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华清宫

骆希哲 著 文物
出版时间:

1998-10  

出版社:

文物  

作者:

骆希哲 著  

页数:

831  

Tag标签:

无  

前言

唐华清宫遗址位于十三朝古都——西安以东30公里的临潼县城今华清池及其周围地区,南依苍翠的骊山,北距滔滔东去的渭河约5公里;东临西潼二水环绕着遗址,清澈可鉴的温泉点缀其间。华清宫遗址就坐落在临、潼?胃三河交汇而切割形成的扇形地带,海拔高度为429~450米。这个扇形地带,既属于临、潼、渭水的二级台地,又属于山前黄土台塬。这里山水交融,松柏参天,风光旖旎,温泉潺潺,是古人修建离宫别苑的胜地(图一;图版一)。骊山华清宫自古自今,人文渊薮。在这些芸芸众生中,有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娇艳倾国的皇后嫔妃;经天纬地、辅弼朝纲的权臣宰辅;余勇可贾、驰骋沙场的雄兵枭将;舞文弄墨的儒文雅士;也有一般的黎元商贾,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除此之外,还有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如:秦始皇荒淫“骊山汤”、汉文帝刘恒节俭罢修露台、隋文帝骊山宫慰劳南征凯旋大军、唐太宗智制名将李绩、唐玄宗讲武殿斩将树威、王忠嗣华清官几陷囹圄、安庆绪离宫献俘、唐玄宗于骊山为老子李耳建祠享祀等等。在骊山华清宫上演的也不完全都是历史悲剧。“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每年八月五日,唐玄宗寿诞,大唐帝国边陲四邻各国均派使者来大明宫或华清宫朝贡祝寿。“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记述的是大唐国威远播,四周邻国在开元元年前来进贡朝拜,会集骊山华清宫,先观看二十万大军讲武,后于渭滨校猎的壮观场面,其空前盛况非语言所能尽述。这是唐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外交方面空前成功的壮举,也是骊山华清官重要地位的体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序言第一节 唐华清官环境风貌一、自然地理二、骊山成因三、温泉成因四、临潼县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经过一、初次发现二、发掘概况三、成果简括四、有关本书编撰工作的情况说明第二章 唐华清宫缭墙与宫墙第一节 缭墙一、东缭墙二、西缭墙三、小结(一)名称考辨(二)施工方法和目的(三)始建和毁坏年代(四)南缭墙毁坏的原因第二节 宫墙一、东宫墙二、南宫墙三、西宫墙四、小结(一)宫墙考证(二)始建年代(三)东门和角楼(四)北宫墙的位置第三章 唐昭应县城遗迹与遗物第一节 城墙第二节 建筑遗迹一、地层堆积二、出土遗迹(一)浴池(二)排水管道(三)陶窑三、出土遗物(一)条砖(二)方砖(三)瓦四、小结(一)名称考辨(二)问题诠释1.昭应县始设年代2.昭应县城位置(三)唐昭应县机构等级和设置目的第四章 I区建筑遗迹与遗物第一节 星辰汤一、地层堆积(一)星辰汤东剖面地层堆积(二)星辰汤南剖面地层堆积二、建筑遗迹(一)殿宇建筑1.一期门道2.三期北踏道3.三期东北踏道4.一期北墙5.二期北墙6.三期北墙7.北墙排水道8.东墙9.南散水10.南墙11.西踏道12.西墙13.早期西廊(1)北散水(2)北台明(3)柱础14.晚期西廊(1)北散水沟(2)北台明(3)南墙(4)柱础(5)廊内地面15.柱础(二)南庑建筑1.东散水2.东墙3.南墙4.西散水5.西墙6.柱础7.室内地面(三)汤池建筑1.汤池供水设施(1)供水道(2)供水池(3)供水口2.“斗池”(1)池东壁(2)池南壁(3)池西壁(4)池底3.“魁池”(1)池东壁(2)池南壁(3)池西壁(4)池北壁(5)池底(6)池底枋木4.汤池排水设施(1)池底早期排水道(2)池底晚期排水道(3)汤池早期排水道(4)汤池晚期排水道(5)排水道闸门(四)砖井(五)其它水道(六)殿宇北石砌地面三、出土遗物(一)建筑材料1.陶质建筑材料(1)条砖(2)方砖(3)板瓦……第五章 Ⅱ区建筑遗迹与遗物第六章 Ⅲ、Ⅳ、Ⅴ区建筑遗迹与遗物第七章 结论附录后记英文提要日文提要

