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难降解废水治理技术

乌锡康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

乌锡康 编著  

页数:

37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再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我国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的份额持续上升,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将逐渐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2006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与2001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了3.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增加了5.9个百分点。我国实施循环经济不仅包括废弃物资源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即静脉产业,而且也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以非废弃物作为原料的产业,即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基本上属于第二产业范畴。我国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用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的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发展第二产业循环经济将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第二产业循环经济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是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内容概要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循环经济实践的开展,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针对各个行业的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提高,本丛书涵盖了钢铁、轻工、包装、纺织、石油、化工、电子、环保、城市垃圾、新型材料等多个产业,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中国第二产业各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了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逐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机制、金融支撑体系和回收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我相信,该丛书的问世将进一步促进对第二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研究,为相关产业部门、决策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为基层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可操作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向导。

作者简介

乌锡康
浙江镇海人,1935生,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废水的治理技术与开发工作,曾解决多项医药、染料疑难废水的治理问题,例如硝基废水治理技术、农药多菌灵废水等,曾开发油田新型含油废水专用净水剂,染料废水专用脱色剂,研究常规药剂的非常规使用方法,Fe++/Fe+++系统处理硝基酚、硝基芳胺废水,清洁生产技术等。其代表作有《有机水污染治理技术》、《有机化工废水治理技术》及《精细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前言 二、清洁生产 三、生化处理概要 参考文献第二章 重金属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沉淀及气浮法 三、电解法 四、吸附及离子交换法 五、萃取法 六、膜法 参考文献第三章 氟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沉淀法 三、吸附法 四、离子交换法 五、膜分离法 六、萃取法 七、从废水中去除氟硼酸及氟硅酸化合物 参考文献第四章 硫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回收利用 三、清除法 四、混凝沉降及沉淀法 五、氧化法 六、树脂法 七、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五章 氨氮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物理法 三、化学法 四、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六章 磷的去除技术 一、沉淀法 二、离子交换及吸附法 三、电解法 四、萃取法 五、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七章 砷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回收利用 三、沉淀及混凝沉降法 四、吸附法 五、离子交换法 六、萃取法 七、生物法 参考文献第八章 硒的去除技术 一、还原法 二、氧化法 三、沉淀法 四、萃取法 五、离子交换及吸附法 六、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九章 硼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焚烧法回收 三、蒸发及蒸馏回收法 四、沉淀法 五、吸附法 六、离子交换树脂法 七、萃取法 参考文献第十章 氰的去除技术 一、回收法 二、沉淀及气浮法 三、水解法 四、缩合法 五、氧化法 六、还原法 七、吸附及离子交换法 八、萃取法 九、膜技术 十、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硝酸或硝酸盐的去除技术 一、回收法 二、沉淀法 三、蒸馏法 四、萃取法 五、膜技术 六、氧化法 七、还原法 八、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肼的去除技术 一、空气氧化法 二、化学氧化法 三、电解法 四、光催化法 五、银盐法 六、吸附法 七、聚合法 八、生化法 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烃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烃或含油废水的物化处理法 三、含烃或含油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四、含烃或含油废水的生化处理法 五、含多环芳烃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卤烃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多氯联苯(PCB)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有机氯杀虫剂废水的处理法 四、含工业卤烃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十五章 醇及醚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醇废水的物化处理法 三、含醇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四、含醚废水的物化处理法 五、含醚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六、含醚废水的生化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十六章 醛及酮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醛、酚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甲醛(不含酚)废水的处理法 四、含醛(不包括甲醛)废水的处理法 五、含酮废水的处理法 六、含糖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十七章 酸及酯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酸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酯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十八章 酚及醌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酚废水的综合利用 三、含酚废水的物化处理法 四、含酚及含醌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五、含酚及含醌废水的生化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十九章 酰胺或腈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酰胺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腈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二十章 硝基、亚硝基化合物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硝酸及亚硝酸酯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二十一章 胺的去除技术 一、未取代脂肪族胺类化合物去除技术 二、氨基醇的去除技术 三、季铵盐化合物的去除 四、芳胺的去除 参考文献第二十二章 有机硫化合物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磺酸盐或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硫醇、硫酚或硫醚废水的处理法 四、含硫脲废水处理法 五、含磺酸盐及其他含硫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二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吡啶、喹啉及其衍生物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三聚氰酸及其衍生物废水的处理法 四、含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废水的处理法 五、含氯代三聚氰酸废水的处理法 六、含其他杂环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二十四章 有机元素及金属化合物的去除技术 一、概述 二、含有机磷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有机汞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四、含有机铅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五、含其他有机金属或元素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二十五章 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去除技术 一、含聚乙烯醇废水的处理法 二、含羧甲基纤维素废水的处理法 三、含淀粉废水的处理法 四、含木质素废水的处理法 五、含果胶废水的处理法 六、含蛋白质废水的处理法 七、含其他高聚物废水的处理法 参考文献第二十六章 精细化工产品废水的处理技术 一、概述 二、含医药产品废水的处理技术 三、含染料产品废水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例如,对100mg/L的铁、铅及锌等,可以用硫化钠处理,出水中的上述金属离子浓度分别为0.9、0.5mg/L及低于0.1mg/L。含镉废水也可以用硫化物进行沉淀处理。如某含镉废水,其镉含量为440~1000mg/L,经硫化物处理,镉的含量可以降至0.008mg/L。含汞废水可以通过加入硫化物使之生成不溶性的硫化汞而被除去。在偏碱性的条件下,汞的去除率可达99.9%。但如加入过多的硫化物,易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而降低汞的去除率。形成的硫化汞可以通过沉降、气浮或絮凝的方法得到去除。但用此法处理含汞废水,会在废水中留下残余的硫化物,必须进一步对过量的硫化物进行处理。铜也可以用硫化物沉淀法进行处理,因为硫化铜的溶解度也极小。如果在进行碱化沉淀时,有硫酸亚铁存在时,沉淀时因为有共沉淀现象发生,则其去除效果会更好。用有机硫化合物处理重金属废水也是非常有效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有机硫化合物中比较有效的去除重金属试剂,在pH为9.4~10.7时,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铜、锌,并且该废水中含有Na-EDTA,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三氯化铁去除多余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铜及锌的浓度可以分别降至0.08~0.1及0.08mg/L。


编辑推荐

《难降解废水治理技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难降解废水治理技术 PDF格式下载



拿到手的书挺新的,还不错。
送货挺快的!
书中是按照待分离物质介绍的,为选择工艺提供指导,但对各类分离、处理技术介绍的比较粗糙,。


专业需要,提供思路,


内容没看过,帮人买的。


书不错,各种水处理的思路都有叙述,可惜系统性差点,感觉属于拓宽思路的人用合适。不过我很喜欢


综合性的一本书,缺乏详细的论述。


具体设计参数不祥细


论述内容太肤浅,不适合专业人士看。


书的内容不错,物流也较快,印刷挺好。


这本书很不错、值得环保同行学习,我已向多位同行工程师遇到类似问题的进行了推荐。乌锡康是位老专家、学者,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值得信赖的人。


该书理论通彻,有针对性,为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