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0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页数:

368  

字数:

700000  

译者:

《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翻译组  

内容概要

《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了一个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崭新的行动计划,即《千年发展公约》。联合国各成员国签署的“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有时限的、定量的指标,内容涉及从截至2015年把绝对贫困减少一半到遏止艾滋病的扩散等诸多方面。《报告》指出 ,在 这些全球目标中,第一个指标--将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减少一半--有可能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在过去10年中,中国充满活力的经济使1.5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而这要归功于经济和政策改革。在中国,每天依靠不足1美元生活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33%下降到2000年的16%。 因此,东亚也成为在过去10年中唯一的一个贫困人口绝对数字大幅下降的地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莱特娜女士在开幕辞中指出: “千年发展目标 不是联合国或其他组织的产品。 他们属于人民,因此是 ‘人民议程。’ 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展开的公开讨论对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人类发展报告》,探讨全球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由学界、政界和公民社会的领导人物组成的世界性的咨询网络为报告提供了数据、观点和最佳实践,支持了报告所做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议。人类发展的概念除了在衡量人类进步时,不仅使用了人均收入、人类资源开发和基本需求等指标,也考虑到人类自由、尊严以及人的能动性(即人在发展中的作用)等因素。

书籍目录

概述 行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千年发展公约 优先考虑被甩在后面的国家 摆脱贫困陷阱的关键门槛 摆脱贫困陷阱的政策组合 《千年发展公约》的履行 结论第一章 千年发展目标 一项加快人类发展的议程 缘起、演讲和后续 全球目标是否产生了影响? 对批评的回答 全球目标必须是各国自己的目标第二章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面临的首要挑战 地区之间及地区内部的强烈反差 20世纪90年代人类发展的倒退 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努力 一些表现良好的最贫穷国家 国家内部差距的扩大:谁被甩在后面?第三章 克服阻碍增长在结构性障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人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全球经济增长的近期格局及问题 结构性挑战:不利的地理位置、狭小的市场以及高贸易成本 良好的政策、经济增长以及人类发展 政策疲软、经济衰退和人类贫困 摆脱贫困陷阱 有利于穷人的增长政策第四章 改善人民健康与教育的公共政策 实现消除饥饿的目标 实现教育的目标 实现卫生保健目标 实现用水和卫生设施的目标各平行目标中的优先事项第五章 对卫生保健、教育和水的私人资助与供应 在贫穷国家为何私人供给者增加? 卫生保健 教育 水和卫生设施 有前途的方法第六章 确保环境可持续性的公共政策 环境资源 政策回应第七章 为“千年发展目标”寻求民间基层支持 分权化——兴起、作用和要求 社会运动和大众参与的创新第八章 政策而非施舍:富裕国家帮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之所能注释参考文献说明参考文献专稿专栏表图专题《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统计资料说明“千年发展目标”指标表人类发展指标技术注释统计术语定义统计参考文献国家分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良好的政策、经济增长以及人类发展 经济发展的第一步经常是提高贫困的小型农户的生产率。当市场力量推动了农业进步或者政府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贫困农业家庭的生产通常是糊口型的,几乎没有剩余用于市场交易。因此,提高农业生产率一也就是说,像20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那样,通过改良种子品种和使用彻巴——提高了家庭收入和营养。它也使贫困家庭能够在子女的健康和教育上投入更多资金。农村的许多青年最终流入城市,尤其因为现在只要更少的(生产率更高)农户就可以满足粮食需求。 在制造业中,生产率的提高来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公共制度以及可靠的物质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支持着更大规模、更有效率的制造业生产。此外,制造业生产率经常需要得到技术水平更高的进口产品的推动。在东亚,当国内公司成为多国公司的供应商,采用这些公司提供的技术和产品要求的时候,制造业的生产率就提高了。初期的制成品出口通常包括:玩具、服装、鞋、电子配件、汽车配件以及类似产品。 收入的增长使得家庭在卫生保健和教育上花费更多。他们投资于安全饮用水、送子女入学或者买药治病。他们也改善了自己的营养。人们买得起更安全的住房,买纱窗挡住携带疾病的蚊子或者用丙烷替代污染严重的木材来煮饭。社会服务方面的公共投资经常与家庭在健康和教育上的投资相伴随。 随着收入增长,国内储蓄率也提高了(指的是家庭和政府消费后剩余的国内收入部分)。收入非常低的时候,家庭也无钱储蓄。他们必须为生存花费所有。大部分花费用在衣、食、住以及危难时的医疗上。随着收入超过了生存线,家庭能够为未来的幸福和经济安全储蓄。由于国内储蓄有利于私人和政府投资,所以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另一种支持。