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的逻辑探究
2009-11
张学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张学立 编
453
西方逻辑传人中国始于明末李之藻译《名理探》,该书神学色彩浓厚,叙述繁琐,以至问津者寥寥。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以非凡的远见卓识,赋予逻辑至高地位,将其视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而加以传播,西方逻辑才得以在中国扎下了根。“五四”运动后,有不少学者对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过许多可贵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影响至深且巨。可是,至20世纪50-60年代,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有人一度将现代逻辑视作帝国主义时代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伪科学。这一时期,我国的逻辑教学和研究偏离了它的轨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金岳霖等前辈时贤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逻辑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张家龙在1978年提出“形式逻辑要现代化”,后来进一步倡导“全面实现我国逻辑研究的现代化并与国际逻辑研究水平接轨”。30年来,我国逻辑界紧紧围绕这一历史主题,奋起直追国际前沿,逻辑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实现了逻辑教学和研究的现代化,与国际逻辑教学和研究水平初步接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国际逻辑研究前沿相比,我们的研究水平总体仍然不高,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逻辑学科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在我国的学科分类目录里,逻辑学隶属哲学下的分支学科,其地位仍然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然而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学科排序里,逻辑学科的重要性却得到凸显,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列为五大学科之首,等等。回顾我国逻辑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我们备感欣慰;直面相对落后的现状,刺痛了每位同仁的切望之心。
西方逻辑传人中国始于明末李之藻译《名理探》,该书神学色彩浓厚,叙述繁琐,以至问津者寥寥。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以非凡的远见卓识,赋予逻辑至高地位,将其视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而加以传播,西方逻辑才得以在中国扎下了根。“五四”运动后,有不少学者对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过许多可贵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影响至深且巨。可是,至20世纪50-60年代,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有人一度将现代逻辑视作帝国主义时代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伪科学。
张学立,男,1964年5月生,贵州省大方县人。博士,教授,逻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毕节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毕节学院学报》主编。2004年至2006年,曾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等国学习、访问。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10余项,出版著作6部,其中专著《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获中国逻辑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科研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主编的教材《大学逻辑》(第一版)获贵州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形式逻辑论概念的结构诠释概念论的研究方法关于建立立体逻辑方阵的构想永真公式形成系统初探对当关系直接推理外延的再扩展 哲学逻辑非单调逻辑:困境与出路R0一代数的对偶核的性质模糊广义正则蕴涵代数关于概念表示的讨论习得逻辑概论逻辑哲学逻辑与自涉悖论——兼论中国古代逻辑学互逆真蕴涵的建立过程为何要这样定义悖论的思维张力逻辑规律与准逻辑悖论探讨试论克里普克的"严格指示词论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与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杜威的命题取向指示词理论述评可能世界中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分析论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疑难的解答——兼评弗雷格方案与罗素方案信息科学视野中的概率哲学问题——评吉利斯对概率逻辑的哲学解释概率逻辑及其带来的逻辑哲学问题逻辑史先秦科学方法论与推类逻辑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上)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下)从中国古代"类"的观念解读"推类浅议孔子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与法律论证试析亚里士多德对法律推理的贡献《指物论》意义探析《文心雕龙》论非形式谬误《吕氏春秋》言意关系探微论墨家逻辑的必然得出论张申府的逻辑观从逻辑角度解读道家思想——兼析道家政治建构不被采纳之原因一次有理有据的回应——简评张忠义《中国逻辑对"必然地得出的研究》 比较逻辑比较逻辑学理论初构——从逻辑与文化关系维度看再论比较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于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视角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思想路数——因明与名辩学的比较古印度各派量论体系之比较辩证逻辑从经典逻辑到数理辩证逻辑从易经逻辑到数理辩证逻辑应用逻辑法律适用中的类比推理试论法律论证的充分性国际交往中的论辩精神逻辑教学关于逻辑学功能定位的思考加强高校逻辑教学的思考试论逻辑教学的目标和改革路径关于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案例教学法探微西部地方本科院校逻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以毕节学院为例关于我国逻辑教学与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试论逻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插图:作为习得逻辑,语文逻辑研究的是人们在语文学习过程里伴随着自然语言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日常逻辑智能的过程。日常逻辑智能包括了使概念明确的智能、使命题真实的智能、使论证严密的智能、使说明准确的智能、使话语篇章系统内部协调无矛盾的智能等,相应的,语文逻辑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词义逻辑、句意逻辑、论证逻辑、说明逻辑、话语篇章系统逻辑等。数学逻辑研究的是人们在数学学习过程里伴随着人工符号语言演算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数理逻辑智能的过程。数学逻辑可以划分为高等数学逻辑和初等数学逻辑,也可以划分为代数逻辑、泛函分析逻辑、几何逻辑、计算机逻辑、运筹学逻辑、统计学逻辑、拓扑学逻辑等。无论是主张数学为逻辑的基础的数学主义者还是主张逻辑是数学基础的逻辑主义者,都不否认数学训练可以孕育数理逻辑智能。同一类型的数学逻辑可以研究不同类型的数理逻辑智能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数学逻辑可以研究同一类型的数理逻辑智能的形成过程。例如,无论是初等数学逻辑还是高等数学逻辑,都可以研究命题逻辑智能中的形式证明智能之形成过程。在习得逻辑系统里,无论是数学逻辑还是语文逻辑,都是由多学科汇聚而成的边缘学科,至少,“逻辑智能的形成过程”与心理学、思维学相关,“数理逻辑智能”本身与现代形式逻辑相关,“日常逻辑智能”本身与传统形式逻辑相关,“发展语言能力”与语言学、教育学相关。严格说来,虽然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同为基础逻辑,但这两门基础逻辑之间是有先后相继的关系的。毋庸讳言,人是通过自然语言理解人工语言的,人工语言思维能力以自然语言思维能力为根基。有研究者进行过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概率知识教学的实验,实验结果实际上表明:小学生对“可能”、“必然”等模态词的理解来自语文课堂。关于“可能”、“必然”的词汇语义训练可以与数学概率运算训练不相关,然而,数学概率训练不能不以关于“可能”、“必然”的词汇语义训练为前提。
《比较视域下的逻辑探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