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2011-8
文物
严文明
327
无
我多年来除了写些学术论文和相关著作,有时也写一些散文、游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这类文章不是单纯记事,而往往是有些感想,是随感而发。毕竟我的大半生都是在考古圈子里打拼,许多事情都与考古有关。所以当我把这些零散的文字结集成书之时,就给了一个总名:《足迹:考古随感录》。 这个集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带我步入考古门槛写起,直到四访港台。主要谈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古调查、发掘、考察、访问的经历、收获与感想,共9篇。实际上以前发表在《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一书的第五部分《考古随笔》中收入的10篇文章也属于这一类,除了一篇重复,余下9篇的目录如下: 片断的回忆 谱写北方考古的新篇章 蓬莱仙岛上的史前村落 胶东考古记 石家河考古记 岱海考古的启示 良渚随笔 珠海考古散记 香港考古印象 因此这部分,的文章应该是18篇。此外我还写过一篇纪念尹达先生的文章——《尹达对新石器时代考古的贡献》,收录在拙著《史前考古论集》中。 第二部分是在国外的参观、访问、考察和短期工作的经历与观感,包括亚欧美的一些国家。遗憾的是没有去过非洲,那里的古埃及文明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第三部分是对几位已故师友的纪念性文章。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既是中国当代考古学界的泰斗,又是引领我从事考古学研究的导师,我从心里表示崇敬和感激。师兄俞伟超同样对我有过许多帮助,许多往事难以忘怀。老同学童恩正虽然共事的机会不多,但相互之间的感情一直是相通的。此外还有许多师友也都对我有很多帮助,同样在心里表示感激,只是没有写成文章罢了。 第四部分中与庄丽娜的谈话《不懈的探索》大致反映我在考古学领域几十年不懈追求的精神。这次在本篇题目前加“足迹”二字,是为了表示我在考古学领域长年跋涉的艰难历程。《濬哲诗稿》收录了22首诗词,也都是随感而发。孔夫子讲“诗言志”,这些诗词约略反映了我的志趣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足迹:考古随感录》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带作者步入考古门槛写起,直到四访港台。主要谈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古调查、发掘、考察、访问的经历、收获与感想,共9篇。第二部分是在国外的参观、访问、考察和短期工作的经历与观感,包括亚欧美的一些国家。第三部分是对几位已故师友的纪念性文章。第四部分中与庄丽娜的谈话《不懈的探索》大致反映了作者在考古学领域几十年不懈追求的精神。
严文明,1932年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仰韶文化研究》、《农业文明的发生》、《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等。
弁言 壹考古散记 裴老带我们实习 难忘的青岗岔 周原考古忆往 从湖南到安徽 九九广东行 山东史前城址考察记 三访港台 在台湾大学的日子 滇西掠影 贰域外旅踪 旅美纪行 访德日记 访韩感怀 应聘日文研 琉球访古 北海道一瞥 欧游散记 加拿大探亲 在丹佛消夏 叁怀念师友 悼念童恩正 怀念俞伟超 永远的导师苏秉琦 深切怀念夏鼐先生 肆杂凑 足迹:不懈的探索 溶哲诗稿 附:严文明著作简目
版权页: 插图: 1956年7月初至8月中旬,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织53级的学生进行考古教学实习。全班15人分为两组,一组赴内蒙古赤峰、林西一带进行田野考古实习,一组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整理汉河南县城的发掘资料。我参加了第一组的实习,指导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裴文中教授和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的吕遵谔先生。同组的同学还有纪仲庆、李炎贤、戴尔俭、白珞基、杨式挺和徐秉铎。北大地质系测绘教研室的毛赞猷、范心圻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振伟、王树林参加测绘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汪宇平先生也一同参加考古调查和发掘。因为他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给了我们实习队许多方便。裴先生当时不过五十出头,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大学者,号称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之父,我们都尊称他为裴老。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的学部委员(也就是院士),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博物馆处的处长,同时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等等,但是他特别平易近人。有人说他跟农民在一起像老农,跟工人在一起像工人,跟知识分子在一起是学者,跟官员在一起是大专家,确实很形象地表述了他的性格和为人,对此我们在跟随裴老实习的日子里深有体会。 路过锦州 我们从北京坐火车到达锦州时已是下午,要等第二天才能搭乘去赤峰的火车。等着没事,就一起在市内散步。看到一位挑担走街的理发师傅,裴老把他叫住,吩咐我们说:“哥儿们去溜足达,我就在这里理个发”。我想怎么在这里理发?又不好意思说,就跟大家一起去逛街。首先去看辽代兴建的广济寺塔,塔身高大约有五六十米,十分雄伟。我们绕塔转了转,看到周围雕刻的佛像和飞天等,不时赞叹雕工的精致:那可是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古塔啊!离开古塔随便走了两条街。我们知道1948年初冬辽沈战役曾经在锦州打了一大仗,解放军是林彪亲自指挥的,几乎全部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十几万人,还俘虏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将军。战争那么惨烈,应该还留下一些痕迹,可能因为时间太短,都没有找到。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回到裴老身边。他原来只是要求随便剃个光头,竟然还没有完。看见我们来了,就跟理发师傅说“可以了吧?”师傅说“可以了。”“多少钱?”“八毛。”裴老随即照付了八毛。当时剃一个头一般只要一两毛,那师傅可能注意到我们左一个裴老右一个裴老,估计是个大人物。所以使出了全身的解数,又是刮脸又是推拿,简直没完没了。我们问裴老为什么剃了那么长时间,他说“还不是想多要几个钱嘛,手艺人不容易!不过刮刮揉揉也挺舒服的”。他这种对待手艺人的态度令我们非常感动。 前往赤峰 第二天乘火车去赤峰。到车站一看,哎呀,哪是什么火车,是拉货的闷罐子车!一共只有六节,车厢很短,里面只有条木板凳坐。车速极慢,你如果在车下走绝对不会落在后面。天又热,车上不提供任何食品,连杯开水都没有。我们年轻人好说,裴老怎么也坐这样的车?可是他挺乐观,不时说些笑话。好不容易到了叶柏寿(现在叫北票),我问是什么地方?裴老说“夜难受到了!”我说怎么是夜难受?他说“你体会体会就知道了!”原来因为这段路晚上不能开车,只好停下来过夜,那夜晚还能好受吗?
《足迹:考古随感录》是一本好读、有用的枕边“闲书”。已出版的3本《考古人手记》颇受追捧,如果是一位考古大家的手记呢?想知道难读的考古报告论著背后的学界人和事,想了解这位考古大家深刻的学术思想的点滴,或者,就是想听听他对当代社会和异域文明的洞见,或读读他的诗稿,你都可以在严文明编著的这本里得到满足。
无
跟考古没什么大的关系啦,只是严文明先生受邀到各处讲学,教学时的经历的记录,是严先生的游记或者日记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