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哲学的社会学(上下册)

R·柯林斯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2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R·柯林斯  

页数:

1166  

字数:

91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哲学的社会学》是一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的书。该书展示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在1999年,荣获美国社会学协会杰出学术著作奖。R·柯林斯站在哲学的高度,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追溯古代希腊、中国、日本、印度,以及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和现代欧洲的哲学思潮,提练出了一种全球化的学术变迁理论,这一理论既避免把观念仅仅还原为社会的影响,又避免还原为偶然的本土意义的建构,作者尤为关注的是人类思想得以形成的社会定位。本书一经问世,迅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学术界引起关注。

作者简介

R·柯林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现任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

书籍目录

前 言 致 谢 导 论 第一编 理论框架 第一章 心灵的联合 第一节 互动仪式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互动仪式 第三节 机遇结构 第四节 思维社会学 第二章 代际网络 第一节 稀少的重要创造 第二节 谁能名垂青史? 第三节 不重要的哲学家有何作为? 第四节 学术生活的结构模型:中国和希腊的长时段链条 第五节 个人联系的重要性 第六节 结构的角逐 第三章 关注空间的分割:古希腊的例证 第一节 学术的少数法则 第二节 争论网络的形成与希腊哲学的萌发 第三节 有组织的学派能持续多久? 第四节 少数法则危机与后苏格拉底时期的创造 第五节 希腊化时代的立场重组 第六节 罗马人的基础和第二次重组 第七节 宗教两极分化的诱因 第八节 基督教与异教统一阵线的总决战 第九节 两种创造模式 第二编 学术共同体比较史 ——第一部分:亚洲道路 第四章 对立中的创新:古代中国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哲学对立 第二节 汉代的中心化:官方儒学及其反对派的形成 第三节 外部支持的反复 第四节 士大夫的文化:清谈运动和玄学 第五节 阶级文化与中国本土哲学创造性的停滞 第五章 学术世界的内外政治:印度 第一节 宗教主导的社会政治基础 第二节 哲学派别的宗教基础:吠陀仪式论者的分化与重组 第三节 导师的激烈竞争 第四节 寺院运动与禅定神秘主义的理想 第五节 反寺院运动与印度教世俗文化的形成 第六节 学术关注空间的分割 第七节 佛教与印度教的分水岭 第八节 后佛教时期学术领域的重建 第九节 印度教哲学的衰落与经院主义和折衷主义 第六章 组织基础的革命:中国的佛教与理学 第一节 佛教与中古中国的组织变革 第二节 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学术外交关系 第三节 中国佛教的哲学创造 第四节 禅宗革命 第五节 理学的复兴 第六节 中国形而上学的微弱继续 第三编 学术共同体比较史 ——第二部分:西方道路 第七章 本土思想与外来思想的;中突:伊斯兰教、犹太教与基督教 第八章 学术扩张作为一把双刃剑: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 第九章 网络杂交与科学的迅速发现 第十章 世俗化与哲学的元地域性 第十一章 知识分子接管基地:德国大学革命 第十二章 后革命的条件:哲学难题的边界 第十三章 作者市场与学院网络:法国的联系 第四编 元反思 第十四章 观念的社会生产中的系列与分支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哲学的社会学(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很不值当的书,很厚,但是里面的翻译却是很糟糕.但是资料很详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