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家.儒学与儒教(全二册)

初小荣 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

初小荣 编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翠,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學與民國政治結有不解之緣。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時期,為揭露統治者利用儒翠維持其反動政權,對儒學較多地予以批判,後因形勢變化而轉為有區別、有分析地繼承。北洋政府時期土层世凱、張勛先後演出了尊孔復辟的鬧劇,湯化龍、康有為等人則在教育界和輿論界緊相呼應,鼓吹讀經,宣揚儒教。這股潮流雖鼓噪一時,熱鬧一陣,但在政治上驚覺了人們。蔣介石上臺以後,為推行封建買辦專制主義,反對共產主義,便在三民主義的掩蓋下掀起了兩次尊孔高潮。綜觀儒學在民國時期的政治命運,是和當時的階級鬥爭形勢密切相聯的。本書主要收錄了一九二一一九四八年問發表在各種人文社科類期刊上的有關儒家、儒翠與儒教的文章一百五十多篇。

书籍目录

上冊
 儒家
  儒家出於史與宗教家出於祝不同說 《追步雜誌》一九一四年第五卷第三號
  倫理學與儒家 《退步雜誌》一九一五年第九卷第二號
  儒家主張階級制度之害 《新青年》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四號
  儒家大同之義本於老子說 《新青年》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五號
  儒家之兩大法學派 《東方雜誌》一九一八年第十五卷第十號
  儒家道術於四時屬夏故其教重翠而明禮說 《亞洲學術雜誌》一九二二年第四期
  儒家主張階級制度之害 《共追》一九二二年第十七期
  原始的儒,儒家.箱《儒教 《生命(北京》》一九二二年第三卷第十期
  ……
下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王符谮夫论则为赞学,徐干中论则为治象何以儒家著述,其开宗明义必以励学为先哉.卽如吕氏之书,旣于孟夏纪后,亦载劝学为首篇矣。尊师则曰,天生人也,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夫吕氏杂家也,杂家之术,孟坚称其兼儒墨,则今之标名劝学,并欲人善学以达其性。史不韦本传云,使其客人人着所闻,此殆儒家之所为哉,虽然,儒家重学.斯固然矣,乃复斤斤于明礼者,则又何也,孟夏纪中,有日其性礼,其事神盖夏于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实儒家遗说之幸存者,或据今月令无此文,本书前后亦无其例,目之为私夫岂其然,汉魏相曰,南方之神炎帝,秉离执衡司夏,解者曰,火为礼、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若是夏之性为礼,有确证矣,吾观古之儒家,其深于礼者,莫如荀卿,不特鳢论著为专篇,凡其于治国用兵之道,一本于礼,故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卽性悪之说,后儒多诋訾之,然篇中谓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足征彼之以性为恶!将期人习于礼义耳,如荀卿者,不诚儒家也哉,儒家之教,贵乎明礼,荀卿则要归在是也,晏子者,班志部次儒家,取以为冠孔丛子所云,察晏子之所行,未有以异于儒。所言当矣,吾尝谓晏子之对齐庄公,以礼义辟其勇力,亦犹孟子初见梁王,制其好利之心,而救之以仁气,儒家立言之意,往往一开卷而可知者,于晏与孟见之矣。以荀晏两家之长于礼,则知为儒家者,以礼为教,有断然也,昔颜渊称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而鲁论之记雅言,诗书而外,则维执败后之懦家,教人以礼,其亦守圣门家法乎,今夫夏者火德也,儒家之教,所为重学而明礼,殆取象于火哉,赞学有言曰,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目也,中穽深室,幽黑无光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盖其致譬于人之为学,如目之假光于火耳,五行在夏为火,懦家之行教也,学为其所注重,诗不云乎。


编辑推荐

《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儒家儒学与儒教(套装上下册)》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家.儒学与儒教(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