章节摘录

插图:骊山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西二岭。两岭花卉草木,芊芊萋萋,如锦似绣,风光妍艳,景色别致,被美誉为东、西绣岭。东、西绣岭远望好像飘浮而动的肺叶,因而骊山又名浮肺山,唐代还曾先后易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山上矗澄泉、石塔泉、丹霞泉、饮济泉清澈可鉴,甘甜爽口,千年不竭,供人饮用,滋润骊岫。燕子龛顾名思义,天栈云渡,人迹罕至。鸡上架地势险要,崎岖难走,是东、西绣岭相通必经之地。行人过此,头顶重峦叠嶂,脚临悬崖绝壁,耳听山雀歌唱,若云若雾,飘然有脱离尘缘、万事皆空之感。过鸡上架即人石瓮谷。石瓮谷又名芝兰谷,因芝兰秀艳而得名。谷内景色极为幽奥,草木苍郁,花卉芬芳,蜂鸣蝶舞,兰桂琼香,芝蕙馥郁,沁人肺腑。身临其境,但见大自然镂月裁云之神工,使这里山势崎岖,气象万千,危石如坠,千姿百态,山崖有景,草木藏画;天空似线,日月回避,两旁峭壁给人以跃跃欲合之感;脚下淙淙不息的涧泉,湍流汩域,日夜奔腾跳跃在仄蹬盘空的密林陡石之间,洪汤人渭。越芝兰谷上东绣岭,首先看到的是腾空而下的飞泉瀑布。玉蕊峰亦名虎斑石,是大自然在骊山的又一杰作。它用不见经传的手法,将山峦雕镌得千奇百怪。因每个人欣赏水平和观看时所站的角度不同,有人说它好像虎豹雄卧,又有人说象蛟龙飞舞。骊山不但是四方游人向往之地,也是当地人民的晴雨表。每当山顶阴霾出现之时,就预示天雨将到,提醒人们做好各种准备。由于其准确无误,故骊山又有“灵山”之称。骊山的奇灵还在于不管是细雨蒙蒙,大雨滂沱,还是瑞雪纷纷之时,山上山下烟云氤氲,白雾茫茫,袅袅飘浮,直冲苍穹。细看缕缕烟云,不时描绘出一幅幅姿态各异的山水画卷,好像一位身手不凡的丹青巨擘在无休止地挥毫作画,以飨世人。此时天地混为一体,咫尺之间难辨东西,骊山则神秘地消遁,初来乍到的人会以为近在眼前的骊山还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呢!

后记

在历时七年多的《唐华清宫》报告编撰工作中,骞新文、陈锋、骆选良为绘图、修复文物、整理遗物资料,马永红为打印文稿废寝忘食,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个人损失甚多,非语言所能尽表。适值报告付梓面世之际,向他们和为Ⅱ区进行汽球照相的冯孝堂、安家瑶,绘制建筑复原图的左鹏,检测地层土壤微生物的郭崇华,翻译英文提要的莫润先,翻译日文提要的王巍先生及参加过华清宫遗址发掘的所有技术人员、民工,特别是对年届七旬、宵衣旰食审阅报告的楼宇栋先生表示诚挚的谢忱。唐华清宫遗址发掘工作先后得到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考古所、临潼县人民政府、华清池管理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顺表致谢。唐华清官遗址发掘期间,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邓力群、杨尚昆、姚依林、王震、李先念、吕正操、杨成武、伍修权、彭真、谷牧、陈慕华、胡乔木、吴学谦、楚图南、康克清、李瑞环,中央各部委的领导韩克华、刘毅、何光伟、贺敬之、周干峙、张平舒、储传亨,国家文物局领导庄敏、马自树、张德勤、张柏,省领导马文瑞、李庆伟、白纪年、张勃兴、张斌、李连璧、李溪溥、牟玲生、孙达人,省文物局领导王文清、张廷皓、陈全方,著名学者夏鼐、张伯升、石兴邦、巩启明、袁仲一、韩伟、于倬云等莅临发掘现场参观指导,排忧解难,对发掘和日后的遗址保护、修建唐华清官御汤遗址博物馆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唐华清宫》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华清宫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