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编年史
2006-12
文物出版社
张焯
454
无
第一,取材广泛。虽以云冈石窟为主线,但内容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佛教史和大同地方史;虽以正史、佛乘的记载为主,却广泛收集别史、野史、道藏、金石、 地理、小说、笔记、论著等相关内容。观之,即可较为系统、全面地把握云冈石窟, 乃至中国宗教、大同地方的历史脉络。 第二,视野宽阔。该书的主题是石窟寺,但作者并未拘守一隅,而是广开言听, 登高望远。以中国传统为基点,放眼古印度、希腊、罗马、西亚、中亚,探讨云冈 艺术之源;以拓跋鲜卑的北魏政权为中心,嘹望新疆古国和江南六朝,考察其融通与发展。由历史学人手,向佛学、考古、建筑、美术等多方面拓展;用全国政治、 佛教形势、地方大事为网络,来框定云冈石窟的兴衰历程。具有这样的大视角、大 手笔,在当今学者中为数盖寡。 第三,学问扎实。该书从平城(大同)始建、佛教始创开篇,到云冈发现、学术鼎盛告终。是一部完整的云冈石窟集史。其方法,远祖乾嘉大儒,近袭国学宗风。正文采集,注重信史;注释选择,在存异说。广征博引,钩沉发微,国谓殚竭心智。往往于细微之处见功底,出语惊人,而持之有据;常常以旧材料得出新观点,大胆假设,而小心求证,清人论良史,才、学、识举,而以识为先,应该说,张焯具备了史学家的素质。 第四,贡献突出,该书不仅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云冈石窟通史,也是目前大同地区最为周详的一部古代史,同时还是一部言简意赅、具体而策的中国佛教史,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云冈石窟的研究,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乃至国内外的石窟寺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言自序 编例说明 第一编 战国秦汉纪事第二编 魏晋纪事第三编 北魏前期纪事第四编 北魏太武帝时代纪事第五编 北魏文成帝、献文帝时代纪事第六编 北魏孝文帝时代纪事第七编 北魏后期、东魏北齐北周隋纪事第八编 唐代纪事第九编 五代辽朝纪事第十编 金代纪事第十一编 蒙古国元代纪事第十二编 明代纪事第十三编 清代纪事第十四编 中华民国纪事附录 大同古代的道路交通 北魏平城京畿行政区划的演变 《鹿苑赋》与云冈石窟 徐州高僧与云冈石窟 “褒衣博带”与云冈石窟 隋炀帝与云冈石窟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小议 全真道与云冈石窟 云冈筑堡与古寺衰微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无
去过云岗,买来细读,才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