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武术

戴国斌 戴国斌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戴国斌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

戴国斌  

页数:

487  

字数:

37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如何在强大的奥林匹克话语权中找到自己?如何在奥林匹克全球化中谋求自己的发展?这是当代武术实践面临的问题,也是当代武术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本《武术:身体的文化》戴国斌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著作正是从这些问题入手,并提供了一份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回答。

作者简介

戴国斌(1963-),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自幼习武,挥汗如雨于竞技武术的训练场,获江苏省武术比赛少年拳术冠军等成绩;青年志于学,在完成大专、本科函授后,相继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完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博士后研究。
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近30篇,参与8本教材的编写和其中5本教材的统稿工作,主持与参与10余项课题研究。其中,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等研究。

书籍目录

上篇 近代武术话语的爆炸
 第一章 社会精英的介入
  第一节 社会精英介入前:武术的境遇与武术人的失望
  一、近代武术的困境
  二、武术人的态度
  第二节 社会精英介入后:武术的斑斓
  一、武术:社会精英的政治工具
  二、武术:众多社会精英关心的领域
  三、社会精英运作武术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节 结语:社会精英的局限
 第二章 民族国家话语与身体的关联
  第一节 病夫:由国家到国民体质
  一、学生群体的病夫意象
  二、国民身体的病夫意象
  第二节 病夫:以西方为镜映出的身影
  一、不同文化间的身体寻认
  二、病夫话语申的西方
  第三节 对病夫的诊断和治疗
  一、号脉:为病夫寻找病源
  二、对症发药:为病夫所开的药方
  第四节 康健话语中的权力
  一、康健为“修己之道”的“第一义”
  二、康健身体的国家性
  第五节 结语:病夫话语述评
 第三章 社会大夫的纷争
  第一节 传统武术与军事和教育的想象性联系
  一、传统武术与军事的联系
  二、传统军事与教育的联系
  三、近代武术与军事和教育的联系
  第二节 武术的辩护
  一、“比附”申的“有似/不似”
  二、长短优劣的计较
  三、民族性的维护
  四、中国式体育的梦想
  第三节 武术精英的遭遇
  一、武术实践的回答
  二、教育精英的化解
  三、体育精英的反击
  四、思想精英的匕首
  第四节 结语:社会精英之争述评
  ……
中篇 武术现代化遭遇的问题
 第四章 武术的门户之争
 第五章 武术的打和演
 第六章 比试
下篇 作为文化实践的武术
 第七章 武术的文明化:从野蛮到文明
 第八章 武术的伦理化:从“制人”到“制己”
 第九章 武术的理想化“从现实到理想
 结论:文化的身体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武术这种以牺牲“打”之实效和威力的文化取向,在盛洪看来,正是“文明所带给人们的和平红利”。因此,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武术这样或那样的“打”,而应该从武术“暴力、文明”的两极看到武术“曲径通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打,看到武术不同于其他武技的“打”的文化目的。这是因为,第一,如果完全为了打,武术也不会挖空心思地想出种种方法,以击物练打而不打在人的身体上、用摧物式和自练式的较艺而避免身体的肉拼;如果完全为了打,武术就应该将悬置的对手请出来,在与对手的攻防中检验身体操练的效度,在与对手的攻防中提高打之法的信度。第二,如果是打人、杀人的技术(准确地说,为了打人、杀人的技术),也就没有必要在军事行为之外再诞生一个武术行为,军事的打杀目的和训练手段远比武术更为单一和有效。遗憾的是,口口声声说什么杀人的技术,并以能用、能打作为武术价值尺度的人们,不知是对武术的曲解还是对用兵的误读?其中,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技击的爱大到了忽视或掩盖对武术的和平之爱,而逆转了武术“吾爱技击,吾更爱和平”的天平。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人类行为的本能控制和文化控制之间的界线,是一条划分不明确和游移不定的界线”,因此,认识人类行为的本能与文化、辨明武术行为的暴力与文明,是一件困难的事。这也因为,即使军事尚有“神武不杀”之理想,如孙武在强调用兵之重要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之说的同时,他又向往“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有“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的兵之境界和“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的用兵标准(《孙子兵法·谋攻》)。在兵家文化氛围中诞生的武术,不是不能打,也不是不能杀人,倒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属,受到“神武不杀”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影响,而在于不打。话说回来,打人和杀人也无须花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下这么大的苦功;如果非要这样才能打人,那么这样的方法必定是低效之法,也是不值得流传的笨拙方法。对此,赵道新曾经从动作的方法和效度上批判过武术技击性,他说: “从功法上看,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祈祷、苦行和磨炼耐心。” “从打法上看,在攻防技术中掺杂了大量象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这些动作与技击无关”。可见,从技击角度我们无法完全解释武术技术方法、锻炼方式等文化。


编辑推荐

《武术:身体的文化》由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武术 PDF格式下载



载氏以36高龄上上海体育大学当一名本科生,然后硕士博士直到博导,非一般常人能为也。此书为一见证,你如果想看就买绝对值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