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
2011-3
石油工业
张在军//李建龙
319
36000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传承,教师当是历史长河中高举火炬、无惧向前的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的发展正在使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即从数量的发展转向质量的提高。新的发展任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温家宝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造就一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和各种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教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人文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方面。人文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提高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唯有教师本身的底蕴深厚、视域宽广、心灵纯净、情趣高雅,才能给予素质教育中的学生最深层的滋养和最有力的指导;也只有志存高远、知识丰富、悟彻人生的人,才能真正悟出培养人才、促进人生成长的教育真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终身学习是当今知识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对教师尤其重要。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什么?当然要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的新知识,不断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也要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但这些还不够,应该把学习的面拉得更宽一些,尽量多读一些并非专业的书,提高个人的素养,提升个人的品味,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教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就是要从学习中来,从读书中来。 中国教育学会一直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最近,学会汇聚一批知名专家,精心编写了此套丛书,旨在对广大教师的人文素质给予最便捷最有效最迅速的提升。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大工程。平凡与卓越相隔的距离并不会太远。教师只要怀有梦想,就能够及时抓住机遇,迈出那关键性的一步。 此套丛书,无疑会为你这关键性的一步以最有力最激情的推动。
本套丛书从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入手,力求在心灵情感、育人智慧、教育艺术等方面,对千万教师进行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滋养和浇灌,希望借此培育出一批彰显人格魅力的知名教师和教育专家。
本套丛书共计四本。
“教育智慧”卷,编者放眼人类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近百位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情感美文”卷,精选了100多篇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情感美文,并将这些珍贵的情感与教师生涯的方方面面进行类比,以期给予教师深层的关爱与净化。
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心灵的纯净,离不开世间珍贵情感的浸润。而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引导以及民族精神的凝聚,无疑需要最先从情感与心灵这里打开通道。
“哲理美文”卷,编者从教师所需人生哲理智慧出发,集锦教书育人、梦想放飞、障碍跨越、家庭教育、为人处世等100多篇智慧美文,力图给予三尺讲台上的育人人生以饱满的启迪与感悟。
“教育故事”卷,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00多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教育大家,有的来自普通教师,每一则,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
四卷书各成体系又层层递进、紧密相连。
本套丛书将给你渴望成功的激情与梦想;将给你冲刺人生的精华与甘露;将给你最富有灵性的启迪与感悟。
没有一个教师不想成为学生仰慕、同行敬佩、家长尊崇、社会认可的名师。
没有一个教师不想跨越教育中的瓶颈,直抵那阔大激越的成功彼岸。
中外多少教育家的成功起航,无不是始自于几本好书。
而此套丛书,无疑为千万教师拔云见日、脱颖而出、抵达魅力无限的顶峰,提供了最细致入微的指引,提供了最具人文素质的尝试与开拓。
祝愿千万教师在此书的助推下,尽快走向成功的殿堂。
上卷 中国教育家
◎1.老子
◎2.孔子
◎3.墨翟
◎4.商鞅
◎5.孟轲
◎6.庄子
◎7.荀子
◎8.韩非
◎9.董仲舒
◎10.王充
◎11.郑玄
◎12.颜之推
◎13.柳宗元
◎14.胡瑗
◎15.张载
◎16.王安石
◎17.程颢程颐
◎18.朱熹
◎19.陆九渊
◎20.陈亮
◎21.王守仁
◎22.王廷相
◎23.李贽
◎24.朱之瑜
◎25.黄宗羲
◎26.王夫之
◎27.颜元
◎28.戴震
◎29.张伯苓
◎30.徐特立
◎31.黄炎培
◎32.吴玉章
◎33.陈垣
◎34.马寅初
◎35.马叙伦
◎36.刘仙洲
◎37.李达
◎38.陈望道
◎39.陶行知
◎40,陈鹤琴
◎41.孟宪承
◎42.叶圣陶
◎43.冯友兰
◎44.杨石先
◎45.杨秀峰
◎46.成仿吾
◎47.彭康
◎48.王亚南
◎49.周培源
◎50.苏步青
◎51.贺绿汀
◎52.董纯才
◎53.江隆基
◎54.匡亚明
◎55.朱智贤
◎56.屈伯川
◎57.斯霞
◎58.启功
◎59.蒋南翔
◎60.刘佛年
下卷 外国教育家
◎1.苏格拉底
◎2.柏拉图
◎3.亚里士多德
◎4.昆体良
◎5.奥古斯丁
◎6.阿奎那
◎7.拉伯雷
◎8.夸美纽斯
◎9.洛克
……
老子从道的虚无性推衍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素朴无私的,认为从“无知无欲”到有知有欲,即从“无私”到有私,乃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教育则加速了这种背叛的趋势。于是老子提出人性的“复归”并以此作为拯救社会的理想,幻想人们回到婴儿般的天真,对一切都漠然、无动于衷。他认为:这样,既没有任何作为,也就没有任何争端,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就都会感到自我满足了。 三、“绝圣弃智”论 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绝圣弃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他说“为学”与“为道”的方向途径正相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为学”是追求知识,要求知道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技能。“为道”是回到“无知无欲”,要求把知道的东西忘掉,把学到的技能抛弃,而且要忘得干净,抛弃得彻底,“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认为,无知就是全知,有知就是错误。他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善、真知是不能用语言解说的,凡是用语言解说的东西,都是对真善、真知的损害。所以他认为教育只是把人引向错误。他根本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张“绝学”。如果说他也赞成有某种教育,那就是“行不言之教”。他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老子主张消灭文化教育,其阶级倾向是很明显的。