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革命与世界政治

哈利迪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作者:

哈利迪  

页数:

362  

字数:

280000  

译者:

张帆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起的两百多年里革命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了革命者的言行、国际因素对革命国际及革命自身命运的影响后,对现在仍在流行的种种解释革命的理论一一进行了评说。 作者认为,革命者胸怀理想主义抱负,为扫除人间不平事,建立起不同于以住“旧秩序”的新体制。他们一方面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巩固新体制,需要支持其他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必要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经贸往来。这就导致了革命政权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随着革命激情的淡化,发展经济水平的呼声的高涨,外交政策重点由追求理想向注重现实转化,不再号召“输出革命”,而是争取在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作者断言,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有利于大规模革命发生的国际因素大大减少了,但是只要人类仍然面临不平等和处于被支配地位,对既有现状的激进抵制就不可避免。

作者简介

弗雷德·哈利迪: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研究范围包括阿拉伯半岛、伊朗和埃塞俄比亚的革命运动、冷战及国际关系理论等。著有多部有关国际关系理论、中东问题的专著和论文,如《没有苏丹的阿拉伯》、《伊朗:独裁制与发民展》、《埃塞俄比亚革命》、《第二次冷战的形成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言:革命与国际环境 和平世界的不和平起源 革命的中心地位 大动荡中的结构 规范性争论:对主权的挑战 分析重点:理解和解释 追溯社会革命 第一部分 从国际层面研究革命 第二章 另一种现代化:“革命”的兴衰 1989年:历史的又一次作弄 概念的演变 随着历史变化的概念 与众不同的事件 共产主义变体 明晰的标准:社会科学的反应 暗含的标准:历史的挑战 欧洲共产主义崩溃 第三章 理论上的国际主义:一种世界一历史观 革命与“世界历史” 革命世界主义的兴起 马克思的重新阐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资本主义和革命:《共产党宣言》 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矛盾的设想 第四章 实践中的国际主义:革命输出 违背外交原则:革命输出 法国:“大民族” 俄国:共产国际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辩证法 古巴:三大洲 伊朗:穆斯林团结,伊斯兰共同体和受压迫者 团结及其局限 第五章 革命外交政策的自相矛盾 革命和外文:“双重政策” 连续性和决裂 革命和反革命:关于首要责任的错觉 国家与社会:一种国际化冲突 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异质性和同质性 偏离国际主义的估算第二部分 革命与国际体系 第六章 革命的国际原因 概念的重新评定:国家、意识形态、国际 革命的原因:(1)社会科学中的理论 革命的原因:(2)争论的轴线 …… 第七章 革命与国际体系史 第八章 反革命 第九章 战争与革命 第十章 体系的制约:“转型”和闭关自守第三部分 结论:理论及历史方面 第十一章 对理论的挑战 第十二章 世界政治中的革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革命与世界政治 PDF格式下载



  我是个从来不装逼的好青年。
  
  如果翻译文只是读起来晦涩,还没有什么,整段整段的反复读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如果翻译文的选词出错,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术语重复,这就会把读翻译文的轻松事,变成了校对工作。于是就果断有些麻烦了,还不如读原文。
  
  比如本书第二十六页的翻译文选词是:“词源简化法”。
  读过之后首先觉得很晦涩,苦于手上没有原文,就又看了看上下文,再停下阅读进度细细揣摩,想了想之后终于懂了。翻译文选词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术语意义时,不能把一种概念词的最早的起源意义当成是其所拥有的关乎讨论所涉及时空的当前社会意义。
  若是这样,个人认为大致翻译为这样的辞句,可能会比较好:理解术语(概念)时完全追求词义的溯源。
  
  因为“词源"是一个语言学、语义学、语文学概念,手上没有原文说不清楚,但是翻译文这么选词,误导性很严重,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再做个校对,还不如读原文了。
  
  从之前的作者的论述中可以明确感觉到,作者多次站在结构主义与反结构主义的对话语境中思考政治哲学问题。作者的知识储备应该比较明显了,有很多语言转向的知识内容。作者的很多行文词汇都具有结构主义的语境色彩。
  
  此书是作者Fred Halliday1999年写的书,里面提到了要明确一些哲学的术语。查了一下他的著述历史,他翻译过Marxism and Philosophy by Karl Korsch, NLB 1970,可见这哥们不是一个纯粹的只学一科目的家伙。当看到这位爱尔兰学者写到了一些语言学相关的内容时,就猜到了他可能也是语言学方面的学者,看了介绍,Fred Halliday果然是一名语言学学者,精通(英文介绍是”was competent in“)十二门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加泰罗尼亚语、波斯语、法语、德语、卡斯蒂利亚语、意大利语、俄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英语。
  
  我开始理解翻译者的苦楚了,但是,只想饱含着歉意地说一句:求原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