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芳文集(考古日记卷)
2012-5
文物出版社
南京博物馆
266
无
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别编纂了《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系统整理先辈和当代学人的学术论著,介绍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且传承下去,成为后学汲取学术营养并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真诚希望青年学人能传承学术薪火,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探索一条新时期可持续的学术途径。所以,《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不仅是优秀的学术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编纂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整理.也是对南京博物院学术精神的弘扬。无论从文献价值还是从学术传承着眼,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进的动力。
赵青芳(1910-1994年),河南南阳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文博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南京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长。1932-1937年先后在河南古迹研究会、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参加了河南汲县山彪镇东周墓、辉县琉璃阁战国墓、永城县造律台和黑孤堆考古发掘。抗战爆发,随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辗转南迁滇川地区,参加了彭山汉墓发掘和川康古迹考察团。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持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安徽寿县战国蔡侯墓、苏州越城遗址等多次重要的考古发掘,首次发现青莲岗遗址和草鞋山遗址,并提出“青莲岗文化”的命名。重要著作有:《淮安县青莲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江苏新石器时代考古》、《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址发掘报告》等。
凡例总序前言 一 考古日记河南郑州考古发掘 (1954年11月25日~1955年2月23日)南京北阴阳营第一次考古发掘 (1955年3月7日~3月25日)安徽寿县考古发掘 (1955年5月29日~7月4日)苏北地区考古调查 (1956年3月28日~4月20日)南京市北阴阳营第二次考古发掘 (1956年5月2日~6月23日)苏州地区考古调查 (1956年11月1日~11月4日)南京安怀村考古发掘 (1956年11月11日~11月12日)苏北地区考古调查 (1957年4月11日~5月18日)南京北阴阳营第三次考古发掘 (1957年10月5日~1958年5月22日)徐州小龟山考古调查 (1972年6月6日)调查草鞋山遗址发掘新情况 (1973年5月22日~5月25日)清理南宋荣州防御使张保墓 (1973年6月20日~6月22日)扬州地区考古发掘和宝佑城遗址考古调查 (1978年4月11日~6月2日)陕、川、渝地区参观与考察 (1979年4月3日~4月30日)在苏州参加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 (1981年11月9日~11月17日) 二 纪念文集忆曾昭燏先生我的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忆曾昭燏先生二三事考古、博物馆事业和她结下终身姻缘——回忆前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先生忆郭宝钧先生参加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之前前后后 三 考古工作随笔与考古简讯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北阴阳营文化附 赵青芳先生就“北阴阳营文化”条目与安志敏先生的通信南博藏宝录玉石器南博藏宝录玉石器带文字的陶盆On Bi and Cong从苏北治淮文物工作中所体会到的几点苏北发现史前彩陶文化的遗址第二期治淮文物工作简报治淮文物工作队苏北组工作总结与简报青莲岗史前遗址二次调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华东文物工作队与我院 联合举办“华东区两年来生产建设中出土文物展览”冬季苏北区的文物工作华东区参加“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工作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和五周年国庆, 我院修改历史文物陈列江苏丹徒县下聂村发现古墓葬为完成支援郑州市的文物工作而奋斗安徽寿县发现战国古墓葬继续发掘南京市北阴阳营古遗址解决文化堆积的层次关系考古工作与勤工俭学相结合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在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上的讲话编后记
1940年春,博物院筹备处理事长蔡元培先生不幸在香港病逝,噩耗传来,大家都甚感悲痛。为此在龙泉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所在地召开了追悼会,傅斯年向大家介绍蔡元培先生的事迹和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卓越贡献。仪式虽然简单,但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博物馆事业创办人。 这年6月,日寇大举侵犯越南,滇越铁路交通中断,日本飞机肆无忌惮地盘旋于昆明市上空,狂轰滥炸,人心惶惶不安,形势恶化,云南已非安全之地,驻滇的各教育、文化和科研单位,已决定向川贵回迁。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博物院筹备处合议,决定向川西迁移多选定南溪县李庄镇及其附近为驻地,那时滇、黔、川之间只有公路可通,而公路又多是盘山险道,当汽车行进时,忽而盘上高入云中,忽而盘下又人深谷,所经毛毛山,十八盘,赤水河等处,都是险要之地。沿途多急转弯,如两车对开于此处相遇,一不小心,即会被撞而落人狭谷。所以一路之上,每个人的心情都很紧张,只有晚上到达宿站时,才能松了一口气。 我们初到南溪时,办公地址和宿舍都设在李庄镇附近乡下一家姓张的大院内,那时中国营造学社也住在这个村子。以后博物院筹备处嫌房屋不够用,又把办公处迁到李庄镇上的张家祠去了。李庄位于南溪县与宜宾市(叙府)之间,面临长江,背靠群山,是张姓大家族聚居的地方。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中,这个多年平静的山村沸腾起来了,原在上海的同济大学也迁到镇上开课,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驻在镇南一个村子里,历史语言研究所选中了镇西山区板栗坳为它的驻地。这些高等学府、文化和科学研究单位,使这个荒凉的小镇骤然间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
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别编纂了《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系统整理先辈和当代学人的学术论著,介绍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且传承下去,成为后学汲取学术营养并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真诚希望青年学人能传承学术薪火,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探索一条新时期可持续的学术途径。所以,《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不仅是优秀的学术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编纂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整理.也是对南京博物院学术精神的弘扬。无论从文献价值还是从学术传承着眼,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进的动力。本书为《赵青芳文集(考古日记卷)(精)》,由赵庆华等编著。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