取并同化——其高潮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晋赵燕的扩张。长城即是这些定居民族国家逐步蚕食游牧民族领地的进攻性、而非防御性设施。游牧民族国家和定居民族国家的争斗正是围绕着定居民族国家的这种蚕食进行的。这是本书第二部分两章的核心,不得不说非常新颖,且能自圆其说。实际上,狄宇宙有点像是把拉铁摩尔和巴托尔德认为是特殊情况的边疆地区的情势看成了游牧民族国家和定居民族国家的普通情况。 这样就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既然这样,匈奴为什么还有敲诈西汉?狄宇宙认为这是由于匈奴的首领并不具有西汉皇帝那种独断力,他不能总是很好约束属下的行为,而西汉不能接受和亲后依旧受到敲诈的现实。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狄宇宙证明力薄弱了些,尤其是全书结语还说匈奴比西汉“集中得多的政权”,我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书的矛盾,因为从第三部分两章看显然是相反的。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追溯那个年代发生的那些事。。。。


一本好书,可谓一部关于中国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史。


研究古代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必读书!


研究古代中国疆域,这书不能不读。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看老外怎样做中国问题的学问,怎样看待中国历史学家的写史。


古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周边挑战,这本书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


西方人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历史,可以让人更公允地了解历史,值得一读。


历史没消停过


适合社会科学研究人员


可以与拉铁摩尔等人的书比较着看,翻译上有些小问题


独立思考,不被旧观点束缚,有新的突破。


好好好好书,性价比高


给别人买的,不知道怎么样。


it's good book!


很好,纸张也不错,值得一看哦!


也算是一家之言吧,推荐一看


本书史料极其丰富,论点别有新意,视野非常开阔,为了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是一本适合专业人员阅读的书。本书阅读感到不流畅,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对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研究,可供参考。


国内类试的书满多的,但是作者从一个国外学者的角度去解读这段历史,同时也给读者开启了看历史另外的一扇门。

总体上不错,唯一觉得有些要提高的是译者的翻译和解读同原作者要表达的可能有些一点点的不同。可能读原作更过瘾些。


我们习惯了用“国人”(吾国官方)的眼光看待这段历史,但,很显然,那是片面的


西方学者看待中国问题,视角很独特,但是有时候翻译的比较晦涩,读起来不是很顺畅,这本书主要写了大量汉代以前的事情,还算是详实


给朋友买的,是他喜欢的书


书很不错,想提高,值得一买


本书写的不错,只可惜翻译的水平令人失望。


老外写的,思路就是不一样。


古代中国的邻邦历史比较不熟悉,学习


译者是这方面的学者吗?

专业性很强!


近日发现Nicola Di Cosmo的Anic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出了中译本。立马屁颠屁颠地跑到三人行书店去买了一本回来。这两天看了几章,发现翻译真有问题。 以下就中译本关于威妥玛拼音与翻译准确性这两类问题,略作说明。 Di Cosmo书原版:Anic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中译本:贺严、高书文译: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以下引用只标明页数。 威妥玛拼音的问题: 大陆译者好像很多都不太弄得清楚威妥玛拼音,以致不久前还闹出了把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的笑话。Di Cosmo的书在翻译时也是如此。 中译本页119:另一方面将蛮和夷坚实地归类于“联合的”或“同化的”的外族,而将夷和狄视作异化的、充满敌意的外族。 原版页96:and the Jung and Ti as outer, nonassimilated, and hostile foreigners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将戎和狄视作异化的、充满敌意的外族”。这里估计纯粹是打错字了,又没校对出来。 中译本页120:以周的“兄弟之邦”的名义被秦国解救了的刑国;秦国的抗狄的姿态表面上就是以这种法则为基础的。 原版页98:中译本的“秦”的原文是“Chin”。所以应该译作“晋”。“秦”的话,按威妥玛拼音则应该是Ch’in。有’这样一个表示送气的符号。而且晋和刑都是姬姓,这才是兄弟之邦。秦是赢姓,和姬姓诸侯国顶多算甥舅关系,算哪门子的兄弟。 中译本页158:襄主(晋国的一个家族)并戎取代以攘诸胡 原版页128:襄主的原文是Hsiang-tzu。应该译成襄子,即赵襄子。这里也不知道译者到底是不懂威妥玛拼音,还是纯粹笔误,因为这句是《史记·赵世家》里的话,原版也做了脚注注明出处,查一下原文就知道了。不过中译本之后就改成“襄子”了。总算没错到底。 中译本页197:相信匈奴人正是那些入侵罗马帝国的匈奴人的祖先的观点,更促进了这种理论的流行。 原版页163:This theory, inspired by the belief that the Hsiung-nu were the forebears of the very Huns who invaded the Roman empire 这里的问题不是拼音了。把huns翻成“匈奴人”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匈奴和匈人(hun)是不能等同的,尽管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英文原文也很清楚地将匈奴(Hsiung-nu)和匈人(huns)区分开来了。译者却将两者混为一谈。而且在中文译文中的第二个“匈奴”后面未注出原文。但是在上引译文的前一句的译者却使用了“匈人”这一译名。这种疏忽实在难以谅解。 中译本页218:冒顿还将他的王国扩展到朝那、阜新。朝那位于今天宁夏固原县的东南部,阜新在今天陕西省榆林县的东南部。 原版页189:Modun also extended his realm to include the counties of Chu-na, located southeast of present-day Ku-yuan county, in Ning-hsia, and Fu-shih, southeast of today's Yu-lin county, in Shensi 拼音的问题又来了,原文是Fu-shih,译文变成了阜新。冒顿的这次扩张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是有记载的:“(冒顿)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Fu-shih应该是“肤施”而不是“阜新”。 这里的问题和蒋介石变成“常凯申”一样,应该都是把shih最后一个字母“h”看成了“n”,于是就把一个不带鼻音的字译成了带鼻音的。但这种错误仍是无法原谅的。且不说这段文字来源于《史记》查一下就可以弄清楚,关于Fu-shih的地理位置,原文也交代清楚了,是陕西榆林县的东南。的确是有“阜新”这个地名,但阜新在辽宁的西部,和陕西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样的翻译实在太漫不经心了。 阅读更多 ›


这类主题的书籍是我很喜欢的 今后也想更深入学习和研究 支持一下


快递速度也不错,货物包装虽不如当当周全,但送到本人手中的书品相没问题。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关系的分析给人启发


古代北方民族关系的又一大作。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


  还是值得一看,我把这类汉学家写的书统统归类为“海外看中国,对于摆脱国内史家千篇一律的视角和叙事方式是有帮助的。这类作者(包括李锋这样的海外中国学者)的著作首先建构了一个大的视角和比较长的时间轴,史料是被带入到思考框架里面证明结论。
  比如说长城,一直以来对于长城的作用众口一词是防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定居农业人口的侵扰,基本上结论就是这样。狄宇宙在本书里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无论是燕长城、赵长城还是秦长城都深入到传统农耕区域以外,其实是东周诸侯国在强烈的企图心驱使下,攻占了戎狄的土地,长城是对土地权属的确认,是出击的桥头堡,是对其他诸侯国的地理扼要,是对北方商业利益的掠取。这是本书的看点,至于匈奴的出现还是语焉不详。
  
  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能自圆其说就是一家之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