他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作为失败了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认为人民之所以敢于起来反抗,是因为“智多”,而有效的统治方法,莫如施行愚民政策。 老子从“无为”的教育目的出发,为贯彻其“贵柔”、“不争”、“知足”的教育内容,他提出了“致虚守静”的教学原则和“绝学弃智”、“闭目塞听”的教育方法。 老子认为人的私欲是由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而引起的内心冲动。指出物欲文明生活会使人寻求官能的刺激,流逸奔竞,淫佚放荡,使人心灵激扰不安,而不能致虚守静。因此他认为正常人的生活应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而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的一种淳朴的生活。老子唤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生活的诱惑,持守内心的安足,确保固有的天真,即要“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而只重内在的自省。他认为,人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会使思虑纷杂、精神离乱。因而,他推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圣人。他主张“绝学弃智”。这里所谓的“绝学”是指仁义礼法之学,“弃智”弃的是使人产生巧诈的心智,进而才能达到“绝学无忧”。由此可见,老子的“绝学弃智”并非抛弃一切知识、智慧。 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少时“贫且贱”,15岁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年轻时曾在鲁国执政大夫季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吏。约30岁时,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颜渊、曾点、子路等是他最早的弟子。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曾经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然终不见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到逝世,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在当时已有“圣人”之称,经过孔子整理传授的儒家经典——五经,被定为必读的教科书,儒家学说由此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对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指导作用,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给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教育的目的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有鉴于贵族道德的败坏和贵族世袭制度的腐朽,主张举用“贤才”,吸收平民中的“士”参与政权。他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故提倡“学而优则仕”。为此,他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最早探讨了人性的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习染造成的,只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上主观的努力,都可以养成“君子”的品德。以这种人性观为依据,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 二、重视道德教育 孔子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之多。孔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仁”的含义,归纳起来,不外“克己”与“爱人”两个方面,而以“礼”为准则,其根本要求是在财富占有上遵守周礼的等级规定,克制过分的欲望。 孔子提出了道德评价的原则问题,即义利之辨,主张一个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努力提高精神境界,而不要过分地追求个人的物质欲望;认为正是物质欲望的膨胀,造成道德的堕落,自谓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从这样清苦的生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快。认为从利己之心出发,必将引起人我之间的矛盾,社会上的一切冲突即由此而起。为了从动机上防微杜渐,他很少讲“利”,在道德领域内,对“利”做了全盘的否定。 ……
书中选取了几百个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有关学生、教师、家长的。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深沉而伟大的爱。这才是教育中最珍贵的东西。 ——江苏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陈海燕 《教师人文读本》是一套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很多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爱。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 天河部落 多少年了一直在苦闷事业和理想的定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打了几个通宵看完之后就推荐给了几个爱书的好朋友。 ——江苏海安大公镇小学教师李海燕 这本书成了我经常翻阅的枕边书。更是很少能让我买五本邮寄给同学好友的书。 ——河北正定职教中心教师 闫荣霞 这是一套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之书。打开了“小我”,向“大我”走近;让我生活得自在、开心、快乐,也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面对教师平平凡凡的生活,我多了些安静和平和。 ——安徽六安市寿县小甸学校教师 陈艳 这套书让我对前途、理想思考了很多。如何调整自我,如何好好活着。真是好书呢,反正帮助多多。 ——北京昌平回龙观幸福童年双语幼儿园教师 李莉 很温馨的—套书,关于理想,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关于追求。关于价值。关于梦想实现的可能。以后的日子会一直带着它,累了。烦了,偶尔会翻翻它。离自己想要的状态也许会近—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教师 艾美丽 这本书不是什么大师级别的高谈阔论。也不是什么教育家的有感而发。而是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的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闪耀着教师高超的育人艺术。几百个教育故事不仅是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且是几百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学校 李婷 这是我校近年来自费购买最多的书。后来又邀请到了本书的主编中国教育学会的张在军老师来校作报告。老师们感觉此书很给力。 ——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教育集团校长 原绿色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在和大师对话,认识到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使我能够高瞻远瞩,对工作质量的提高有了很大帮助,不愧为教育学会推荐的书籍,就是有高度!
书写还好,但不尽收名家是一大缺点。
有文言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