这类投资带来了人均物质资本和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 公共政策和家庭收入的提高也带来了生育率的下降,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另一种关键支持。孩子多的贫困家庭很少有能力充分照顾到每个子女的健康和教育。可能只有长子有机会多上几年学。但当生育率下降的时候,即使是贫困家庭,也能为(例如)两个孩子而非六个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而且在投入上能更平等地对待儿子和女儿。到这个阶段,一个经济体就走上了一条强劲的、自我维持的增长道路。不再受困于糊口农业,持续的经济增长就获得了动力。 在后一个阶段,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出现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先进(经常得到外国公司的投资、技术和核心技术转让的支持),国内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开发新产品。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私人开支以及政府开支都增加了。此外,本地大学对经济增长也做出了关键贡献。它们培养了科学家和工程师,支持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开发。 政策疲软、经济衰退和人类贫困 因此,在那些没有实现这种经济起飞的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没有发生什么呢?像以前一样,这些经济体开始时很贫困,主要是农村经济,城市制造业有限。但是与增长中的经济体不同,由于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气候的冲击,它们的农业生产率以及农业经济停滞不前或者出现滑坡。随着人口的增加,森林植被减少,水资源匮乏。不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都没有运用新技术来支持农业。由于政府无力修建或维护公路,农户甚至都无法将自己的产品运送到市场。 在这些国家,农业家庭的子女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工作,例如,他们经常每天要走几公里去挑水打柴。即使有学校教育,他们也没有时间或精力参加。他们也没有初级的卫生保健,以防治疟疾、寄生虫以及其他病痛,因为他们的家庭请不起医生,政府负担不起医生的工资或所需的药品。许多儿童,可能每100个中的15个,不到5岁就夭折了。结果这些父母就要生许多孩子。 使问题更糟的是,这些国家的城市地区生产率也很低。而且,由于处于内陆、远离海港,或者主要出口品在世界上遇到贸易壁垒,它们的制造业被隔绝在世界市场之外。从该国首都到最近的出海口可能要穿越另一个国家,而后者又对自己的内陆邻国的经济利益持有敌意。或者由于沿海经济体管理差,因此即使一个内陆国建立了通往转运国边界的、运行良好的道路,该经济体也无法建设、维护和保护通往港口的道路。 如前所述,人口少给许多贫困的内陆经济体增加了负担。结果是,国际投资者对在当地建立生产车间、供应当地市场兴趣不大。如果要销售什么产品,它们宁愿把产品出口到该国,而非销售本地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施最有效的政策,本地的制造业也不可能启动自我维持的增长。本地制造商可能为本地市场提供一些基本产品,比如肥皂、加工食品、木制家具、砖以及其他建筑材料和少量化工产品,但数量有限。技术是初级的,而且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尤其是把产品运输到港口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无法承担基本产品的空运成本)。制造业缺乏增长动力,因此这类经济体无法启动增长。 即使公共部门投入了其大部分资源,这些国家也会面对着无数的增长瓶颈: 私人储蓄率即使不是负数的话也很低。 政府要把其大部分或全部财政收入用于支付公共雇员(军队、警察、教师和公共管理人员)的工资,用于卫生保健、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很少或者没有。 农业生产率一直很低。一定程度归因于国内制造业,比如化肥生产的投入很少。而且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进口化肥价格太高让大多数小农户无法承担。 生育率一直很高。反映了女孩和妇女受的教育很少,农业人口多、儿童夭折率高以及缺乏计划生育和生育健康服务。 由于妇女几乎无法获得教育或医疗保健,所以孕产妇的健康受到损害,对她们的孩子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需要为不断膨胀的人口提供粮食,所以大多数人将生活在农村,造成城市人口的食品成本很高。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农业工人的人均耕地下降,人均总产量也减少了。再加上缺少医疗保健,造成公众健康进一步恶化,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扩散(部分原因是营养不良削弱了免疫力)并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总之,这类国家受制于贫困。它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克服结构性挑战,无法跨越健康、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关键性门槛,实现自我维持的经济增长。第二章提到的许多最优先国家就属于此类范畴。尽管摆脱贫困陷阱需要良好的治理和合理的经济政策,但是仅有它们还不够。在多数情况下,还必须克服无数结构性约束,跨越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门槛。 要注意,跨越可持续增长门槛要克服的结构性约束与经济治理结构制约因素之间有所区别。腐败或者政府无能给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灾难,阻碍了经济发展所需的投资。造成这些负担的原因可归于盗贼式的政治家、薄弱的法律制度、腐败的官员或者政治、武装冲突。


编辑推荐

《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及坚持其民主治理的诺言方面,在政治和经济上先行一步。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它们并不孤单。贫困是一个需要全世界来面对的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