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埃及财政制度

蒋经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0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蒋经法  

页数:

120  

内容概要

  《外国财政制度丛书:埃及财政制度》是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财政制度国际比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于1997年初启动,计划对世界上20来个有代表性国家的财政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对预算、政府支出、税收、国债、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经济范畴及相关制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并计划在2000年之前将有关研究成果分阶段出版或发表。为使该课题计划得以顺

书籍目录

第1章 埃及概况第2章 政府职能与财政收入第3章 预算制度与预算管理第4章 国家财政支出第5章 国家税收第6章 赤字与债务第7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第8章 经济改革与财政发展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政治和经济的原因。1950年埃及革命胜利以后,埃及执政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主张扩大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推行经济的国有化。由此,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政府全方位介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介入的主要方式有:通过大量的公共部门投资和国家控股形式,建立庞大的国有企业和公共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来稳定社会物价和鼓励国内企业的生产和消费,鼓励进出口贸易;通过设立相应的社会福利项目,来帮助低收入者、老年人、残疾人、病人、失业者;通过大量的基本建设,来为城市、农村、私人部门提供能源、交通、通讯、水利、住房服务;这些政府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大量的财政投资无疑加重了政府支出的负担,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和补贴支出,前者有时滞效应,一旦投入,以后年度也需要相应的投入,后者具有刚性,一旦建立起来,很难取消。从政治上看,政治家们为了获取公众的支持,谋求自身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利,大都积极支持这些项目的增长。于是,财政支出大幅度增长,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第二,改革的成本。70年代初期,埃及进行了经济改革,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其重点就是鼓励私人部门投资和大量引进外资,目的是要适当减少公共部门的投资。为此,政府采取了降低关税、降低国内税收和政府投资补贴等方式,引导外资和私人投资。但结果是,在私人经济和外资加速发展的同时,公共部门的生产发展速度放慢,经济效益下降,加上税收的降低,使得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将于近期相继推出两套丛书,一套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二十来个有代表性国家财政制度的《外国财政制度丛书》,一套是就预算、政府支出、税收、国债、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经济范畴和相关制度进行国际比较的《财政制度国际比较丛书》。出版这两套丛书的目的,是促进我国对外国财政的研究,为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服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埃及财政制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