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厦门集

谢泳 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作者:

谢泳  

页数:

1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学人随笔”丛书之《厦门集》收录了谢泳最新结集的学术随笔。包括《关于西南联大研究》《储安平死因小考》《关于谢韬先生的一条史料》《语文教学要向传统回归》《金庸研究的新视角》《山西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等。

作者简介

谢泳,男,1961年出生,山西榆次人。1983年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刊编辑。1985年到山西省作家协会工作,曾任《黄河》杂志副主编。2007年5月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丈学史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研究。著有《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储安平与〈观察〉》、《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与应用》等书。

书籍目录

“五四周期率”与社会进步关于西南联大研究危机时代中的西南联大老北大和老清华的外聘教授怎样理解舒芜储安平与季羡林储安平死因小考学术著作的个人风格灾难后的学术工作灾难中的希望还是费穆拍得好关于谢韬先生的一条史料关于议论性散文胡适胡适与两个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胡适故居语文教学要向传统回归如今做父母真累金庸研究的新视角《文学杂志》与清华学派能时时反省的社会才可保持活力“传记文学”和“文史资料”读《苍洱之间》思想史的侧面给陈远的一封信今天我们如何了解国史培养学生的趣味山西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私生活研究的学术意义刘宜庆《红尘往事》序读陈明远《文化名人的个性》钱锺书与曹禺钱锺书与徐志摩Condom中国传播小史自己的经历后记

章节摘录

  舒芜先生去世了,他的一生算是画上了句号。怎样理解舒芜,在他生前是一个问题,在他死后依然是一个问题,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在学术和政治之间纠缠,在理想和事实冲突中选择,给中国知识分子史的研究留下了许多悬念。  怎样理解舒芜?其实有一个困境。如果理解和宽恕舒芜?我们如何面对胡风事件中的所有受害者?如果不原谅舒芜,把胡风事件的原始推动力归结到舒芜这里,对中国当代历史似乎又缺少“了解之同情”。用林贤治的话说,胡风事件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这个概括有相当的说服力。因为在胡风事件中,的确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特别是在精神方面。个人精神世界和现实的冲突何以会导致中国知识分子的现实悲剧,我们可能还是要向历史深处去追索。  在舒芜个人,面临的是如何真实还原当时历史处境中的现实选择动力,直面精神世界与当时现实选择的高度认同。因为自己是历史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和盘托出真实的历史细节和敞开自己当时的内心世界是最重要的,这一点舒芜生前作过极大努力。他在《回归五四》的后序中,对自己当年的选择有相当的剖析,人们理解不理解是一回事,舒芜有没有这样的自觉又是一回事。在真实的历史悲剧中,有些历史责任并不是他个人的失误所能承担的,舒芜对历史的责任是要讲出自己当时真实的内心选择,其他就只有等待历史的评判了。  在胡风事件的受害者一面,他们对舒芜当年的选择怎样愤怒都有道理,对舒芜个人品格作什么样的分析都不过分,他们有不宽恕的理由,受害者在这方面不受谴责。事实上在胡风事件的受害者中,真正原谅舒芜的人极少。  胡风事件的发生,有相当复杂的历史原因,目前我们还不可能看到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始档案,虽然历史研究者在努力追索历史真相,但史料的局限使历史研究者的理解和判断力受到影响。舒芜个人的回忆,其他相关当事人的回忆也很难完整呈现真实历史。由于胡风事件完全是一个政治事件,而政治事件一般存在完整的决策过程和文献状态,所以只有当历史档案完全解密后,人们对胡风事件的理解和判断才会更为深刻,这可能是未来历史学家的责任了。


编辑推荐

  《厦门集》是谢泳受邀至厦门大学中文系教书三年间的随笔、杂文的积存。  这本新著集纳了谢泳近年来在近现代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五四周期率”与社会进步》、《老北大和老清华的外聘教授》、《储安平与季羡林》、《关于谢韬先生的一条史料》、《“传记文学”和“文史资料”》,还收录了一些围绕当下文化热点的杂文时评,如《今天我们如何了解国史》、《山西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等。作者以一贯的平实,透着温和的笔触,细读晚近中国的第一手辑佚材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厦门集 PDF格式下载



厦门,有鼓浪屿,厦门,有陈嘉庚,厦门集,有谢泳先生研读的点滴,读书,吾幸。


喜欢看谢泳的书。


读此书,对照现实,你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怀念从前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点!!


本本都好!


很喜欢这个人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