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和萧军五十年

王德芬
出版时间:

2008-4  

作者:

王德芬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和萧军五十年》作者王德芬便是萧军的第三位妻子。18岁的王德芬,告别了温暖的家庭,50年来与萧军相伴相随;从兰州到西安转成都小住,经重庆奔赴到延安;过张家品、齐齐哈尔返哈尔滨;去往佳木斯、富拉尔基,回到沈阳后发配抚顺……最后落户北京。在这半个世纪的夫妻生涯中,腥风血雨,坎坎坷坷!来自政治的;来自经济的;来自精神的;来自病痛的;来自天灾的、人祸的……铺天盖地的打击,却并没有摧垮他们这一代革命夫妻的信念与意志:“求得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建立和实现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也没有放弃他们对人类社会应尽的责任——含辛茹苦地养育了八个儿女。《我和萧军五十年》真实的讲述了他们一生的经历,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新鲜的读书兴趣,更愿作家萧军的读者们、研究者们能从中寻觅到一些可供注意的线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和萧军五十年 PDF格式下载



  如今我总是半夜了还一个人守在电脑前面,敲着些文字,是真正的不名一文。有时候读本书读到某处,就忍不住放下书,打开电脑,想要写点什么——多半是写了的,但写完后几日再来看,又总是独自摇头。
  今天晚上在读王德芬的回忆录《我和萧军五十年》,读得很流畅。如今我还挺爱读一些老人们的回忆录或者传记体文章,而这类的书总还是不难找到。虽然许多人到老了,还是要用一些文章为自己的一生打圆场,但许多还是很耐读的。比如我今年读过的《往事并不如烟》、《李新回忆录》、《狂人刘文典》,还有很有趣的张老六的《闪开,放我们歌唱八十年代》。
  今天读这书七十页,将民国时期左翼作家萧军从如何追求并与王德芬热恋,到执意登报娶她为第三任妻子——在此前的两个月,萧军刚与女作家萧红离婚——这也成了他后来的岳母岳丈十分阻碍他们交往的原因:他喝酒,还离过两次婚,还如此快地就在自己家“勾搭”上了自己的刚高中毕业的女儿——到二人辞别父母“私奔”成都独自生活。萧军很快地就在婚后有些冷落十八岁的新妇王德芬,原因如王德芬所说,大约是她让萧军的不如意,与他在思想上有差距,身体上还不健康——但这也不能成为如此快地变化的理由啊。萧军的这点真让我气愤,更何况他又是个当时已负盛名的左翼作家,是鲁迅先生的弟子,写出了有名的《八月的乡村》(我没有读过《八月的乡村》,但读过萧红的《生死场》,写得真是好极了,那千里悲绝的氛围和故事,真不像出自一个弱女子之笔。而我竟长期以为他们是兄弟,却又是很不伦不类地成为了夫妻。),到处都可遇到崇拜他的男女青年的。所以也如王德芬所说:他是被许多女人爱过的人,相比之下,我(王德芬)就显得太幼稚太无能了——这就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身体有不太健康的、认为要依赖丈夫生活的王德芬的生活感照吧。
  但他们毕竟有过火热的爱情,虽然很快地陷入了冷战,又随着女儿的出生了进入了平淡的生活……他们字相恋起的书信,是这本书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最让人感怀吧。看着他们鸿雁传书,每日或者隔天便以书信相托,我想起前些日子陪老婆在医院妇产科检查,同病房来引产的18岁小姑娘那样对我们说:她(同病房的另一个17岁的同样是来引产的初中生姑娘)太痴情了,我以后可不会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就像评论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她甚至还不能确定肚子里将要死去的孩子是哪一位年轻男孩的呢。
  这可悲的现实啊!
  但若人可完全摆脱了身体与贞操、羞辱心的束缚倒好,就可以像动物一样,只因异性相吸和繁殖的需要,就可以任意发生关系。而我听过另外一句最精辟的话,大意是: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只在发情期才交配,人类却可时时与人发生关系,而并不需要以生殖为春药。
  


"三郎,我們永遠分開吧",之前一直想读萧红的罗曼史,现在更想读了-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