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行政监督

李树军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

李树军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行政监督建立的国情背景不同,制度基础各异,所起作用有别,但作为现代的、科学的、有效的行政监督,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权力所有者和行使者相对分离的情况下,监督就意味着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监控和制约。如果没有权力,监督只能是一种摆设,不会有任何约束力。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监督主体相应的监督权力,这是行政监督最重要的权威基础。没有这种法定的监督权,或者这种权力被空泛化,行政监督就会呈现出“气不足,力不够”的失效或无效状态。  2.强制性(主要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内部监督)。行政监督行为不同于其他的经济行为和交往行为,它不是建立在被监督者自愿的基础之上的。依据的不是温情脉脉的亲情伦理,而是条款如铁的法律规章。行政监督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法权,而法律的强制性则来源于国家所具有的“暴力潜能”。在现代社会,为了增强行政监督的有效性,许多国家都赋予行政监督主体一定的处置权,其强制性色彩就更加浓厚。即使有的行政监督主体并不直接惩罚或纠正行政系统的不当行为,但它却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氛围,可以引起拥有相应处置权的主体的重视或注意,在客观上促使问题的解决。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新闻舆论监督,一度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形成了“违法违纪者闻之色变,人民群众听之高兴”的强大的舆论氛围。  3.独立性。从行政监督的本身要求来看,行政监督是监督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限制性活动。因此,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绝不能两位一体,更不能让监督主体依附或受制于监督客体,而是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此同时,现代行政监督是建立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之上的。而民主和法制的本质要求行政监督的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一方面,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人的主体性意识的高涨,对于二个负有重大使命的行政监督机构来说,同样也赋予了它相对独立的特征;另一方面,法制意识的张扬则为行政监督主体的相对独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此情况下,行政监督主体只有向赋予它监督权的组织和人们负责,才能体现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4.多样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行政监督主体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单一,而是越来越多样化,尤其越来越向广大民众拓展和渗透,公民监督政府,甚至运用“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武器,可以与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直接“对簿公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个人监督和权力监督、司法监督并驾齐驱,构成了多样化、多极化的行政监督主体网络体系。  5.广泛性。行政监督涵盖了所有的行政行为,从运作过程到运作方式,从实体到程序,从合法性、合理性到有效性,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正是这些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督活动,才能对行政领域的治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监督系统,才能真正体现出行政监督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使公共权力的运作真正指向公共利益,从而大大降低公共领域内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率。  6.整体性。尽管各种监督主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但从其运行过程和运行功能来看,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衔接、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完备的行政监督体系。因此,在行政监督主体多样性和监督内容广泛性的情况下,要取得良好的监督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功能和作用,而且更要注意各种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互补,发挥好行政监督主体之间的整体合力。如果各种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单干运作,互不协调,势必分散力量,加大行政监督成本,影响行政监督效果。

作者简介

  李树军,1964年生于江西浔阳江畔.后长于辽宁渤海之滨。1985年,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85-1988年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四局工作。1991年起任教于外交学院。1994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1996-1998年任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二等秘书。现任外交学院党委办公室(宣传部)主任、副教授。  教学和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国情、行政监督与反腐败、中国近现代史等。著述有《社会监督》(专著)、《领袖性格——世界政坛领袖人物面面观》(主编)、《美国第一夫人——从玛丽到希拉里》(主编)、《苏联解体内幕》(合编)、《国际政治百科》(合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合编)。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包括《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理论刍议》、《浅谈邓小平反霸维和思想》、《重温邓小平关于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思想》、《以践行“八荣八耻”为契机深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书籍目录

绪论第1节 行政监督的定义与依据第2节 行政监督的原则与特点第3节 行政监督的分类及功能第1编 中国古代行政监督第1节 上古时代和先秦时期第2节 秦汉时期的行政监督第3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监督第4节 隋唐时期的行政监督第5节 宋元时期的行政监督第6节 明清时期的行政监督第2编 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监督第1节 三权分立理论与行政监督第2节 英国行政监督第3节 美国行政监督第4节 法国行政监督第5节 一些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行政监督制度和方式第6节 西方国家若干廉政理论述评第3编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监督第1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权力监督第2节 前苏联的行政监督第3节 当代中国行政监督体系第4编 国际反腐败合作第1节 国际反腐败合作机制第2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节 中国积极致力于国际反腐败合作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首先,《外交学院学术丛书》的出版适应了中国的外交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的需要。  外交与国际关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特别是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际形势大变化,中国国内形势大变化,中国外交大发展,国内国外大互动。  第二,丛书的出版适应了外交一线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入发展,中国外交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处理好这些课题需要好点子,需要一些长远的思考和眼光。此外,国际关系的走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需要我们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三,丛书的出版也是外交学院发展的需要。大学的生命线是教学。外交学院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建新校园,师生的数量都要增加,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术研究来支撑,研究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  本丛书反映了本院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对形势的观察,对问题的研究,进行独立思考所提出来的,都属于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行政监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