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苏曼殊图像

陈世强 中国青年
出版时间:

2008-07-01  

出版社:

中国青年  

作者:

陈世强  

页数:

582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部阐释人物事行与生存情境的图像志,以写真的方式刻录了一位惊才绝艳、丰神旷世的飘逸之士——苏曼殊艺术与情感之心相历程,也边缘性地镜像了晚近那段波澜起伏而又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曼殊善画工虚写”、“奇癖平生爱美人”——人们曾以这样的诗句鲜明地传达了苏曼殊心住菩提般若、妙造相界空色的艺术个性,与红袖姹女盈前、脂粉趣闻迭出的传奇人生。而迥异常人甚至匪夷所思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姿态,则为其多面人生,亦即分裂的本体所决定。他曾是一位难以弃世的天生情种、挟技怀艺的朗朗才俊、豁然感悟的红鱼青灯,也还是六欲不缺的凡胎俗子。种种纠葛于灵魂深处痛苦地挣扎翻腾,最终击碎一切!分蘗出多重身影。如以袈裟裹体的大和尚现身、以瀟洒翩翩的佳公子诉情、以一往直前的勇志士撰文、以哀婉悱惻的美诗人咏叹,还特别能以虚笔魅魂的善画家挥洒,而最终如一只工愁多情的孤雁,飘逝在行云流水之中。曾记否?他既是社会名流的座上宾,也是胭脂巷中的翩然客,总是有情拋不了,无端狂歌无端哭;恨不相逢井剃时,袈裟赢得泪痕粗。山色有无,禅意几分?一切均无本一相,无执著相。固然人们可以在不同方位以各自理念追踪零雁淡去的留痕,而断鸿散落那五彩斑斓的羽片,毕竟在缤纷中夹杂悲哀,美丽间凸现残酷,飘飘荡荡洒落在生途的边缘,星星点点,缥缈无踪……斯人生前,人们对他的感觉大多是奇异与怪诞。遽然消逝,定然不致发生伟大者辞世后的思想衰亡,也不会有思想家死寂后的精神真空。而于当时乃至以后,人们确实感到高洁并非只有“圣贤”那种单一取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高洁”可感而不可道,只存在无名亦无形之中。另一方面,人们终将感到某种飘逸、浪漫精神的缺失,某种光明、坦荡襟怀的缺失,某种自由、率真作风的缺失,某种空灵、洒脱神韵的缺失,某种超然出尘、行云流水般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的心性,颠覆消解,万劫不复。人们不断地谋取“物之欲”的解放,而浮躁贪婪的心态,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却在诱使某些鄙陋委琐的灵魂蝇营狗苟于钱、权、利与食、色、性。“众生茧缚乌难白,人性泥涂马不鸣”。难道人类的努力奋斗仅仅是为了满足“物之欲’吗?性灵的追问良知与魂魄的自我救赎如何才能彰显不晦呢?人类至尊无价的纯真心性怎样才能再在近代文坛闪耀着独异的光彩。其著作除存世流传者外,有的因散佚而鲜为人知。至今仍然引为憾事的,是画史对他的美术缺乏应有的了解。盖是人们专注于他的文学、佛学成就,而漠视了他的绘画创造,或因其非职业画家,而未能进入既往美术历史描述的视野。这种价值的忽视造成莫大的时空缺憾,缺憾又导致对他绘画的认识近于盲区,以至近代美术史册上留下空白的一页……

