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破茧

黄新山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黄新山 编  

页数:

375  

前言

  应邀为这样一本以《破茧》为名的书作序,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在全国各地大都如火如荼地宣传商业精英时,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宁波鄞州,却把35个可以影响中国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企业家,命名成这样一个低调、富有想象空间的名词,是一种值得欣慰也值得敬佩的精神。  鄞州是宁波的一个区,也是新老宁波帮佼佼者的发祥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宁波帮是一个值得永远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很多老一辈子的宁波帮在我们国人的创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今天,在宁波的鄞州,仍然有着这样一大批在国内各个行业都可以成为翘楚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有的已成为中国某个产业的领军者和先行者,有的默默地成为某个行业的隐形冠军,遗憾的是,我们对不少的企业和企业家还知之甚少。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宁波人特有的务实、低调的性格特征,一方面是宁波人更为开明和宽容的价值心态。但无论如何,在服装行业,在文具行业,在轻工产业,在电工行业,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财富、尊重财富并利用财富价值。  这些企业有一大批是国内国际知名的企业,但是很多企业家的名字我们却不甚了解,甚幸的是,习惯了调研和学习,其中也有一些企业我曾经去过,或者在各个场合接触过,包括雅戈尔的李如成,广博的王利平,杉杉的郑永刚等,他们共同的特性就是非常低调务实,但却充满创业激情,自信、大度和孜孜追求,我想这也是所有宁波商人特有的商业品质。

内容概要

  是他们,一大批务实、创新的企业家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在很多传统产业里涌现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鄞州制造”成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华彩一章;是他们,一大批朴素、敏锐的企业家们,他们立足鄞州,放眼全球市场,在机电、新材料、电子信息、创意产业等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开创了一个个辉煌的局面。  是他们,一大批智慧,大爱的企业家们。他们崇尚财富责任,追求企业品格,在慈善、光彩事业上倾情相向,大爱感人,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典型的商业风范。  是的,他们才是鄞州乃至中国民营经济市场上最为宝贵的财富资源……

书籍目录

序1:做历史的歌者序2:新时代的蝶化之舞第一章 思想者1. 李如成:向天再借30年2. 李立新:用“创新”解读淅“宁波帮”3. 王利平:“冷思考”与“热事业”4. 赵吉康:我的欣达之梦5. 郑康定:抽“丝”导未来6. 陈定龙:艰苦创业铸就“焊割王国”7. 孙海粟:做巨人的骨骼第二章 试图者8. 郑永刚:杉杉的逗号9. 谢识才:闻“香”识才10. 邱兴祝:“钢筋混凝土”铸造百年浙东11. 翁明光:笑看风云感恩人生12. 王祥贵:奏响民族最强音13. 朱国富:大隐大智大爱编织大写人生14. 翁振涛:有志青年的报国之梦第三章 超越者15. 郑坚江:崛起突进的勇敢奋斗者16. 张文阳:引领一舟远航17. 罗玉龙:解读人生七大关键词18. 傅明康:日月的明天19. 吴志光:为价值而战20. 翁志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1. 严国元:融“勤诚”理念于管理第四章 开拓者22. 徐万茂:商学之道23. 史利英:培罗成的差异化生存24. 奇华:“洛兹”的探索者25. 钱静光:赢在差异和本土化26. 邱妙发:一辈子做一件事27. 何祥福:当好事业的“开路人”28. 李爱良:爱心打造“东方之珠”第五章 远行者29. 徐剑光:“智”造美学生产力30. 王重良:“小配角”也可以创造出“大市场”31. 张宵华:窄行业中掘出宽市场32. 陈会甫:挺立潮头,智慧竞逐商海33. 李莉:默默奔跑的变压器“黑马”34. 任美康:冠军隐于市35. 张国萍:有梦想:一定要去实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思想者  1. 李如成:向天再借30年  迷雾突围  中国制造业起家于代加工,虽然有像海尔这样名扬世界的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依然是有了牌子却缺少世界同类企业的规模。这其中有国情的原因,更多的是时间的原因,国外企业动辄几十年上百年,更有两三百年的工业革命背景为依托,而中国改革开放不过30年,让一些二三十年的企业跟世界巨鳄相提并论,实属难为中国的企业家们。  中国制造业面临整体转型之时,一些企业家卖掉企业,转向赚快钱的行业。在经济危机之中,身价大大缩水,陷入了回归实业还是等待解套的两难境地之中。其实面对制造业如何发展,李如成也曾坐困愁城。  “企业当然要健康发展,做一个百年老店,但实业环境好像有点儿问题,感觉不对劲。雅戈尔没有放弃主业,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主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要过程,比如说像美国,它有上百年的工业化,有上百年的商业社会规则,培养出企业家、经理人这方面的人才,企业可以做大,只要有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出来,马上把资源整合。但是,中国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有两个局限。”  “第一,中国的母语是中文,中国企业家很少研究国外的法律,研究国外的经营情况。其实,我们对世界市场很陌生。像我们这样的人,到外面去跟人家吃饭,还要带一个翻译,很少跟人家能够真正地交流沟通,所以,在和外界沟通这件事上,中国企业家和印度企业家不一样,印度可以多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就算中国企业现在在海外有很多收购采购行为,都是国有企业在做,这不是企业行为,是国家在管理企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破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