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皮影艺术史

魏力群 文物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文物  

作者:

魏力群  

页数:

538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学会使用光与学会使用火大概是在同时。火与光一起指引人类脱离野蛮走向文明。有了光,人类延长了生活的时间,工作因此可以夜以继日,娱乐因此可以秉烛夜游。光之所赐,其功甚巨,其业甚伟!而有光就有影。人们发现不仅光可用,影也可用。人类在光和影上寄托了无尽的巧思,为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皮影艺术就是中华先民利用光和影为表现手段的一大创造。皮影艺术起源于中国应该没有疑问。皮影艺术起源于何时,还有一些争论。关于皮影表演的完整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即使从那时算起,皮影艺术的历史至今也有一千年了。在漫长的一千年里,皮影艺术在中华大地上有声有色地成长着。古往今来,小小影幕上上演了多少故事,或儿女情长,或英豪节烈,或惊心动魄,或开怀解颐,忠奸毕现,爱憎分明。它伴随着男女老少、城乡百姓,照亮了多少漆黑的夜,温暖了多少孤寂的心。而同时,一代又一代皮影艺人,为之付出劳动,付出心血。皮影艺术不断地吸收来自民间、来自姊妹艺术的营养,越来越成熟。皮影艺术形成了自己的规范、程式,皮影的制作、表演、声腔有了不同的流派,有了名家,有了传世剧本。它已长成一株夺目的鲜花,独具风韵,虽然还带着野性,一直没离开城镇乡村的街头、炕头,但也颇为风光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与许多民间戏曲、曲艺品种相比,皮影艺术绝不逊色。中华文明根植于中华大地,有自己独特的样式,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辉煌灿烂。但是,近百年来,由于国力衰退、国运不昌,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凌辱下,中国文化几乎陷于灭顶之灾。像皮影这样的民间艺术,更失去了抵抗的力量。国人中也有对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屣的,一些人对于野生的民间艺术,更视为落后、粗俗,而不屑一顾。但正如一些人拿起武器拯救国家一样,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拿起了笔拯救中国文化。他们不惜放下架子走向民间,走进村野,与百姓、与艺人一道保护、培育民间艺术。许多前辈学者筚路蓝缕,为皮影艺术的研究、发掘、整理立下了开拓之功。他们当中有不少闪光的名字:顾颉刚、周贻白、孙楷第、常任侠……他们认真地梳理传统文化,考察民俗、民间艺术。他们希望国人更加了解、更加爱护像皮影这样的民间艺术,也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民间艺术,使之与各国文化、各国民间艺术一道媲美于天下。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皮影艺术史”的专著,具体包括了:皮影戏的分布、民间流传影戏始于西汉之说、影戏于北魏时期发祥山西孝义之说、影戏由外国传人之说、明代影戏的流传、当代影戏的发展、近代影戏的兴衰、影戏始于唐代西安之说等方面的内容。 在本课题的完成过程中,曾经查阅了大量的史志资料、收集整理了各历史时期的皮影记载和皮影戏的文稿件,结合自己20多年所走访的170多个县2000余名民间皮影艺人的田野调查问卷和笔记,整理分析各地皮影的源流发展情况,建立了皮影文字资料库、图片资料库。 本课题有创新立论:在学术上首先提出中国影戏三大区域性流派的划分,而且采用综合性角度和大量详实的历史材料来探索中国皮影戏的历史发展。本文也首次明确了宋代“大影戏”和“乔影戏”的不同概念。(注:文学家孙楷第认为“乔影戏”即“大影戏”。史学家顾颉刚认为:“‘乔影戏’不知是何影戏,但假定其为一种特殊影戏,当无大误。”)