内容概要

  苏曼殊,一位近代美术开放转型的先驱画家,一位哀婉的诗人,一位末世逸才和勇往直前的勇士,一位袈裟裹体的大和尚,一位红袖盈前、翩翩多情的佳公子,他的跨国血统也一直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中……他多面、分裂的人生镜像,他的文学、绘画和佛学成就,一直备受读者关注,但因历史原因,艺术资料散佚,已有对他的研究多为片断式的。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苏曼殊艺术与情感的传记著作,系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研究》子课题。  本书厘清了苏曼殊扑朔迷离的一生,配合多达700多幅的图片,以“画传”为载体,以写真的方式,纪录了苏曼殊艺术与情感的心相历程。许多图片、绘画为首次面市,十分珍贵,内容除涉及中国大陆外,更延展至苏蔓殊到过的香港、日本横滨、东京、樱山、印度、泰国、锡兰、越南等地,不但使本书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更具有极大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陈世强,主要从事艺术批评、美术史与美术创作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1. 末世逸才2. 厄降斯时3. 身世迷雾4. 村塾灵童5. 早岁披剃6. 求学横滨7. 樱花之恋8. 画才崭现9. 东京苦读10. 投身革命11. 吴门闻笛12. 海上撰述13. 祝融参拜14. 惠州削发15. 拒奔父丧46. 执教长沙17. 金陵感怀18. 豁蒙茶叙19. 情伤青溪20. 白门秋柳21. 秦淮明月22. 寄怀金凤23. 葬花图咏24. 酒家三日25. 再渡扶桑26. 梵文编典27. 天讨五图28. 画善虚写29. 蓬瀛鬘史30. 天义画情31. 死即是生32. 境由心造33. 义捐书藏34. 寄情沪渎35. 登峰造极36. 白马投荒37. 情倾绘事38. 浊世昌披39. 津桥听鹃40. 白云韬光41. 祗洹听经42. 华罗胜境43. 江户名花44. 空色何殊45. 淞滨访友46. 河山无那47. 潮音序言48. 燕子笺译49. 走避爪哇50. 断鸿零雁51. 入籍南社52. 霞举之想53. 疏影返香54. 汾堤吊梦55. 文本间性56. 念慈寄思57. 爱屋及乌58. 柳岸晓风59. 江南花草60. 藉色证空61. 善护群花62. 哀情始基63. 振衣濯足64. 倩女离魂65. 放棹西湖66. 拟赴意国67. 晚忧国事68. 见玉一叹69. 瘗骨孤山70. 行云流水注释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 末世逸才“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一个世纪前,一位深通内典的阁梨(佛教称谓,意为规范行为的导师)特立独行,意超尘表。然而,其身世、性爱与才华如炽灼烈焰在心中燃烧;缠绵的情性与庄严的法性如汹涌海涛在胸中翻腾。高亢的本我与规训的超我犹似两路猛兽,疯狂地交战,吞噬他的肉身,把灵魂撕扯粉碎……那是一道流逝的风景,光阴荏苒,人去物非。一个时代的云烟飘逝,未被珍视的文物也随之湮没。当民国话语伴随着人们的怀旧情结,在现代生活的水面上翻起漪澜的时候,苏曼殊(1884-1918)与他的多样才华犹如断鸿散落的羽片,星星点点,缥缈无踪。……遽然邂逅,于当下诧异的目光中流露出未曾相识的惊讶。苏曼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何以称为逸才?人性分裂,思想行为超然出尘;天性早慧,文学艺术情采卓异。是志士,是文人,是僧徒,也是一位善于视觉描述的画家。作为黑暗时代历经热血沸腾革命洗礼,备尝命途错舛而具有多种文艺修养的才俊,他的绘画是性情的吐属,命运的独白,也曾是征讨的檄文。非满清,非旧制,非凡尘,更像一位鄙夷丑陋世界的圣者。作为阴霾岁月目睹河山疮痍生灵涂炭,饱受身世磨难而怆然数次出入佛门的阁梨,他的作品是人生的阐释、身世的印钤,更成为灵魂的呐喊。才俊遽逝,彗星一抹,然而,生命的历程奇异变幻,悬念丛生……苏曼殊多样的才华与作品在当时以至身后都为世人惊异。其诗歌创作成就独特,所作诗篇在20世纪初曾使读者“倾倒一时”,而学诗时间之短,使畏友陈独秀叹为“天才”。他作诗发乎于心,得乎于兴,而其“心兴”则是他悲怆身世与诗思灵性的结合。出语殊妙,宛若天成,虽一生留诗百余篇,而其中隽永的韵致非雕章镂句苦吟强愁之辈能与之比肩。游离于“鸳鸯蝴蝶派”内外的苏曼殊小说,以清新典雅的文言笔调,谱写出一幕幕情场悲剧,与僧侣萧瑟的孤寂成反衬,既浸染了时代气息,也彰显出超越的才情。西洋文学翻译与中诗英译编集上,采撷英、法等各种西文原著十余种之多,谙于中西文字与精于诗文奥义,则使之成为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臣。佛学方面的努力,乃其立命持身之操守,阐发般若真谛,缕述佛传历史,识见超然。又曾以极大的毅力编就常人视若天书的《梵文典》八卷,这些梵文佛学方面的特殊贡献,惜因著作的散佚而鲜为世人知晓。

