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光月影

郭洪岩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

郭洪岩  

页数:

176  

前言

  在日光月影下行进  我不认识洪岩君——尽管都在油田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截然不同,哪怕多次擦肩而过,竞也未识。  其实与人相识并不难,难的是与人的心灵相交相融,诚如俗话所说:知人知面难知心。我不认为酒桌上举杯相呼甚至拍着胸脯叫唤的人之间真的是在交心,他们的相谋其实隐藏了很多很大的利益企图在里面,彼此的“心”其实都在很隐蔽的地方觊觎着对方所能给予的利益。现实生活的这一面其实是很累人也很烦人的。好在即使沙漠也是有绿洲存在的,洪岩君的《日光月影》一书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片心灵的宜居之地——在这里,学识让我们呼吸富氧的空气,思想让我们仰望辽阔的蓝天,实践让我们感知前行的脚步,道德让我们瞩目人生的高峰……  是的,读《日光月影》,我们不得不为作者学识的广博而叹服:从厚重的中华传统典籍,到洋洋的西方人文科学,作者的涉猎之多,非一般生产业务领导者所能及。提拔领导干部注重学历的措施已经施行很多年了,一些身阶不低的领导干部也往往爱晃动文化的旗帜,但如洪岩君般嗜读如命且富真才实学者又有几许?国学也正经热了些年头了,别说背诵名篇了,就是只浏览了部分国学基础篇章的又有几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的学识,诚如孔乙己常言“多乎哉,不多也!”的空架势。洪岩君则不然,在他学习“四书、五经”的过程中,日光月影洒在他惜时如金的路途上;在他问学老子、韩非子、孙子、朱子、荀子的时日里,一位正值壮年的石油人,岁月的霜雪落为发上的常色……  思考是冶炼知识的熔炉,思考让知识再度结晶,并结构为思想的部件,持之以恒、不断搭建,就有思想大厦的形成。读书可以让人成为书虫子,虽博览群书,但大脑只是“复印”别人的认知;读书也可以让人成为思想者,其关键的要素,就是既要勤于读书、又要勤于思考,踩着前人的肩膀而成为有思想的人,必须是勤于思考、深度思考的人。“还是把生死看做天之道吧,即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人本身就是由自然物质组成的,完善组合后我们称之为生,当组合运行疲倦时,又需要散,散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我们称为死……”这种学习庄子哲学得出的生死思考,可谓深入到庄子哲学的骨髓里去了——生死达观如此,生活中惑而难出的几率还会大吗?  学习与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正确指导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是学习与思考的落实与检验。中国古人对“纸上谈兵”多有诟语,今天的老百姓也有“光说不练假把式”的生活总结。洪岩君大学毕业后,从大庆油田采油八厂的一位普通员工干起,到任职该厂的副总地质师,到调职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项目经理部经理,再到现任职的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经理,可以肯定地说,洪岩君是同龄人中不断前行的佼佼者。如果说以职位的升迁看人的实践的成败得失,还有些不能免俗的话,那不妨再看看洪岩君业务上的实绩:多次参加、组织和主持油田公司级科研项目、专题研究和方案设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专著多部,获大庆油田稳油控水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等等。当然,对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学而思、思而行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实际工作和业务研究上,在日常的生活起居中,在社会不同层面的交往中,在考察、旅行的短暂接触中,洪岩君都有令人欣赏的有理、有益的思行之道。我还想强调的是,洪岩君的学、思、行三者之间是互为推进、相得益彰的:因学而得思、因思而践行;因行而深思,因思而嗜学。  任何事物上升到一定的阶段都会有不同寻常的效果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同寻常的追求得来的。洪岩君在其书稿中不止一次提到庄子的“厚德载物”一说,我以为这既是他对庄子学说的厚爱,也是他以几十年的学、思、行拓展胸襟后的必然大器:厚德者,修炼之硕果也;唯达厚德,方可载物。德是无形的,是不可见的,但与人是如影相随的,其作用与意义可谓大焉重焉,小觑不得。“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过去的岁月里很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很重要。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急剧变化的当今时代,仅有这些美德还称不上厚德,因为那只是修身的要素,对于投身国家复兴的人来说,有“厚德”者,才能“治国”。洪岩君修身在先,虽深根不以为足,“治国”相随,虽得宜不肯歇志,此乃大德之象也!在徐深三井及相继开发的气井的喷发中,在通往工厂及各大城市的滚滚气流中,在众多的采气工作者的足迹中,我们读到了洪岩君“厚德载物”的深深的脚印——深度即厚度,所以深者,载物至重也!  读洪岩君的《日光月影》书稿,让我看到一个事业有成者的人生轨迹是怎样不断延伸的;同时也让我产生这样的认识:欲事业有成、人生达志是必须奋斗的。但应如何面对工作、生活的沉重压力?我以为洪岩君找到了很好的解决矛盾的途径:人世要深,出世要高。国情决定了儒家的人世价值观在中国人的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类似的观念在国人的思维中是根深蒂固的。问题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在生活的深水大浪中身心俱疲、不知所措者太多,大家都急欲找到提高认识、解放身心的灵丹妙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洪岩君在其书稿中一再提到的道家思想,即我们现在常说的“为与不为”的辩证关系,也应该是打开思想枷锁的智慧钥匙了。关键是“上善若水”是一种高水准的认知境界,非如洪岩君般“求乎上”者而不可得。人世要深,方可成大事;出世要高,才能嚼辛劳如甘饴。对此,洪岩君深有体会:“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根和主干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则是这棵大树的枝干……”诚哉斯言——当传统文化在洪岩君的胸怀中长成这样的支撑思想的大树时,当这大树引领洪岩君在当代世界文化的茂林中既寻寻觅觅又高瞻远瞩时,我特想拓下洪岩君的前行足迹,编之成简,让更多的人读人生之释意。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在岁月的永恒中,求索者前行,汗水融汇并映现日光月影……  二○一○年六月九日

