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陶瓷鉴定基础

张卉 轻工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轻工  

作者:

张卉  

页数:

2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教材依据中国陶瓷发展的脉络,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唐宋至元明清,对各个时期各类陶瓷代表品种的发展演变及其鉴定要点进行了总体论述和详细分析,基本涵盖了陶瓷鉴定的各个品类。并在总体论述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时期的典型种类设置了“专题分析”和“实物辨析”,图文并茂,使读者能够将图片对应于详尽的文字内容,便于对比,利于记忆。本书还附有“陶瓷鉴定专门术语”,有利于学生形成宽泛、扎实的专业基础。

作者简介

张卉,文学硕士,工艺美术师,讲师。曾在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吉林大学考古系考古与博物馆专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就读,并任职于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长期从事历史文物、美术考古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上海松江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田野考古。现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授陶瓷鉴定基础、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中国美术史等课程,主持艺术品鉴定与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工作。发表有《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与器形演变的关系》、《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记)辨伪》等论文,编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参编)等教材,并在《中国书画报》发表数十篇文物赏析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陶瓷鉴定概述
 第一节 陶瓷发展历史及鉴定概述
 第二节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三节 陶瓷鉴定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类型及工艺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概述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鉴定
 实物辨析
 马家窑类型彩陶真伪比对
第三章 商至东汉的陶瓷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
 第二节 商至东汉时期的瓷器
 实物辨析
 战国印纹硬陶罐个案分析
第四章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陶瓷
 第一节 三国至南北朝瓷业工艺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南方各地重要窑场瓷器的特征
 第三节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主要实物器型及其演变规律
 第四节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陶瓷主要装饰及纹样
 第五节 北朝的瓷业
 第六节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陶瓷鉴别要点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陶瓷
 第一节 隋代陶瓷
 第二节 唐五代的陶瓷
 ……
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时期的陶瓷
第七章 元代瓷器
第八章 明代瓷器
第九章 清代瓷器概说
附:古陶瓷鉴定术语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比较法 借用标型学的方法,把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标有准确铭款的瓷器作为标准器,按时代先后排列出一个序列,找出不同时代的瓷器在造型、装饰、质地以及工艺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从而确立陶瓷器的断代标尺。鉴定过程中,拿鉴定对象与标准器加以比较、对照,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做出正确的甄别。 二、陶器鉴定的基本原则 对于古陶器鉴定我们主要是从古陶的产地、器型、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鉴识。 1.产地 每一种古代陶器,都有一定的出土地点和分布范围。例如,仰韶文化于1921年首次被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非常精美的彩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明珠。其后考古学家又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类似仰韶文化的遗址多处,其中心地区有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四个类型。因此,对彩陶的鉴定首先是它的产地(出土范围)。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河姆渡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典型陶器为黑陶,尤其是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器壁极薄且光滑,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也被称为“蛋壳陶”。凡遇漆黑光亮的蛋壳陶,大多是山东龙山文化之物。 几何印纹硬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很兴盛,春秋和战国时期仍在继续发展,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凡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烧成温度比较高,叩之能发出金属声,器表拍印有几何纹饰的一些贮盛器,可以说绝大多数为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品。可见,掌握每件陶器的出土地点、分布范围和流传的经过等,对鉴定陶器的时代、真伪和价值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2.器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这些因素影响着不同时代的陶器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能为陶器的鉴定提供可靠的基础。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除了掌握每个时代器型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历史和地区特有的器型外,还要对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颈部、底部和柄、耳、系、流、足、钮、錾、鼻等细部特征进行仔细对比研究。掌握了器型,再结合胎质、花纹、制作工艺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在断代和辨伪时就不致谬以千里。因此,形成准确的器型概念,善于把握各个时代器型的不同风貌非常重要。 3.纹饰 陶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强烈地反映着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也是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不同纹饰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类型,鱼纹多在半坡类型彩陶上出现,四大圈纹则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的特点,神人纹则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主要纹饰。可见对各时期陶器纹饰的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对陶器的鉴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陶瓷鉴定基础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陶瓷鉴定教材,对收藏陶瓷大有益处


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帮助,对陶瓷有兴趣者可购。


院校教材,应该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好好看看


内容浅显,翻翻还行


对初学者而言比较全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