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与外国政要

刘一斌 编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刘一斌 编  

页数:

301  

前言

本套书是已离退下来的我国驻外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回忆过去在外交场合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真情实录。相信读者通过这些故事能够了解一些我国外交官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密性,长期以来有关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回忆文章发表很少,众多读者对外交工作缺乏了解,甚至感到很神秘。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与合作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当然,为了维护我们国家的民族利益,反对强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工作中有时斗争激烈,气氛紧张,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有时矛盾很多,问题复杂,协商困难,僵局难解。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各方面的往来和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平等互利的合作。在意见不同或有分歧时,要互通情况,平等协商,通情达理,消除分歧;而在利害有不一致时,也要耐心谈判,弄清是非,互谅互让。实现共赢。所以。我们驻外外交官的主要工作是寻求合作,加强来往,发展合作,增进友谊。为此,在工作中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观察局势变化。近些年来,我们外交官撰写的有关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回忆文章逐渐多了起来,对读者了解外交工作的情况有不少帮助,但仍然数量太少,而且不够系统和全面。有分量的作品不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有关外交工作的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除了一些纪录片外,也没有一部电视、电影。鉴于此,这些年来离退的外交官逐年增加,很多富有工作经验并且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志组成了外交部离退休干部笔会,借以推动和鼓励回忆文章的写作和发表,以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情况。这些文章发表和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使作者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当然,这个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并且希望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大力支持帮助。

内容概要

作为新中国的外交官,我们在世界各地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其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声名显赫,身居要职,是各国政治体系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瞩目。一言一行牵动着国际风云变幻。从本书披露的故事和细节中,您将了解他们是如何走上从政之路的,他们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性格爱好,他们对中国态度如何,我们又是如何与他们相识和交往的……

书籍目录

总序联邦德国最早的五位总理我与英国女王的几次接触我见到的“铁娘子”撒切尔首相希拉克总统的中国文化情结美国五任总统两位国务卿我见证了叶利钦首次访华金日成与中国我与金大中的交往 胡志明和中国交往中走近马哈蒂尔总理与卡斯特罗相处的日子会唱《东方红》的劳尔·卡斯特罗传奇人物阿拉法特一世枭雄米洛舍维奇我眼中的曼德拉我眼中的侯赛因国王其人近距离接触斡旋大师潘基文我同班达拉奈克家族的情缘卡扎菲的四次神秘会见感受格瓦拉的拉美雄鹰魅力玻利维亚第一位印第安人总统壮乎其始,悲乎其终——记忆中的哥穆尔卡和雅鲁泽尔斯基布特弗利卡:中国人民的挚友战后中日关系的拓荒者松村谦三我所了解的吴奈温我心目中的塞古·杜尔总统萨姆·努乔马:一位对中国怀有特殊友好感情的总统

章节摘录

插图:希拉克提出搞“大”文化年近几年,我国与外国的文化年频频举行,内容丰富多彩,加深了双方人民之间的了解。第一个与中国互办文化年的是法国。为什么是法国,而不是别的国家?中法互搞文化年的主意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法兰西民族热爱文化,法国社会能包容不,同流派的艺术,长期以来,法国成为青年艺术家的摇篮。梵高、毕加索、肖邦等著名的艺术家都是在法国达到了艺术巅峰。我国的林风眠、刘海粟、赵无极等都是在法国学习绘画的。法国人有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对国外的文化艺术不仅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高的欣赏水平。2000年10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时,向江主席提出了互搞文化年的建议,江主席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立即表示同意。两国元首达成协议,2003年,中国在法国搞文化年,2004年,法国在中国搞文化年。只有热爱并懂得文化的重要性的人才会提出互办文化年的创意。希拉克一贯主张文化多样性,喜欢中国文化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由他提出中法互搞文化年的主张,再自然不过。2001年,希拉克再次当选为法国总统。他在日理万机之余,还总想到中法文化年的筹备工作。最初筹备工作进展缓慢,缺乏生气,希拉克亲自点将,让他的文化顾问泰拉·诺瓦加盟,加强领导班子。泰拉·诺瓦提出,中国在法国的文化年应突出三点: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希拉克还提出,文化是个大概念,不是搞几场文艺演出或文化展览,要包括科技、教育等领域,也要发动地方的积极性,不仅在首都搞,在地方也要搞。可以称作“中国年”、“法国年”。他的想法赢得了中国领导人的支持。中法文化年的成功推动了文化外交的展开,各种文化年纷纷举办,增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法国带了好头。“开小差”研究中国青铜器希拉克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他在巴黎上中学时,几乎每天放学都要到巴黎的吉美博物馆去看中国的青铜器,他甚至坦率地承认,有时为了去博物馆参观,还旷过课。青铜器成了他终身的爱好。一位大国的总统,日理万机,怎么会有时间去研究青铜器呢?有一次我向希拉克夫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编辑推荐

《我与外国政要》主要内容有:联邦德国最早的五位总理、我与英国女王的几次接触、我见到的“铁娘子”撒切尔首相、希拉克总统的中国文化情结、一世枭雄米洛舍维奇、我与金大中的交往、与卡斯特罗相处的日子、传奇人物阿拉法特、美国五任总统两位国务卿、我眼中的曼德拉、卡扎菲的四次神秘会见、近距离接触斡旋大师潘基文等。撒切尔夫人 她有一句名言:“在政治方面,如果你想夸夸其谈,请教男人去;如果你想有所作为,请教女人去。”——王义浩 前驻英国大使馆政等参赞希拉克 他喜欢青铜器,研究不同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他爱好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他爱听中国民乐,用以放松神经、解除疲劳。——施燕华 前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老布什 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北京人”了,因为他已经可以和中国人对话沟通,而最得意的是,他可以骑上自行车在北京逛大街了。基辛格 从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巴黎秘密渠道到巴基斯坦总统的斡旋,他为尼克松总统出谋划策,具体运作,直到尼克松派他到中国秘密访问。他是带着一种难以叙说的心情,踏上这片神秘的国土的。——张颖 前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卡斯特罗 他惬意地说:“吃中国饭,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休息。”——陈久长 前驻古巴、秘鲁大使阿拉法特 他把我称为老朋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接着便是拥抱亲吻,这种热烈场面顿时使我产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感。——时延春 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我与外国政要 PDF格式下载



人物采访写作,要透表象揭示采访对象的心路历程


看到了许多领袖不为人之的故事~


这本书每篇内容都很吸引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