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
2010-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炳延,陈文知 著
379
不久前收到一套《中国管理学》教材,是广州几个院校的教授、老师们经过几年的认真爬梳、整理写出来的,他们为加强人才的教育培养做了一件很好的工作。 管理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赋予社会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重要活动。它涉及经济社会的广泛领域,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善密切相连。因此,管理学是关系人类福祉和世界未来的决定性因素的科学。2007年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触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使金融界、企业界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经济都在颤抖,亦波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严峻形势,究其初始原因,可以说是监督管理出了纰漏。 中国的事情千头万绪,丝丝缕缕,要使它顺理成章,井然有序,就得抓住管理这个核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举世公认的管理特色。《中国管理学》正是遵循着这一原则,对中国式的管理内涵和方法做了可贵的探讨。正如该书所言,我国的强国富民之路必须加强我国管理科学的研究,建立、完善和优化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因此,我认为该书的出版,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强国的伟大方略,进而对我国社会的和谐良性发展和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本《中国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既体现了中国本土的特色,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蕴涵科学、和谐、以人为本的理念;又对于现今西方管理学理论做出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解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有着诸多有益的叙述,表现出具有爱国情操的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管理学》本着科学、严谨、认真、求实和创新的写作态度,坚持厚今薄古、详中略外、述共突特、求实创新的原则,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轴,以国家整体利益和为人民服务为基点,以追求最新生产力为目标导向构建理论框架;以人格管理、组织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个理论层面为内容,综合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科技管理、教育管理和军事管理等主要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管理工作的成就与得失,适合做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管理人士培训等的教材教辅。
刘炳延,教授,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在高校任教30多年。主持和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3个,出版教材、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成果累计300余万字。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管理、科技经济一体化管理。现兼任中国行业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经管类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等职。 陈文知,副教授,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曾任大型企业高管、大学教师。发表论文十几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编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生产运作管理》等多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管理一、管理的组成要素二、管理的特性三、管理的基本特征四、现代管理的理论框架第二节 管理学一、管理学原理与原则二、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三、管理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 管理学学科之林一、管理学的支撑学科二、管理学的相关学科三、管理学的派生学科第二章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节 中国管理学的理论特色一、中国管理学的理论架构特色二、中国管理学的宏观理论特色三、中国管理学遵循的原则特色第二节 中国管理体系与机制一、中国管理体系二、中国管理机制三、中国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四、中国管理体系评价第三节 当代中国管理理论一、中国管理学流派二、争论焦点三、具体管理理论简介评析第四节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认识与思维方法二、数学方法三、系统科学方法第三章 中国管理思想沿革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时期的管理思想一、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二、秦汉唐时期的管理思想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想一、魏源的管理思想二、康有为的管理思想三、张之洞的管理思想四、张謇的管理思想五、孙中山的管理思想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管理思想一、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管理理念与成就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管理理念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管理理念四、当代管理的创新第四章 中外管理学比较第一节 中外管理学比较总论一、中国管理学二、外国管理学的优点与不足第二节 欧洲管理学一、现代管理制度起源于欧洲二、欧洲著名管理学流派三、欧洲管理学的优势和弊病第三节 美国管理学一、美国管理的特色二、美国管理学理论三、美国管理学评析第四节 俄罗斯、苏联管理学一、俄罗斯、苏联管理学的特点二、俄罗斯、苏联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三、面向未来的俄罗斯管理学第五节 亚洲管理学一、日本管理学的特点二、韩国管理学的特点三、新加坡管理学的特点四、印度管理学的特点第五章 专门管理学第一节 专门管理学概论一、划分类型二、各类管理学的共性三、各类管理学的研究重点第二节 宏观管理学一、宏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宏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宏观管理的特点四、宏观管理的作用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内涵二、公共管理的特点三、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四、公共管理的方法五、中国公共管理的成就与不足六、当前中国公共管理的重点第四节 工商管理学一、概念和内涵二、工商管理的特点三、内容第五节 科技、教育管理学一、概念与内涵二、科技教育的特殊地位与社会作用三、科技管理四、教育管理五、关于改进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第六章 中国管理模式剖析第七章 中国管理学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同时,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上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使管理具有特殊性,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对管理两重性的揭示,最早是马克思指出来的。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这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另一个方面——完全撇开商业部门不说——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①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管理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2.实践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管理是人们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而产生的。反过来,管理又对人类的三大革命斗争起着重要的提升和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也就没有管理的产生和存在。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又在不断地细化、深化和科学化。因此,管理的过程就是人们实践的过程,也是人们对各种客观事物规律的不断探索、认识和掌握的过程,管理和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