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静悄悄的革命

王志乐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王志乐 编  

页数:

4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什么是跨国公司? 本书观点: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什么是全球公司? 本书观点:全球公司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一般超过50%。由于主要收入和资产均来自海外,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其经营管理重心也放在海外,它的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因此更为注重全球的适应性,全球公司的战略模式和经营模式也因此具有全球化的鲜明特色。

作者简介

王志乐浙江临安人。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中国投资协会外资投资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
自1993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德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新加坡企业在华投资研究。跨国公司作为研究重点,迄今共访问调查70余家著名跨国公司总部以及400余家在华投资企业。在此基础上,撰写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跨国公司战略管理、跨国公司责任理念以及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等问题的论文与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报告 静悄悄的革命—从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 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  1.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战略转变   战略调整之一:打造全球产业链   战略调整之二:通过外包整合全球资源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并购快速成长  2.形成全球经营管理网络   调整之一:股权全球化—外资股权比例急剧上升   调整之二:和而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全球化   调整之三:公司管理结构的调整  3.形成全球企业的理念和文化   调整之一:淡化国籍,强化全球性   调整之二:承担全球责任 二、全球公司的特点及其竞争力  1.全球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2.全球公司宣言 三、全球公司全面进入中国  1.跨国公司/全球公司进入中国  2.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在华集团化发展趋势  3.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强化全面的公司责任 四、引导全球公司融入我国可持续发展  1.从传统经济安全到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  2.正确评价全球公司在中国的作用  3.积极引导全球公司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我国大企业集团走向全球  1.开阔全球视野—从民族企业上升到全球公司  2.实施全球战略—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3.促进产业集中—做大产业更应做强企业  4.承担全面责任—中国企业的第三次提升结束语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总报告:  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企业竞争的环境。  首先,冷战结束导致全球市场的形成。1979年中国对外开放,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逐步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989年11月至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导致冷战结束。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障碍被扫除。自此,超越政治地理界限的全球统一市场开始形成。  其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支撑。1995年前后,因特网开始被商业化广泛应用,移动电话开始普及。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革命使得全球联系空前加强,全球市场得以真正形成和运行;使得全球公司的战略和管理在全球范围能够真正实施。  其三,WTO运行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的新阶段。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美元脱离布雷顿森林协议自由浮动,成为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起点。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主要货币在全球逐步自由浮动和买卖,随后债券和股票也开始在全球自由买卖。外汇、债券和股票等流动金融资产在全球自由流动成为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算起,在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里,全球政治、科技和经济领域均集中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时间集中意味着这些变化同步进行,这些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潮流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规则。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和迅速发展的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原有的发展战略、管理结构以及经营理念均面临严峻挑战。  1.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战略转变  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一批跨国公司开始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过去,发达国家市场是企业征战的中心地区;现在,新兴市场往往成为新产品急剧增长的市场。例如: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4亿,中国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建材市场。新兴市场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重点。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认为:这一事实表明,企业可以根据增长潜力而不是根据地理位置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全球任何地点,无论发达国家的繁华都市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小镇,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可以参与全球范围的创新活动。中国的高技术人才可以融入欧美国家的创新网络,欧美国家的人才也可以在欧美参与中国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埃森哲公司认为:这一事实表明,企业可以根据技能水平而不是地理位置对劳动力进行配置和组合。  显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企业跨越政治地理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按照功能配置资源和获取资源已经成为可能。为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创新其发展战略。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整合资源和配置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或者全球产业系统,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1992年以来,也就是全球市场出现以来,许多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调整,按照企业经营系统的功能重新配置资源。  自1992年开始,诺基亚公司就开始了深刻的战略转型。过去,诺基亚是一个多元化经营企业。l865年成立之时,诺基亚是一个木材加工  厂。后来增加了橡胶、电缆、电视、计算机、无线电话等业务部门。l992年股东大会选出了新董事会主席。新总裁和新主席的上任揭开了诺基亚振兴的序幕。新领导班子决定大力发展移动通讯业务,尽管当时移动通讯部门的销售收入还不到诺基亚全部营业额的l0%。  1993年3月,在市场经营和战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郭士纳出任IBM公司新总裁,对IBM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结构实行大幅度调整和改革。在战略上,公司把经营重点从制造向服务、从硬件产品向附加值更高的软件和系统产品转移。改革的起因在于1990至1993年问,IBM公司连年亏损,赤字高达80亿美元,股值下降3/4,在Pc机国际市场被挤出前3名。经过郭士纳大刀阔斧的改革,IBM公司很快扭转经营亏损的局面。1995年,公司利润达到42亿美元,l996年度进一步增加到54亿美元。公司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l996年度,软件产品销售额达到130亿美元,IBM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王国。  1993年6月7日,李健熙会长带领三星200余名最高层管理人员在德国法兰克福开会,研究三星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李健熙认为,冷战结  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冷战虽已结束,但是比冷战还要激烈的经济战争正在全面展开,但是企业管理者没有看到全球市场变化带来的危机”。李健熙特别强调三星必须积极推进国际化才能适应全球新形势。他认为,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我们要同世界一流企业进行竞争”,“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不实行国际化,就无法生存”,“从现在起已不是韩国国内竞争的问题,我们要有把世界视为舞台的国际性眼光”。显然,1993年开始的三星“新经营”计划的关键是开阔的全球视野。三星“新经营”的实质是企业的经营应从过去的以数量为主转变成以质量为主的经营。  全球市场的出现,使跨国公司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订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开发潜在的竞争领域。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过去的多国发展战略调整为全球发展战略。全球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常态:他们或者在全球最适宜的地点设置采购中心、制造组装中心、研究开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以及营销服务中心,完善全球产业链;或者把价值链的若干环节进行外包,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其他国家的资源;或者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并购其他企业,吸纳整合全球最优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和完善全球产业系统。  战略调整之一:打造全球产业链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最适宜的地点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营销服务全球化是跨国公司最先开展的全球化行动。他们从过去的多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特别是入全球新兴市场。在全球市场出现之前,跨国公司已经在多国建立了营销网络。现在,他们积极地把这个网络覆盖到全球新兴市场,例如中国越南、东欧以及原苏联地区。营销服务网络的扩大意味着跨国公司开发了新的市场,吸纳了新的市场资源。率先进入新市场的跨国公司一般能够迅速做大,从而刺激了其他企业到新兴市场去展开竞争。事实上,开发新市场的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关公司、咨询公司等专业服务公司是最先在全球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最近,环境咨询服务公司成为发展最快的咨询类企业,他们在全球(包括中国)迅速扩大业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静悄悄的革命 PDF格式下载



相当的不错,很值得去买。


有一些新的思路可以借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