后记

一曲终了,掩卷遐思,不免感言数语。现实与理想之间是个永恒的距离。人们所以奋斗或是挣扎,多少是为了那个憧憬的梦想。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说起来似在愚人,而人也确需自愚。因而,不断地击碎古老神话,而再生现代神话,没有神话虚拟出的朦胧与诱惑,世界就不再美丽。明知道“水清无鱼”,总期待“尘埃落定”,尘埃终究能落定否?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如何不智慧,他冥悟到尘埃是空气之一部,终无“落定”之理,而执著于勤奋与努力中。铁棒磨针,滴水穿石,筚路蓝缕,锲而不舍。执著是期待,且是一种永久的期待,它正是神话创造的基础,惟希望常常伴随着失望。“智者”有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如何不“愚蠢”,他竟然对尘埃与世物视而不见。三界无物,万有俱空,开口即错,躁动为非,即性即佛,无心是道。窒息一切燎动的欲火,舍弃一切刻意的追求。舍弃是消解,且是不置一念的彻悟彻解,澄怀静观,无用亦无为。但它摒弃了妄念与妄动,拈花微笑,蝶我两忘,复归自然,超然升华。“愚者”有得。青山无语,碧水有痕,完美是难及的目标,无奈为永恒的缺憾。身渐长而饮勿济,情爱至而性未觉,子欲养而亲不待,命将息而念犹存。上苍将缺失赐予生灵,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角永难补。将息之际,心田中的一钵凄泪,洒将何处?生平不愿,也不能正视命途的盲区与误区,故而终极答案只能是一张迷惘无字的白卷。大木必伐,卵鸡不杀,去留之道,缘执一端。堆出于岸,汛流湍之。木秀于林,疾风摧之。缴者易污,晓者将缺,盈久则虚,过犹未及。人生奥义何在?仅是作为与不作为?似不是一个本真如一的整体。从“尘埃”的层面讲,大多由孩提稚蒙而少年戏谑,青年莽兀而壮年虚诞,老年固滞而晚年木讷。在境遇的梦幻与游戏中,有多少异化与裂变,无论从何时空与何角度去观赏,都是一些质地与光泽不同的碎片。因而,宠辱不致惊心,赞毀无足挠怀,以出尘之志修人世之业,以恬淡之情赏璀璨之景,则大有探究的必要,修悟之高下、洞达之深浅,将决定终极境界。苏曼殊已是“昔日黄花”了,他固然没有今日的鲜艳与明媚,然而,重新品鉴,或可引起某些有意味的联想……茫茫烟水着浮生,江南花草尽愁根。余生也晚,且遭逢坎坷,命途多舛,当初春风未嫁,后为秋风所误。及今全球经济,取向转型,学术文化日益精进,惜远圣象驰,近贤鹤驾,极目神州余子尽,涉江谁为采芙蓉?为苏曼殊作传,虽非向壁西影之说,实有搔痒隔靴之嫌。况才清力薄,文思不敏,尽管积累有年,殚精竭虑,终不免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呜呼!黄钟毀弃,瓦釜雷鸣,一二楼的风景怎堪与十八楼对话?盖所述“民国话语”一如天国美人之思。念此惶然,汗颜自愧,幸而佛本多情,慈悲为怀,因乞读者批评、赐教不吝。知感中央美术学院菩提弘法,甘霖泽被!知感南京艺术学院诺亚再造,般若惠航!深谢再新学术文化而力使此书问世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泣念艰辛育我成长立业,而三生难报慈恩的父母!陈世强于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8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曼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真是所谓天才。……曼殊作画,教人看了如咫尺千里,令人神往,不像庸俗画匠之浪费笔墨,其吟咏则专擅绝句,发人幽思,字里行间别有洞天。曼殊是个风流和尚,人极聪颖,诗、文、书、画都造上乘,是大有情人,是大无情人,有情说他也谈恋爱,无情说他当和尚。 ——陈独秀太虚近伪,曼殊率真。内典工夫,固然曼殊为优;即出世与人世之法,太虚亦逊曼殊多多也! ——孙中山 香山苏元瑛子谷,独行之士,不从流俗。然于朋友竺挚(笃厚诚挚),凡委琐功利之事,视之蔑如也。虽名在革命者,或不能得齿列。……可谓厉高节,抗浮云者矣。……“靡而不邻,涅而不滓”,……元瑛可诬,乾坤或几乎息矣! ——章太炎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可惜他早死了,但就是那几十幅画,其分量也够抵得过我一辈子的多少幅画! ——黄宾虹荒却楞严数卷经,断铅零粉总随身。中年哀乐谁能识,奇癖平生爱美人。 ——陈定山


编辑推荐

《苏曼殊图像:画家·诗人·僧徒·情侣的一生》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苏曼殊艺术与情感的传记著作,系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研究》子课题。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他以袈裟裹体的大和尚现身,以潇洒翩翩的佳公子诉情,以一往直前的勇志士撰文,以哀婉悱恻的美诗人咏叹,以虚笔魅魂的善画家挥洒。总是有情抛不了,无端狂歌无端哭;恨不相逢未剃时,袈裟赢得泪痕粗。山色有无,禅意几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苏曼殊图像 PDF格式下载



看到苏曼殊这个名字源于对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喜爱他们两个基本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买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去了解这个人这本“大”书基本上让我完成了这一点全书的设计还是精致的纸张的感觉很好文内配有诸多画作、笔迹、人物照片整体的艺术感还是很强的里面的语言多偏向文言文或半文言读完这本书我隐隐约约感到读得并不充分全书对苏曼殊的描述多侧重于叙述与苏曼殊有联系的人所以书中的人物介绍甚多而对苏曼殊本身的描述多加入作者自己的感情以一个爱护者的心态来叙述自己的爱护对象显得并不是那么客观了整体而言,这本书还是对得起这过半百的价格不过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群体则显得较为狭小了这本书多关于苏曼殊的生活,感情生活,社交,革命斗争这方面关于佛教,佛学之类的很少推荐给想了解苏曼殊的人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且艺术感较好的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