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论丛
2012-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宋超
430
465000
无
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建社三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三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日创刊)创刊一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诸同仁精选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汇集成这套《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学者文库》出版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研人员呈现给自己单位的一份深情厚礼。
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始终坚持“编研结合”的方针,要求编辑人员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认真研究理论和学术问题,既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又要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历史;既要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又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努力形成自己的研究理念、研究风格和独到见解。正是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学术风气、深厚的学术积淀,使杂志社不同于一般的编辑机构,它拥有一支具有较深理论造诣和学术积累的科研队伍,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学术报刊,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洪流中,占有醒目而且重要的位置。
宋超,吉林长春人,1951年生,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部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汉匈战争三百年》、《昭宣时代》以及《“匈奴人”与“胡虏”:两汉时期匈奴称谓变化考察》等论文四十余篇。
秦人与匈奴关系考察--以汉人“过秦”言论为中心
秦直道与汉匈战争
秦汉时期北河战略地位考察
“癣疥之疾”与“心腹之患--南越匈奴与秦汉王朝关系比较研究
汉匈战争对两汉社会心态的影响
“匈奴人”与“胡虏”:两汉时期匈奴称谓变化考察--以居延汉简为中心的讨论
西汉时期燕国与匈奴关系考略
汉匈战争与北边郡守尉
齐人延年决河出“胡中”考略
汉匈两种和亲模式下女性的命运与形象
“乐府诗”中所反映的汉匈战争
两汉之际汉匈关系考略--以江统《徙戎论》为中心
明人眼中的汉匈战争--以河套之议为中心的讨论
蒙恬再评价
汉文帝与代臣--兼论昌邑王刘贺与昌邑臣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发微--宣帝与霍氏家族关系探讨
“五陵”与“五陵少年--以诗赋为中心的考察
东汉末年中原士民徙居扬荆交三州考--兼论永嘉迁徙前客家先民的早期形态
刘表与荆州
“南北纷争,以南阳为孔道--东汉末年南阳战略地位考察
长江三峡与“跨有荆、益--魏晋时期三峡战略地位考察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再评议
《史记》、《汉书》《游侠传》试探--兼论两汉社会风尚的变迁
从《史》、《汉》《货殖传》看两汉义利观的演变
试述我国古代重农轻工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战国秦汉时期抑工商思想变化初探
战国秦汉时期黄帝传说的演变
战国秦汉时期炎帝传说的演变
战国秦汉时期女娲“圣王”形象的演变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丘”与“里”
走马楼吴简中的“丘”与“里”再探讨
吴简所见“何黑钱”、“僦钱”与“地僦钱”考
三台郪江崖墓“狗咬耗子”图像再解读
“羱羊”与“红羊”--基于阴山岩画及文献对北山羊的考察
将黄帝与道家始祖老子嫁接于一起,始出于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士宋钘、尹文之一派。《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中有“《宋子》十八篇”,班固引荀子语日:“其言黄老意。”“《尹子》-篇”列入“名家”,颜师古注引刘向语日:“与宋钘俱游稷下。”《庄子·天下篇》在纵论“天下治方术者”时,以宋钘、尹文为一系。可见托名两人的著作《宋子》与《尹子》,虽分别列于“小说家”与“名家”,但从“其言黄老意”看,与《艺文志》所载道家著作《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班固自注“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主旨是一致的,均是从道家“无为”的思想出发,以突出黄帝“无为而治”的政治意图。主张“黄老”的道家学派通常涉世愿望极其强烈,如同《庄子·天下篇》所云,宋、尹两人“以此周行天下”,虽然“天下不取”,但仍“强聒而不止”。 在“争野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显然不合时宜。但随着西汉王朝的建立,亟需休养生息的社会现实使“黄老”学说不仅在治国方略上被奉为圭臬,在学术上也一跃而成为显学。值得注意的是,最早为汉高祖筹划无为而治方略的陆贾,其心目中无为而治的典范并不是黄帝,而是“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的“虞舜”。尽管在《系辞下》中,舜与黄帝、尧并列为“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典范,然陆贾在《无为》篇中却没有言及黄帝,似乎不是疏忽,而是表现出一种不言或少言黄帝的儒家传统,这与《论语·宪问》载孔子语“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将舜视为无为而治最高典范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但陆贾并不是绝对不言黄帝的,虽然现存《新语》十二篇中,仅《道基》-篇明确提及黄帝,而是时黄帝的形象仅是教民“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重在启发民智的“先圣”之一,与在治国之道上多有发明,“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的“中圣”,及“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的“后圣”还是有所区别的。陆贾虽并不像笃信“黄老”之学者那样推崇黄帝,但言及黄帝这一事实本身就反映出,汉初一些儒学代表人物在黄老之学已占据统治地位之时,出现了将“黄老”与传统儒学糅合的倾向。这一倾向在贾谊的身上也有所体现。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