作者简介

魏力群,1949年出生,河北昌黎人。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民间美术方向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民族民问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皮影艺术研究学者。
  长期从事对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的抢救、调研考察和研究工作。20年来已访问了十几个省170多个县的一千余名皮影艺术和相关人士,积累了大量考察笔记和调查问卷,收集了许多有关影戏历史、民俗、剧本、唱腔、造型等方面的资料,也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在国内,外此领域的学术界有着较在的影响。
   2002年4月13日《光明日报》3版报道:《20年走遍大江南北——魏力群教授呼吁保护皮影艺术》。2002-2004年承担国家艺术学科“十五”规划科研课题《中国皮影艺术史》。专著《中国唐山皮影艺术》获2001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任撰稿人的中央电视台50分钟专题片《唐山皮影》2001年获全国电视台艺“星光奖”专题片一等奖。2003-2004年策划组织了唐山民间传统皮影戏的抢救拍摄,亲自担任主编、后台摄像、文字筹和电子编辑,正式出版了200余碟VCD光盘。2003-年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连续11年为来华的美国老年书画学习团讲课,先后培养了600多名外籍学员受到高度赞誉。皮影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皮影流传派考》、《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中国影戏探源》、《皮影文化的新形态》、《皮影在新时期的现状与趋势》、《驴皮影艺术与民俗》、《民间皮影造型的特技设计》、《中国北方皮影造型艺术》、《革命战争新时期的皮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北方傩戏的活化石》、《滦州影人》、《滦州影卷》等。
   另出版专著《魏力群画集》、《中国画辅导教材》系列VCD共10集。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选集》、《国画家》、《中国花鸟画家技法分解图典》等二十多部辞书和画册。
   曾应邀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大学等学校讲学,指导过美国、日本民俗艺术留学生,接待了许多来自日本、法国、美国及中国台湾学者的来访,主持过《南京首届中国民俗艺术节》的学术研讨会、应邀为辽宁省第四届皮影戏汇演当评委。
   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风》、《人与自然》、《神州戏坛》、《夕阳红》四个栏目中,五次以专家身份讲话,并为其中一部50分钟的专题片担任撰稿人。另有中国新闻社、河北电视、《河北日报》、《中国文化画报》、《了望》杂志海外版、《党史博采》等二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报刊曾进行过报道。

书籍目录

在缤纷灵动的光影中探索(代序)绪论 概说皮影戏 一、皮影戏的定义 二、皮影戏的文化形态 三、皮影戏的分布 四、中外影戏的关系第一章 影戏的起源 一、影戏与古代幻影术 二、影戏起源诸家说  (一)民间流传影戏始于西汉之说  (二)影戏于北魏时期发祥山西孝义之说  (三)影戏始于唐代西安之说  (四)影戏由外国传人之说  (五)汉、唐无影戏之说 三、影戏形成的因素  (一)影子嬉戏是影戏的本源  (二)影戏造型源于剪纸  (三)影戏卷本延续于;变文俗讲  (四)影戏表演得益于木偶戏第二章 宋代影戏的繁荣 一、北宋是中国影戏最早的兴盛期 二、南宋影戏的发展  三、宋代影响的种类和体制  (一)宋代影戏的种类  (二)宋代影戏的体制第三章 金、元影戏寻踪 一、中原影戏的分野 二、元代影戏的传播 三、金、元影戏写真图 (一)山西繁峙金代壁画《儿童弄影戏图》 (二)山西孝义金代影人头像壁画 (三)山西孝义元代古墓影人壁画 (四)“傀儡戏纹镜”之木偶、影戏辨第四章 明代影戏的流传 一、南民北移与影戏的交融 二、全国早期皮影风格的相对一致性 三、三大区域性流派的形成第五章 清代影戏的鼎盛 一、清初影戏的流传 二、清代关于影戏的记载 三、各地民间的影戏 (一)清代冀东滦州影戏 (二)清代冀中影戏 (三)清代北京影戏 (四)清代东北影戏 (五)清代山西影戏 (六)清代陕西影戏 (七)清代陇东影戏 (八)清代青海影戏 (九)清代四川影戏 (十)清代广东潮州纸影戏 (十一)清代台湾皮猴戏 四、清代禁影的问题 (一)“悬灯匪”与皮影戏……第六章 近代影戏的兴衰第七章 当代影戏的发展附录一 皮影的收藏与识别附录二 中国皮影戏源分支表附录三 中国皮影戏大事年表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影戏形成的因素(一)影子嬉戏是影戏的本源 从远古的先民对影子缺乏认识而产生畏惧、迷惑,到日晷的出现,能够科学的认识影子与时间的关系而“日中而市”,人们逐渐开始转向到影子的嬉戏了。在历代民众中源源流传着以手影、身影变幻各种形象的影子游戏,人们用手指、手掌、手臂伸屈组合映光照壁,作人物、飞禽、走兽等形状,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手影之嬉自古以来就对于孩子们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可以带给孩童们极大的欢乐。在宋人洪迈《夷坚三志》中记有华亭普照寺惠明和尚为手影戏艺人占卜之事:“尝遇手影戏者,人请之占颂,即把笔书云: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宋代的手影戏艺人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表演艺人,而是属于“戏弄”性质的杂耍艺人,“手影戏”正是“手影游戏”与“影戏”之间的过度形式。在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二中记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乎,终夕不绝。”从中可知宋代以真人为影的“大影戏”也和普通的剪纸雕皮之影戏同样活跃,因此也就可以断言:民间弄影之嬉与影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联系。与古人学画墨竹是在纸窗上描竹影开始的道理一样,影戏的起源根本是由于影子的游戏而衍生出的。

