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

刘光祥 石油工业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石油工业  

作者:

刘光祥  

页数:

219  

字数:

363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盆地并列叠加的理论出发,运用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及其两侧盆地的时-空结构,搞清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及其更迭关系和石油地质特征。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央造山带东段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二是中央造山带南缘盆地演化序列及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成烃成藏条件;三是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北侧盆地构造演化和成烃成藏条件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刘光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出生于1969年3月15日。现任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盆地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8月被聘任为高级工程师,2009年被聘任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支部主任、中国石油学会、无锡北塘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

书籍目录

1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演化 1.1 区域地质特征 1.2 地球物理特征 1.3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的控制作用 1.4 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2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南侧盆地序列 2.1 盆地演化序列概述 2.2 中—古生界海相层系层序地层特征 2.3 中—古生界生储盖组合及与层序的对应关系3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南侧中—古生代盆地成烃成藏条件 3.1 中央造山带南侧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成烃条件 3.2 南侧中—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特征4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北侧盆地序列 4.1 北侧古生代盆地演化 4.2 北侧中—新生代盆地演化5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北侧盆地成烃成藏条件 5.1 古生界成烃条件 5.2 古生界成藏特征 5.3 中—新生界有效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5.4 中—新生界成藏特征6 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6.1 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盆地原型 6.2 扬子板块北缘变形构造组合 6.3 区域软弱面控制了构造变形层次与样式 6.4 构造变形序次的探讨 6.5 油气远景 6.6 小结7 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章节摘录

1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姜春发提出中央造山带的概念(1993)并指出(2000):“中央造山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为一东西向巨型造山带,其西起塔什库尔干断陷,东以郯庐断裂为界,包括西昆仑、东昆仑、西秦岭、东秦岭和大别山五个造山带,全长约4000km;后者为具全球规模的巨型造山带,即除上述五个造山带外,还包括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柴达木等,并西出国境经帕米尔向地中海延伸,东越过郯庐断裂,经山东五莲、荣城,东出国境向朝鲜延展”。本书所研究的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系指姜春发先生所述的狭义中央造山带的东段,包括西秦岭、东秦岭和大别造山带,故本书称之为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北纬30。与34.5。之间,其南、北分别为扬子与华北地块。通常以青海共和盆地以东至河南南阳盆地以西区间统称秦岭,并往往又以甘肃徽成盆地为界分东、西称为东秦岭和西秦岭。笔者等近年来工作成果表明,东秦岭、西秦岭及大别造山带三者的构造演化之间既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具某些差异特征。三个造山带的相似处是:它们位于古中国洋的东段,所经历的古中国洋的形成演化是相似的,就是说,在晚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具相似的演化特征。三个造山带的差异处:一是西秦岭勉略为有限洋盆(D—C—T:),而它的东延(东秦岭一大别)是一个坳拉槽,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具有差异。二是大别的热隆伸展(J,-K,)。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古生代的板块大地构造特征概括地说:东秦岭为一洋二陆,即华北古板块、古秦岭一大别洋及扬子古板块;西秦岭为二洋三陆,即华北古板块、古秦岭洋、古秦岭微板块、勉略洋及扬子古板块;大别为一洋二陆,即华北古板块、古秦岭一大别洋及扬子古板块。大地构造环境控制了盆地的发育,因此上述三个造山带(东秦岭、西秦岭及大别)两侧具有三个不同的盆地序列。


编辑推荐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