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曾侯乙墓-战国早期的礼乐文明

本社 文物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文物  

作者:

本社  

页数:

121  

译者: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Tag标签:

无  

前言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截至目前.湖北境内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点1.5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7处,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文物点的总量,还是文物单位的保护级别,湖北都位居全国前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考古工作,完全改写了湖北的历史,证实这里同样是中华文明的生长点。两个完整的、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郧县人”头骨的发现,证明这里也是探索人类起源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距今5000年的“屈家岭文化”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功能齐全的史前城址,昭示这里同样是文明起源的发源地;商代的“盘龙城”、两周时期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被誉为“地下乐宫”的曾侯乙墓的发现,说明这里的青铜文明同样绚丽多彩;江陵纪南城、望山楚墓、马山楚墓.荆门包山楚墓、郭店楚墓,枣阳九连墩楚墓等重要考古发现,印证楚文化曾在湖北地区达到鼎盛时期;大量秦汉至唐宋遗存的发现,以及明代楚昭王、郢靖王和梁庄王等一批明代藩王墓的发掘.丰富了地方文化历史的研究资料。  负责全省文物保护、收藏、展示的湖北省博物馆,于1953年3月成立筹备处;1959年春迁至今址东湖风景区;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至此,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内容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考古工作,完全改写了湖北的历史,证实这里同样是中华文明的生长点。两个完整的、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郧县人”头骨的发现,证明这里也是探索人类起源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距今5000年的“屈家岭文化”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功能齐全的史前城址,昭示这里同样是文明起源的发源地;商代的“盘龙城”、两周时期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被誉为“地下乐宫”的曾侯乙墓的发现,说明这里的青铜文明同样绚丽多彩;江陵纪南城、望山楚墓、马山楚墓.荆门包山楚墓、郭店楚墓,枣阳九连墩楚墓等重要考古发现,印证楚文化曾在湖北地区达到鼎盛时期;大量秦汉至唐宋遗存的发现,以及明代楚昭王、郢靖王和梁庄王等一批明代藩王墓的发掘.丰富了地方文化历史的研究资料。

书籍目录

序Preface曾侯乙墓发现记Discovery of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曾侯乙墓和曾侯乙编钟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and Two-tone Set-bells in the Tomb墓主与年代The Identity of the Main Occupant and the Time of His Burial礼器Bronze RituaI Vessels乐器Musical Instruments漆木器Wooden Lacquered Articles金器、玉器Gold and Jade Ware兵器、车马器Weapons and Chariot Parts后记Postscript

章节摘录

  此外,东室还有八具随葬棺,人骨经鉴定为年龄在19—26岁之间的女性,她们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妃妾或近侍宫女。  在主棺和陪葬棺之间的空间里,还出土了许多随葬品,主要有乐器、兵器、礼器、用器、车马器等。到6月6日,墓主大棺周围的文物已经全部取出。墓主人究竟是谁,打开主棺也许就能真相大白。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取吊大棺竟然困难重重。先尝试整体起吊,谁料两台吊车都吊不动,只得现场开棺,分层取吊。将棺盖撬开加固后,吊车将棺盖吊了起来,仪表显示载重已超过1.5吨。  外棺盖打开之后,五彩缤纷的内棺显露出来。内棺顶部有已腐烂的丝绸残迹。接着内棺盖被打开,南头棺壁上,一块半圆形玉嵌于中央。棺内有腐烂的丝麻织物,下有人骨架。可以窥见当年下葬时死者身穿多层锦衣,并用衾被包裹,小型金、玉、石、骨、角器布满死者周身。  最后查明,外棺总重约7吨,内棺总重约2吨,难怪两台吊车都吊不动。除去木板含水重量,估计当年这副套棺总重当在6吨以上。经测算,光是外棺铜框架使用的铜量即在3000公斤左右。  内棺遗物经过四个昼夜的清理,呈现在人们面前。共清理出各类文物568件,其质地包括金、玉、铜、琉璃、水晶、骨、角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  其中玉器最为重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墓主人生前用品(佩饰、礼器、用器),称佩玉;一类为专用于死后的埋葬器,称葬玉。葬玉因其形状及埋葬位置不同而名称不同:死者双手各握的一件圆柱形玉器,称玉握;嘴上盖着一件橄榄形玉器,像口罩似地捂住嘴巴,称为玉口塞;脸上及胸前散落着18件可以联缀的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小玉片,覆盖脸面,称“面幂”或“瞑目”;置于口中的各种小动物则称为玉玲。  5月22日午夜,随着水位的下降,中室隐约现出了三个木架。这是什么东西呢?到23日凌晨人们才发现原来是三组18件青铜纽钟,它们大小有序,悬挂依旧。木架上的横梁黑漆红彩。两端都有青铜套,套上满饰浅浮雕蟠龙纹。精美极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曾侯乙墓-战国早期的礼乐文明 PDF格式下载



  本書是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所出土精品的圖冊,有局部細節放大,圖片都很清晰,附有簡略說明。
  若想對曾侯乙墓有全面的瞭解以及深入研究,還是需要參閱考古發掘報告和相關研究著作(可參看文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本書可作為詳細圖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