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

叶连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叶连松  

页数:

434  

字数:

600000  

前言

  叶连松同志是我多年来熟识的好友。2000年6月,叶连松同志离开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领导岗位后,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同时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时隔20多年的从政生涯,重新致力于教学和编著工作。2003-2005年,叶连松等同志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中国特色工业化》这两部姊妹作。我于2005年5月23日很高兴地为《中国特色工业化》作序。  目前,我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将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新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  前不久,叶连松、靳新彬所著的《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能源工业发展》两本著作出版了。  最近,叶连松同志著的《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这部力作对于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很适时、很需要的著作。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除少数城市型国家与地区外),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不实现工业化,就不会有发达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也不可能建成组织严密、分工有序和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体系,国家现代化目标就难以实现。  ……

内容概要

本书阐述了在工业化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升级。概述了制造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全面分析了制造业在中国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是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科技水平的集中表现。 本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将中国制造业放在全球经济体系与合理分工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有希望由制造业大国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并阐明应达到的“八条标准”。 本书着重分析了中国未来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增长优势、增长潜力的五大类制造业及发展趋势,从10个方面提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以及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及典型实力,阐述了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本书研究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道路选择的主要因素,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发展纲要、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等。论述了如何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出了振兴我国制造业要继续遵循市场化、国际化行为准则,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和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全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研究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的框架结构。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一本知识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力作,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学及本科生、研究生和理论工作者参考书籍;特别是供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者与专业技术干部指导实践参考书籍;可作为领导干部及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很适合工业战线尤其是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及专业技术干部作为学习用书。

作者简介

叶连松,1935年生。山东省莱阳人。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机械系、船舶内燃机及动力装置专业毕业。留校先后在火箭发动机教研室、船舶制冷装置教研室任教14年。后任石家庄柴油机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80年任石家

书籍目录

内容简介序第一章 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节 制造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突出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二、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在制造业发展中继续起主导作用 三、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面信息化方向前进 四、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制造逐步兴起 五、以发达的制造业为基础,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第三节 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支柱,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三、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具有很高的带动效应,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科技水平的集中表现 五、制造业发展为国家积累财富,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六、制造业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主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七、制造业发展是增加劳动就业的主要产业领域,也是促进服务业振兴,提高整体就业水平的根基 第四节 经济高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制造业高增长 一、2003—2004年经济是否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2003—2007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期 三、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由“两防”转变为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五节 中国未来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一、制造业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二、抓住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上升机遇期,力求保持长时期经济快速增长 第六节 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和“三大支撑” 一、消费拉动,提高消费率,使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投资拉动,保持合理投资率,使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三、净出口拉动,发展对外贸易,使外贸净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四、科技支撑 五、资金支撑 六、能源支撑 七、新型城镇化进程,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八、结构转型期,只要政策把握得好,经济发展就有可能保持长时间快速增长期 第七节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一、制造业迅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已生产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要技术装备 三、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四、制造业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行业和区域质量发展能力继续改善 五、培育了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第八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低 二、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尚不明显 三、制造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技术开发周期长 五、制造业生产集中度低,区域结构趋同 六、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 七、制造业人力资本投入低,影响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道路的选择第三章 中国有希望由制造业大国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第四章 提升我国装备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五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及实证第六章 振兴中国制造业要继续遵循市场化、国际化行为准则第七章 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制造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制造业为人类提供衣、食、用、住、行、健、娱的基本生活条件,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都说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没有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制造业是将采掘的自然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制造,以及将零部件装配成社会需要的工业制成品的行业的总称。在工业领域,除了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以外,其他所有行业都属于制造业范畴。  制造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生产产业的主要支柱,是永恒发展的产业。制造业是社会需求最大的产业,包括国家建设的资本品制造、工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消费品制造、人民健康所需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制造、科技研发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制造,以及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制造。制造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且关系到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与安全。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中居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制造业,尽快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显得十分迫切。  第一节 制造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常认为,人类有四大物质文明支柱,这就是能源、原材料、制造和信息。制造业为人类提供衣、食、用、住、行、健、娱等基本需要,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科技总体实力、国防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类脱离原始社会后,就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是人类永恒的产业之一。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没有制造业就没有完整的工业。  ……


编辑推荐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新的产业格局。  我们期待伟大的祖国,早日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至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