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商业银行问题研究

欧明刚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欧明刚  

页数:

208  

Tag标签:

无  

前言

  长期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经历将城市商业银行已经磨炼成中国银行业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能力和最具市场意识的部落。近年来,风险资产的化解、省域范围的重组、银行名称的翻新、地域限制的突破、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城商行之间的参股、A股上市的成功、小企业贷款上的创新和资产规模的增长等构成了一副副动人的城商行发展画卷。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商行终于摆脱了生存之忧,开始了新的旅程。就在这时,一些城商行中的董事长、行长们却似乎有点迷茫。当在全力解决生存问题之时,任务是单一的,那就是千方百计活下来。而在无生存压力、寻求进一步发展之时,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就是多选题了,银行决策者们就面临选择的痛苦。当然,这种痛苦已经比以前没有选择时的痛苦要幸福得多。  我们的银行监管部门却一直保持着理性的头脑,在密切关注城商行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有些善意的提醒,这些提醒对城商行不无好处。此时,城商行的银行家们,如果能放缓脚步,静心倾听这些提醒,并回顾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冷静思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作为城商行的长期观察者,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思考。  认识城商行并非易事。城商行究竟是什么?他们还有多少共同点?是差异性大于共性还是共性大于差异性?城商行的一个特征事实是,城商行是一个本来就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差异正在迅速扩大的群体。那么,在经历了多年发展之后,他们是否还有共同的话语体系和共同的利益诉求?某些已经向中等规模甚至大银行发展的城商行是否就是其他城商行追求的目标呢?面对差异性,城商行需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同样,监管部门是否也要确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内容概要

城商行发展中还存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诸多管理问题以及产品如何创新、品牌如何打造、营销如何推进等业务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问题。公司治理是银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使银行降低决策风险,而合适的发展战略可以使银行少走弯路。地方政府和外资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是不同的股东,他们对城商行的公司治理有着直接的影响。跨区域经营、资本补充和定位中小企业,则事关城商行的发展战略。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关联性。银行的客户定位主要取决于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而战略的好坏取决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如果是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对规模的偏好大于对实际回报的偏好。如果是政府控股的银行,一般来说,小企业贷款可能就少。从现实的分析来看,这些判断基本上是成立的。  起初。作者试图去构建某种理论框架,正如许多大师之作或优秀博士论文那样。然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城市商业银行本身有点复杂(研究对象总是在变化之中,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正在扩大),当前这样做条件似乎不太成熟。我觉得眼前能做的,就是把城商行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尽可能说清楚并借用现有的理论框架进行相应的分析。尽管如此,结果并不令自。

作者简介

欧明刚,男,经济学博士,现任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院长兼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系)主任。兼任《银行家》副主编。目前主要从事国际金融和商业银行问题研究,从2005年以来连续参与主持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银行业体系中的城市商业银行 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  (一)成立之初  (二)生存之战  (三)发展之路 二、城市商业银行正在改变中国银行业结构  (一)快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  (二)城市商业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贡献  (三)正在分化的城商行 三、城商行的未来之路  (一)从市场结构视角看城商行发展  (二)城商行的适度规模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定位  (三)城商行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战略  (四)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章 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一、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二)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二、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要求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律要求  (二)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新要求 三、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践  (一)股东结构和股东大会  (二)董事会架构和履职情况  (三)监事会架构与履职情况  (四)信息披露 四、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  (一)银行绩效与银行股权结构之间的实证分析  (二)董事会治理结构与城商行绩效和安全性的实证分析  (三)监事会相关治理变量与城商行绩效和安全性的实证研究  (四)银行治理绩效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实证分析  (五)银行绩效与总体银行治理的一个计量分析  (六)结论 五、进一步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一)健全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难点  (二)培植公司治理文化  (三)加强董事会建设和监事会建设第三章 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 一、政府控股与银行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国外学术界关于政府与银行关系的研究  (二)政府影响银行效率的观点 二、我国地方政府控股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地方控股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  (二)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 三、地方政府控股城市商业银行的行为特征及效应分析  (一)政府股东的行为特征分析  (二)政府股东的效应分析  (三)地方政府金融办的作用 ……第四章 城商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回顾与评价第五章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第六章 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第七章 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伴随着刺激经济发展的天量信贷,监管部门开始警惕其中可能滋生的风险,对银行资本的监管日趋严格,并陆续出台了资本管理类规定,包括《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以及将于2010年底实施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在2011年达到中长期资本目标(即核心资本充足率7%,资本充足率10%)。对于拨备覆盖率不足130%、资本充足率不足10%的城商行,监管机构将对其市场准人设限,不允许这些城商行扩大风险资产规模。这样,监管要求为城商行补充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信贷规模、跨区经营等活动的开展,城商行也有着将补充资本做大做强的冲动,对打造持续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资本补充渠道首先应划分为行政化和市场化两大类。以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方式以特别国债、资产剥离、政府注资等行政化融资手段为主,如今已经演进到公开上市等市场化融资手段。  从大的方面讲,市场化融资手段又分为内源式融资和外源式融资。内源式融资是一种依靠银行内部积累补充核心资本的方式,也就是留存收益。就交易成本而言,如果留存收益能够始终满足银行资本的充足要求,则内源资本补充机制是资本供给方式的最佳制度安排。换句话说,当资本不足时,内源资本供给机制是商业银行首选方案,即通过留存收益增加银行资本,支持银行发展。这种资本补充方式的最大好处是,银行在这一机制下完全处于主动位置,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而且成本最低,又不会稀释老股东的股权比例,所以利用留存收益补充资本金是提高核心资本最根本、最持久的途径。外源式融资是指通过发行新股从银行体外募集资金以补充核心资本。因资本来自外部,易受外部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银行对外源资本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是有限的。  ……


编辑推荐

  《城市商业银行问题研究: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获外交学院“李嘉诚学术基金”资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商业银行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因为大学的论文是有关城市商业银行所以买了这本书,书的内容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各种现象及问题进行讨论,并非介绍类,所以非相关专业或从业人员比较难看深入,讨论的问题比较客观,数据的来源和分析也比较深入,对城市商业银行管理层得人员比较有用,基层的客户经理可能没什么用


该书内容系统性比较强,介绍城商行在公司治理上问题也还有些深入。可以读读。


对问题研究的比较全面


很贴近现实的一本书,客观,值得一看


我一次买了几本书,只看了一本,现在只评价一本难道不行么?当当,盼改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