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
2005-1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施廷镛编/李雄飞校订
330
无
本书是施廷镛先生的手稿。内容主要是珍稀古籍知见部分:凡所经见者,均著明版本、著者等。二是对甲骨文、金石文、简牍文的简介;三是古籍版本鉴别常识。
施廷镛(1893—1983),字凤笙,安徽休宁人。自1922年起,先后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前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图书馆,主持古籍分类与编目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题识》、《清代禁毁书目题注》、《中国丛书知见录》(待出)(四种书均为本社出版)。
李雄飞 1967年出生,现供职于北大图书馆古籍部。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古籍珍稀版本知见 一 宋本 二 金本 三 元本 四 明本 五 插图本 六 写本 (一)抄本 1 宋抄本 2 元抄本 3 明抄本 4 清抄本 5 宋以来的稿本和抄本 (二)稿本 (三)历代写本知见 附:明代藩府刻本非纸质载体文献甲、甲骨文和金石文 一 甲骨文及主要论著 二 金文及主要论著 1 商、周金文 2 金文的主要书目介绍 3 附毛公鼎、散氏盘铭文考 三 石刻 1 石鼓 2 刻石 3 碑碣 4 墓志 5 石阙 6 摩崖 7 石画 8 造像乙、林木简策和缣帛卷轴 一 简策的形状 二 简策的内容 三 简策的书式 四 简策的发现 五 缣帛的形状和发现古籍版本鉴别常识 一 为什么要鉴别古籍版本 二 怎样鉴别古籍版本的真伪优劣 (一)版本内容方面的鉴别 1 书的名称 2 卷数和种数附录索引后记
无
知道了不少珍稀古籍版本,都是极难看到的。大开眼界了。
对从事古籍工作的同志很有帮助
三本书一起购的,有个小纸箱包装着,这样就避免了书被损坏。这次还是好的。
因为我学的使这个专业,这本书对我来讲是很有帮助的
非常不错的资料书。虽然创见不多,但资料比较好
是书除宋金元本及少量著名的明刻本著录行格外,大多数明本皆不著录行格,清刻本除版画外,概不著录,很是遗憾。可能是老一辈版本学家见的多,大多以宋金元本为珍,不屑明清刻本的心理吧。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见到珍贵的本子,随见随录,而明清刻本极为普遍,如果像著录宋元刻本那样,那这本书的容量会立刻大得多。我倒认为,如果这样的话,这本书作为古籍收藏的工具书,其效果就会好许多。宋元刻本现在能见到的,已凤毛麟角,只有在国内大图书馆内的少数相关人员有这个条件见到,一般人是难睹其尊容的,就是国内大的拍卖会也只是偶露尊容,极难见到,这是作者本人没有料到的。实际上,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明清刻本,包括一些民国的精刻本,也已是很珍贵的了。是书还有一遗憾之处是,没有著录所刷印的纸张及装订的册数,尽管古籍是以卷为单位的,不像现在出的书,以册为单位,但对藏家来说,这点极为重要。可能限于当时的条件,作者并没有将所著录的书拍下书影。如果有的话,希望重版时,能做大的修订,每种书加入书影,再详细著录行格,说明装订的册数与刷印的纸张,再加上一书一题解,则是书不论从学术水平上,还是从收藏功效上,定会有极大的提升。斯人已去,望后来有志者竟之。
真正的珍稀古籍一般人是看不到了,更谈不上去鉴定,看这书无非过屠门而大嚼。
没有机会看这些珍稀版本,从书本了解,权当解渴吧
对于爱好收藏的人是一部浅显已读的好书。
其实最初只是作为鉴赏谁知到手后感觉不错一直在朋友间流传只是如果再配一本古文字此点会更好一些
门外汉看热闹,不过学学很有意思。
版本是以年代为类而非题材为类,如宋本、金本、元本、明本,钞本亦如此,但加清本。还有金文甲文墓志等等。附录占一半篇幅,编次较乱,可作为闲书看。
纸张不错,但定价高,不过思维含量不高,这类书大致如此
可以了解点知识。
书还未读,内容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收到的图书除纸箱外没有任何内包装,封皮都是灰,一摸手都脏了。该书网上标明一版一印,收到的却是二印的,封底还折了几道,卖书应该先爱书啊!
书跟想象差太多,我以为都有一页原书图,可结果就是书的几句简单描述,用处不大.
这类目录书,专业性太强,如同书帐,可读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