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

宿白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宿白  

页数:

8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记述了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历代名画记》的流传与整理、体例与内容、续作、考古发现等内容。张彦远是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和美学家。他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总结了古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和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

作者简介

  宿白,辽宁沈阳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兼该校学术委员。同年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口贝会委员。1999年起当选中国考古学会荣誉理事长至今。   宿白的主要学术论著有《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和《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等。

书籍目录

一 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一)张氏郡望(二)彦远先世(三)彦远经历(四)张家的收藏二 《历代名画记》的流传与整理三 《历代名画记》体例与内容四 《历代名画记》的续作及其他五 《历代名画记》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 PDF格式下载



   2001年秋天,剛進入北大讀書,第一學期可選擇的專業課不多。偶爾得知宿白先生在給博士生開設一門漢唐宋元考古研究課,具體內容是講授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當時傳聞宿先生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不歡迎其他學生去旁聽,心裏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但還是壯著膽子去偷聽了。課是在理科教學樓114室上,半個月一次。這個課在上學期已經講了一次,開了一個頭。這學期的第一次課也已經錯過了。去的時候,教室內聽課學生很多,除了考古系當時宿先生在讀的幾位博士生之外,還有幾個其他方向的碩士生,更多的是歷史系等慕名而來的外系學生,甚至還有一些成名已久的教授。宿先生的漢唐宋元考古研究課是和徐蘋芳先生合開的,這學期的課是宿先生主講,徐先生坐在講臺邊認真地記錄,課后給學生作一些相關提示。宿先生講課極爲認真,事前都寫好詳細的講稿,課上涉及到的引用文獻,即便是較大段落,也親自板書,供大家抄錄。講起課來也很和藹,沒有反對衆人旁聽的意思,於是覺得傳聞不盡其實,此前的緊張感頗為消減。課程從9月14日開始,到12月21日結束,中間除了十一休息之外,共講了7次。每次并不一定講完一個題目,隨時間而定。一共是5個題目。
  
   一、張彥遠的家世及其時代
  
   二、《歷代名畫記》的流傳與整理
  
   三、《歷代名畫記》的體例和內容
  
   四、《歷代名畫記》的續作
  
   五、《歷代名畫記》與考古發現和傳世文物
  
   課程的目的是拿《歷代名畫記》作一個例子,教給學生在考古學領域中學習如何使用古代文獻,重點不在於講知識,而在於教方法。“要考虑问题的重要资料的时候,必须对其有全面的了解。要作什么工作才可以使用它?首先要提出:作者是谁?为什么写这本书?何种背景之下写出这本书的?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写这本书?然后才可有分辨其轻重的能力。”現在看來,這個課程對於考古系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當時學識有限,每堂課只是儘量仔細做了筆記,實際上消化得有限,深以爲憾。
  
   令人欣喜的是,宿先生歷年授課的幾種講稿近年將陸續在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歷代名畫記》講義就是其中的一種。這份講義因爲講授時間最爲晚近,後來雖然有過改訂,但并不像其他講稿那樣反覆增補,相對容易整理,所以也就最先面世。上周到先生家拜訪,獲賜一册,以誌紀念。
  
   2001年以後,宿先生和徐先生還繼續合開漢唐宋元考古研究課,一直到2004年,之後就不再到學校主持研究生課程了。不過,2002年和2003年是由徐先生主講城市考古課程,2004年是博士生討論課程。也就是說,《歷代名畫記》的課,應該是宿先生最晚近的一次正式主講研究生課程。2006年開始,有機緣從先生問學,雖然時常可以當面請益,但先生精力所限,却已經不再登臺授課了。七八年前,幸逢其時,得以聆聽。今天再閱讀已經出版的講稿,先生授課的情景一段段浮現。慶幸之餘,還是對當時學習的散漫懷有愧疚,希望能在後來的學習中作以彌補吧。
  (2009-03-07)
  


此兄似不諳美術史常識,所云“至少研究生們可以嘗試從此入手”,誤人誤己。


那您的意思是此書不值得讀,或者不值得推薦么?


宿先生此书所谈《历代名画记》的版本、体例和具体内容,颇有可商榷之处。若如您所说“至少研究生們可以嘗試從此入手”,那么,按图索骥,书中所云北京图书馆、日本藏“明抄本”何从寻读。。。其他一些具体疑误之处在此不一一胪列。窃以为,W.R.B. Acker或长广敏雄主持编撰的整理本中的相应内容远胜出此书。
您读书心细如发,在下甚是钦佩!只是骨鲠在喉而已,切勿怪罪,幸甚。


多謝您批評,不過您可能誤解我的意思了,我是說:“書裏面好多地方都可稱是金針度人的妙法,每個小論點,細細推繹,補充以適當素材,便可是好文章,我想,至少研究生們可以嘗試從此入手,做幾篇論文,不僅可以加深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可以從中學習老一代學人的治學 途徑,一舉兩得,善莫加焉!”並不是讓人按圖索驥,去找那些股本秘笈去的


谢谢回应!
如您所说,也的的误会了我的意思。我前番所列仅是表层之事,既然您这回如此申明,在下还得‘骨鲠在喉’——您对宿白先生此书评价有拔高之嫌。书中所论鲜见开方式见解,如何叫‘研究生’们拓展为‘几篇论文’。期盼您先为我等半吊子演示一番如何‘從此入手,做幾篇論文’。


對不起,我沒有開示別人的能力。


既然“沒有開示別人的能力”,何以云“至少研究生們可以嘗試從此入手”乎!
伊于胡底~~


呵呵,隨便兩位怎麼想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