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

薛占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薛占海  

页数:

251  

字数:

196000  

前言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同工业化加速及经济增长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薛占海博士的《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薛占海博士长期在基层工作,先后在乡(镇)、区(县)及市政府任职,对经济工作尤其是“三农”问题关注颇多。他不仅工作有魄力,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而且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认真学习,经常有新的成果面世。印象很深的是,在2000年他与惠宁教授出版了《延安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考与研究》一书,在延安经济领域引起了很大反响。他在担任吴起县长、书记的5年中,正是吴起退耕还林由“封得住、退得下、还得上”向“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当时由于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而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吴起县,如果退耕还林出现问题,势必给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退耕还林工作造成影响。薛占海博士积极带领全县人民在开发石油的同时,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产业,并加强基础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仅使吴起成为退耕还林的全国第一县,而且使吴起凭其综合经济实力跻身“西部百强县”、“陕西十佳县”。我十分赞赏薛占海博士曾任职的吴起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环境产业,使以羊为主的草畜业、以沙棘杏果为主的林果业、以蔬菜为主的棚栽业、以马铃薯为主的高效种植业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内容概要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以生态环境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与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以现有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将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研究了我国发展生态环境产业的需求和制约因素,论证了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模式。从农业生态产业的视角探索了生态环境产业模式的选择,构建了生态环境产业的理论模式,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书在理论上,既为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又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产业理论的发展;在实践中,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决策部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有以下特色: 第一,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内涵及特征。《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认为生态环境产业就是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产业,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体,形成产业链条的产业。这就要求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在恢复生态和环境重建中发展产业,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内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产业研究》分析了生态环境产业的特征,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生态环境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根本差别;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运行特征,揭示了生态环境产业运行主体之间的特殊关系;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特征,揭示了产业成长的条件、产业进步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从产业间竞争以及产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角度探索了资源配置问题。 第二,研究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需求因素。《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从环境破坏推动、经济环境政策推动、公众环境消费意识促进、产业国际转移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等方面论述了对生态环境产业的需求问题。认为只有发展生态环境产业,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产业形成以后,通过对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服务部门、贸易部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分析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认为生态农业产业是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技基础薄弱是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地域性和多元文化是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障碍;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对生态农业产业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适度规模经营对生态农业发展固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凸现,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四,构建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品牌化、企业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以生态产业为核心,通过生物链与经济链的有机结合,维持生态农业系统的良性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基地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环境保护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能源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和草地养殖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产业的建设目标。  第五,设计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支持系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设计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强调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

  薛占海,1963年9月出生,陕西清涧人,经济学博士。长期在基层工作,先后在乡(镇)、区(县)及市政府任职,对经济工作尤其是“三农”问题关注颇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两个方面。围绕生态环境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

书籍目录

1 导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结构2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2.1 环境产业的研究状况分析 2.2 生态环境的研究状况分析 2.3 一个新的分析视角——生态环境产业研究3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产业组织理论 3.2 产业结构理论 3.3 环境经济学理论4 生态环境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其类型研究 4.1 生态环境产业的内涵 4.2 生态环境产业的特征 4.3 生态环境产业的类型 4.4 生态环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5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需求问题研究 5.1 产业结构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生态环境产业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6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6.1 资源环境的制约 6.2 技术因素的制约 6.3 产业基础的制约 6.4 管理机制的制约7 生态环境产业的模式研究 7.1 生态环境产业的理论创新研究 7.2 生态环境产业的模式研究 7.3 生态环境产业评价方法8 生态环境产业的支持系统研究 8.1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8.2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支持体系 8.3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产业支持体系9 生态环境产业的实证研究——以吴起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为例 9.1 吴起生态环境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9.2 吴起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分析 9.3 吴起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中的农业综合生产力绩效分析10 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 导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 选题背景(1)资源短缺第一,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中国资源总量方面:石油占世界储量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0%,铜矿不足5.0%,铝土矿不足2.0%;与总量相比,资源人均占有量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的1/10。第二,单位GDP的资源消耗较高。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基本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我国2004年调整后的GDP是136515亿元,占世界的4.4%,但当年的资源消耗却大大高于GDP的占比,其中原油2.52亿吨,占世界的7.4%(进口占34.0%),原煤15.79亿吨,占世界的31.0%,铁矿石3亿吨,占世界的30.0%(进口占50.0%),钢材2.71亿吨,占世界的27.o%,氧化铝1168万吨,占世界的25%(进口占50.0%),水泥8.36亿吨,占世界的40.0%。当前中国经济的物质消耗强度非常之高,而资源生产率水平则非常之低。不足的资源储备,加之快速增长的资源消耗,使得我国资源供需存在较大的缺口,并将极大地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势头。据有关部门估计,如果仍保持现有的资源消耗速度,到2010年,我国短缺的矿种将占到一半;到2020年,绝大多数矿种将不能满足需求。中国资源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中国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处于人口负荷过重的临界状态,并有超过资源承载极限的可能。第三,资源循环率较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仅表现在资源低的占有量、高的消耗量,还表现在资源的循环利用的低效率。中国资源不仅浪费严重且综合利用率低。因此,许多可以重新被利用的资源被当成了废弃物。例如,共伴生矿渣利用率不到20.0%,回收率不到30.0%,比国外低20.0%~30.0%;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由于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能源的依存度较高。

后记

当我在稿纸上写完最后一行文字,这本耗时两年多完成的《生态环境产业研究》终于圆满划上了句号,尽管它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萌生研究生态环境产业的念头,缘于陕北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个曾被一些人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起码条件的地方。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一直沿袭着广种薄收、漫山放牧的生产方式,致使这里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一度时期步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怪圈。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这里的山川大地由黄变绿,产业结构由劣变优,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基础条件由差变好,农民群众由穷变富,整个陕北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发展生态环境产业给家乡陕北带来的变化,我对生态环境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决定对生态环境产业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编辑推荐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在理论上,既为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又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产业理论的发展;在实践中,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决策部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快递也很给力,服务态度超好


非常不错的几本书,这次买的值,论文可以很快写出来了


帮老师订的书,虽然等的有点久了,但书确实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