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蒙求
2001-6
文物出版社
赵海明 编著
349
无
雨果曾经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篆刻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专学,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代就有印章出现,从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来看,春秋战国已普遍使用,至秦汉时更为繁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既为社会实用信物,亦是艺苑珍异名品。唐宋以降,文人学士雅好于此,书画印、鉴藏印、斋馆印等应时而生,拓宽了印章的使用范围。尤其是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不少文人将印章应用在书画作品之上,丰富了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早期的文人印,还只局限在文人参与篆稿,由印工代镌而成。明代中叶,由于易镌刻的石质印材被广泛引入篆刻领域,为有志于此道者提供了客观条件,开创了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名家辈出的繁荣景象。
鲁迅说:“尝闻艺术由来,在于致用,草昧之世,大朴不雕,以给事为足,已而渐见澡饰”。 印章由实用向艺术品质过渡,拓展了印章之功用,推动了篆刻艺术之蓬勃发展。 本书试图传递给读者三千年印章衍展、制度、实物之信息,以此获知印章之相关知识,进而深入篆刻艺术之学习中,探按究篆刻创作之堂奥,造就未来之篆刻大师。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1962年9月出生于每南省海口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印社社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副研究馆员。其书法篆刻作品入选(国家级):第三、四届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
序上编 印章知识 一、印章概述 (一)起源与称谓 (二)玺印制度 (三)印章种类 (四)印章的文字 (五)印章钮式 (六)印章的制作方法 二、历代印章 (一)先秦古玺 (二)秦印 (三)汉印 (四)魏晋南北朝官印 (五)隋唐官印 (六)宋金元官印 (七)明清官印 三、特殊类型的印章 (一)封泥 (二)鸟虫书印 (三)消形印与四灵印 (四)花钾印 四、篆刻艺术的形成 (一)由实用物现艺术品的过渡 (二)宋元文人印 (三)明清篆刻流派 五、明清以来篆刻家 (一)明代篆刻家 (二)清代篆刻定 …… 六、印谱概说下编 篆刻技法 七、刻印工具、印材和参考书 八、篆书及其技法 九、刀法 十、章法 十一、篆刻三部曲 十二、边款艺术后记
三 特殊类型的印章(一)封泥封泥是隋唐以前印章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古代印章文化十分珍贵的遗产之一。在纸张没有广泛使用之前,文字多书写在长条而薄薄的竹木简上,以若干条的竹木简聚集成文,世称“简牍”。简牍往来中,为了保密防止私拆,往往在成捆包扎好的简牍外,“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遂有封泥出现,世人又称其为“泥封”。封泥的封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实物封缄。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记载:“出土时,硬陶罐的口部用草填塞,草外敷泥,上置封泥盒,封泥文字为‘轪侯家丞’。并系有墨书的竹签,标明器内食物名称。”另一类是简牍的封缄。1973年甘肃省博物馆在发掘金塔县汉代“肩水金关”遗址时,出土了一个封泥盒,有钤盖的泥封“居延右尉”四字,显然是封缄简牍的封泥装置。一般往来信札和秘密公文都写在木片(牍)上,所以封泥盒由两部分组成(图195~198),底部呈“凹”形,边有绳槽,称为“斗”;上部拱起呈桥状,或呈平顶状,中上有凹槽,边有绳槽,称为“检”。文字一般写在斗内或木片上,写毕夹在“斗”、“检”之中,相合用绳子沿绳槽捆牢,绳结则施于检中凹槽内,嵌以泥,钤盖印章于其上,烤干以防私拆。因官职地位尊卑的关系,用泥又有紫泥、青泥、金泥之别,当受牍人拆开封泥盒后,封泥正面为印迹,反面为绳痕,封泥这种独特艺术形式也就逐渐保留下来。
1993年6月,我随中国图书文化代表团出访美丽的友好邻邦——韩国。在访韩期间,主办者特意安排我作现场书法、篆刻交流,竞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其热烈程度是我始料不及的。借此也结识很多汉城文化艺术界的友人,河云根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也许是缘分,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朝夕相伴,以字带言,通宵达旦,结书艺之契。1994年l0月,与河云根先生在北京相会,得知河先生已为韩国汉城学古房代表,专事中韩两国图书之贸易,并以此加强两国之间文化交流。当他得知我在整理和编写篆刻文章时,随突发奇想,在韩国出版一本有关中国篆刻艺术方面的书。此书虽然于1997年完成初稿,但因随后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所搁置,一时难以出版。今夏得文物出版社慨允,书稿经再次修改,终于出版,实乃幸事。
书评纵观我国篆刻艺术史,无论是秦玺汉印,还是明清篆刻艺术流派,历代妙镌,鉴藏珍秘,代不乏人。尤其是晚清以来更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篆刻家,把篆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本书在注重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创作方法的分析与介绍。行文流畅易懂,且引譬设喻,新鲜贴切,使初学者得以心领神会。作者对章法有独到的见解,提出章法有满实型和虚实型之分,介绍了如何使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此类章法特点的基本知识。作者以八卦构图来解说印章章法的一般规律,使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印文的布局与设计,尤需提及的是,本书选用了千余件书法篆刻资料,包括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代表性作品,其数量之多、图文并茂是他书所不及的。拥有此书,尽可饱览中国三千年玺印源流的风格迭变,足为临摹借鉴之资。
纵观我国篆刻艺术史,无论是秦玺汉印,还是明清篆刻艺术流派,历代妙镌,鉴藏珍秘,代不乏人。尤其是晚清以来更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篆刻家,把篆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本书在注重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创作方法的分析与介绍。行文流畅易懂,且引譬设喻,新鲜贴切,使初学者得以心领神会。作者对章法有独到的见解,提出章法有满实型和虚实型之分,介绍了如何使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此类章法特点的基本知识。作者以八卦构图来解说印章章法的一般规律,使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印文的布局与设计,尤需提及的是,本书选用了千余件书法篆刻资料,包括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代表性作品,其数量之多、图文并茂是他书所不及的。拥有此书,尽可饱览中国三千年玺印源流的风格迭变,足为临摹借鉴之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