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基础知识

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编写中心,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编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编写中心,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编著  

页数:

460  

字数:

804000  

内容概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国家干部人事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工作也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梦想成为公务员的有志者越来越多,因此公务员录用考试逐年升温,参考人数逐年攀高,考试难度越来越大。2008年和2009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均接近80万之多,市场潜力巨大。公务员考试人数紧跟全国考研人数,成为全国第二大高端考试。面对激烈竞争的考试形势,考生如何才能简单快捷地寻求到独特、高效的复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就成为当务之急。本套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体系完整,全套共7册,包含中央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的教材;各科历年真题的汇编以及模拟考题;考前最后冲刺套卷。编者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公务员录用考试复习演练、模拟备战的整体方案,帮助考生省时、省力,赢在起点。 本套丛书包括《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申论综合指导与命题预测试卷》、《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面试综合辅导与1000题精解》、《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过关2000题精解》、《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精解》、《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预测试卷与答案详解》共7本。 本丛书作者长期从事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辅导,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点非常熟悉。他们具有相当丰富的辅导和教学工作经验,同时深谙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命题规律和出题的动态,从而使本丛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本丛书全面吸收了同类图书的优点,结合作者丰富的辅导经验,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使丛书结构和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面试综合辅导与1000题精解》、《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通用教材——申论综合指导与命题预测试卷》四本书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编写,精准把握最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和动态。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在每章后都编写了足量的同步强化练习题,并都给出答案和解析。考生可通过做这些强化练习题,以便进行自测,巩固复习成果。力求把重点、难点和考点,讲深、讲透。本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系统优化解题思路,剖析各种失分症结,点拨快速解题技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市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节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四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节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概述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节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三章 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第二节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颔导核心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第四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第四部分 法律 第一章 法理学 第一节 法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法律的起源与作用 第三节 法律制定 第四节 法律体系 第五节 法律实施 第六节 法律关系 第七节 法律责任 第八节 法律与社会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国家机构 【试题汇编】 【答案与解析】 第三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和行政组织 第二节 行政行为分类 第三节 行政执行和行政处罚 第四节 行政程序和行政复议 【试题汇编】 【答案】 第四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和犯罪 第二节 犯罪构成 第三节 故意犯罪形态和共同犯罪 第四节 刑罚 【试题汇编】 【答案】 第五章 民法 第一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自然人 第三节 法人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节 代理 第六节 物权和所有权 第七节 担保物权 【试题汇编】 【答案】 第六章 商法和经济法 第一节 公司法 第二节 合伙企业法 第三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四节 外商投资企业法 第五节 企业破产法 第六节 票据法 第七节 保险法 第八节 竞争法 第九节 消费者法 第十节 证券法 第十一节 财税法 【试题汇编】 【答案】 第七章 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证据和证明 第四节 民事管辖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六节 刑事管辖 第七节 辩护与代理 第八节 刑事证据与强制措施 第九节 刑事诉讼的立案与侦查 第十节 刑事诉讼的起诉、审判与执行 【试题汇编】 【答案】第五部分 行政管理 第一章 管理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节 管理者及其技能 第二章 决策与计划 关于组织文化 第三章 组织 第一节 组织设计基础 第二节 组织的基本问题和人员配备   第三节 组织变革 第四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 第二节 控制 【试题汇编】 【答案】 第六部分 人文与经济常识 第一章 历史常识 第一节 中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 世界历史概述 【试题汇编】 【答案】 第二章 军事常识 第一节 军事著作 第二节 国防法规 第三节 军事高技术知识 第四节 新时期我军建设思想 【试题汇编】 【答案】 第三章 地理常识 第一节 中国地理知识 第二节 世界地理知识 【试题汇编】 【答案】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市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与哲学基市问题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根本观点。世界观并不仅仅只是对图景的描述,世界观也不是“观世界”,而是对包括人在内的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根本观点。  哲学只是世界观的一种形式,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从科学的世界观转化而来的,而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的性质,并对解决各种哲学问题起支配作用。  (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坚持物质第一性,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坚持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分类  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派别。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精神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因而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二者不能等同。精神与物质之间相互联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有同一性,两者的对立是相对的。唯心主义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认识论上,主张先验论,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路线;在历史观上,主张英雄史观或宿命论。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南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解决了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问题,解决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实践观贯穿于全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的、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确立实践的观点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对象、内容和功能这三方面的革命。  (1)哲学对象上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的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  (3)哲学作用上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要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和核心,有了科学的实践观,才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近代,科学已经独立,哲学企图站在科学之上,独立地创造一个“终极真理的知识体系”,把所有的科学都当作哲学的组成部分,因而成了“科学之科学”;与一切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对象归结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从而第一次解决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古哲学中曾有过自发的结合,而在近代,二者却处于分离状态,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而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建立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世界,所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始终站在现实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说明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它总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始终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概括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表现为,它以实践范畴作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要求改变世界,即把思想见于行动。  (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精髓。  (1)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实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既立足当代性又把握规律性,同时又富有创造性,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要求。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社会和人,把世界上任何东西都看做是发展中的一个环节,都是暂时性的,不存在“顶峰”、“绝对”等永恒不变的东西。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把全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定义的基本内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指出了物质的最本质属性或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简言之,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绝对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却随着科学和实践的进步而经常变化,是可变的、相对的,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  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反映的对象与范围不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最广泛、最普遍,概括了物质现象、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而自然科学的结构理论则是具体的自然科学问题,它反映的是自然界中具体物质形态的物理结构和属性,是对物质形态的物理结构和属性的具体认识。②有不变性与可变性的区别,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标志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这一点是不变的,而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理论则是可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常常变化和更新。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对于自然科学研究又有指导意义,它以科学的物质观指导和促进物质结构的研究,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防止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编辑推荐

  中央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军转干考试,选调生考试,大学生“三支一扶”考试。  知识系统全面,融合最新权威信息,公务员命题及阅卷专家亲自编写,规避误区,优化学习思路,汇集专家智慧,攻克高分难关,全解全析,明示命题原则与规律,把握命题脉搏,讲练结合,前瞻预测,剖析解题思路,拓展内在联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基础知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