内容概要

  《日光月影》将作者在石油工作中的感悟和体会汇编成册,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以及对平凡人生和从事石油工作以来的感悟,《日光月影》内容包括:学与思、知与行、情与忆、惑与悟、明与理等。记录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执着追求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他为祖国油气事业呕心沥血的坚定步履,刻画了他满是坎坷却洒满真情、异样精彩的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郭洪岩,“文革”前一年的夏天生于黑龙江双城,198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已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国际SPE会员、油藏高级工程师,获国家首批项目管理师认证。曾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副总地质师,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项目经理部经理,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多次参加、组织和主持油田公司级科研项目、专题研究和方案设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专著5套,曾获大庆油田“稳油控水”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安全环保先进工作者、生产运行系统先进个人和廉洁从业模范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学与思永远闪光的智慧——国学我学到的《庄子》我学到的《韩非子》我学到的《道德经》我是这样学《孟子》我是这样学《中庸》我是这样学《大学》我是这样学《论语》我所感悟到的《论语》我学到的西方哲学思想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我对系统思维的理解关于“三分论”的浅析老寓言给我的新启示我的粗浅的历史观文化——一个民族长存的基因知与行我这四十多年印象三十年我的高考我的NBA之路老君岩随想深圳行塔中纪行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跑步近距离接触日本人加拿大印象为了平安过年——人、财、物的旅行情与忆忆父亲永远的痛一位优秀老党员好人平安快乐给老师的信不能没有你永远的汉子觉悟新蜀道他们就是我们一样的感受珍惜人生心灵的震撼这就是朴实我们的二○○八惑与悟近二十年的人生感悟环境改变人生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人生三件事人生三类事我很幸运延长生命的秘诀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凡事不要太较真凡事不要太算计生活不是那节日的焰火要学会仰慕自己感谢别人也要感谢自己让掌声响起来我们要向韩国人、日本人学习从点蜡继续开会想到的从毛巾打入国际市场得到的启示英雄·圣贤·圣上·群众明与理谈简单谈学习谈认真谈角色谈热情修身与读书谈感动谈“有感领导”谈“好人”与“坏人”优越论关于极限请吃饭看病难要让百姓听懂做难父母爱的差别我看武则天好玩的历史为对和错找依据论“成功”与“失败”论我们缺少什么如何从合格到优秀从老百姓的企盼说开来从“换位思考”说起

章节摘录

  回顾与展望  国学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理解的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所以,它实际上是历史上所形成的一些思想理念,它基本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但并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切东西都是传统文化,传统是经过选择的,正因为它是被选择的,所以它保留了下来,传到现代,它也必然影响未来,因为未来只不过是现在的继续。  提到国学,第一个要接触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国学?我认为国学就是“四书、五经”加上“诸子百家”。“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诸子”就是老子、韩非子、孙子、朱子、荀子……如果说四书是太阳,五经是月亮,那么诸子就是那满天的星斗,正是它们不分昼夜交替运行,周而复始地照亮了地球上每一个人前行的路,开启着智者的心灵之窗,为每一个人的快慰和社会的稳定做着贡献。  我认为,无论是外国的神学,还是中国的国学,无外乎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安心,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安心本分地工作和生活;一个是安定,就是要让社会有序、稳定。总的来说,这两件事都是统治阶级所追求的,在中国,凡是不重视国学的朝代,最终都走向了灭亡,而不重视国学的皇帝皆成了末代皇帝。  现在出现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外有把国学上升到国家化的趋势(全面普及,建孔子学院等),而在国内却有把国学神化的倾向(认为只是少数人才能弄懂,很多人都把它视为天书),其实国学并非神秘,只是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罢了,很多东西我们日常总在用,但不知道这就是圣人的智慧。比如:“法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等令人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句子几乎都能找到其在经典当中的影子。  为什么现代人对学国学不感兴趣,或者说无从着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识“字”。或许有人会问,汉字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即使不认识,查一下字典不就都会了吗?其实不然,我说的不识字,是大家不会繁体字。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几乎都是象形字,《康熙字典》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象形字,如果会繁体字,就会搞懂字的意义。二是即使认识字,也没有细心去观察字本身所代表的意义,每个字都分上下或左右结构,字的每个部分都代表不同的意思,组合到一起就能看到字本身的含义。识了“字”,也就读懂了“经”,懂了自然也就感兴趣了。  还有一个关于怎么学的问题。根据个人体会,我觉得听名师讲再自学的效果最佳,如果是靠自学太慢,还容易“夹生”;其次是要和有一定国学基础的人去探讨、争论,印象会更深;第三就是要按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路,到圣人故里那儿去多听、多看、多体会,如此才能悟出在他们生活的朝代,思维和生活的局限性,以及在当时技术发展有限的情况下,诸子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多听、多看、多走、多问,你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体会。其实同是一部经典,由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感触肯定不一样,用自己的视角去感悟圣人们的智慧,你就和圣人从心灵沟通上了,你就有了圣人的那种感觉,同时感到圣人离你如此之近,而在这一刻,圣人就是你的朋友,圣人就是你邻居的老大爷、老大妈。说句实在话,时间会把我们每一个有心之人都塑造成圣人。因此,国学并不神秘,神秘的是你还没有行动。  ……


编辑推荐

  《日光月影》让我们看到一个事业有成者的人生轨迹是怎样不断延伸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认识:欲事业有成、人生达志是必须奋斗的。但应如何面对工作、生活的沉重压力?那就是人世要深,出世要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日光月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