后记

曾经有许多朋友问我,搞国画的怎么又研究起皮影来了?其不知我幼时画画就是从画影人开始的。在我的家乡河北昌黎,新中国成立初期那里是唐山专署的所在地,曾经有众多著名的影戏艺人非常集中的在那里演出。那么自己从小看影戏、画影人,又与左邻右合众多的皮影老艺人来往甚密,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家乡文化情结。多年以来,本来是想从民间文化中吸母体艺术的滋养用于自己的国画专业,才用了许多寒暑假的时间去考察各地的影戏。但没有想到自己越陷越深,也逐渐体味到了“骑虎难下”的滋味。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现象一样,民间的皮影戏今天也同样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由于亲眼看到许多熟悉的皮影戏老艺人一一过世,看到许多老影戏箱大量残损流失,看到皮影技艺濒于失传的现状,心里有了一种紧迫感,故二十多年来,先后走了大江南北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许多农村,访问了众多的皮影艺人,挖掘整理了大量的皮影戏资料。最近还常有外国朋友来约我一起去看影戏,他们总是希望了解皮影戏现在是什么状况,什么人在演、什么人在看、看皮影戏人的心态、皮影戏的传承、艺人本身的生活、政府怎样看待皮影、各地皮影有什么样的不同、影人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哪里能够看到皮影戏、有哪些可联系的艺人、皮影戏会走向何方等等。这些民间艺术为什么能激起西方人的兴趣?为什么我们自己认为很“土”的玩意,对外国人却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它会带去怎样的影响?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次翻阅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先生的文集,看到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皮影戏史仍然是个空白,希望有人来写。当时自己在《艺术学研究》上发表了《中国影戏探源》一文,南京东南大学的张道一教授曾经鼓励我,说这是有点分量的文章。从此更加关注有关中国影戏历史的问题了,同时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


编辑推荐

《中国皮影艺术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皮影艺术史 PDF格式下载



难得的一本关于皮影的专著~真长知识~


作者魏立群在木偶皮影界应该是国内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这本书很有价值!


书为砧正版 帮朋友买的


不错,用来收藏挺好的


因对皮影感兴趣而买了此书。阅读此书,可感受到作者对皮影研究的专注,不仅对相关地域皮影的产生、源流、特点及影响做了详细介绍与比较,而且能整理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有充分的理据作支撑)。当然,本人最感兴趣的是该书的附录一(皮影的收藏与识别)。


确实不错,资料翔实,但论少述多,叫“史”可能有点勉强,叫“志”恰如其分也。


是本好书,质量上乘,开眼界长见识。各位切记,买书看出版社哟。


主要是为写论文买的。。但是用处不大,书内的有关皮影的资料倒是挺多的


这本书整体来说还是挺喜欢的,各个部分都讲的很详细,对我写论文很有帮助,许多资料我都可以从此书中找到,如果要是彩图的话就更完美了。


这本书内容较全,可以涵盖很多地区。


太专业,图片很少。想看些漂亮皮影图片的别买这本了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