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洋放射生态学

蔡福龙 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1  

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作者:

蔡福龙  

页数:

196  

字数:

138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海洋放射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任务、描述了作为海洋放射生态学原理所必须了解的海洋生态环境,以静态的观点阐述了天然放射性核素与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估算了它们对海洋生物可能造成的辐射剂量;以动态的观点阐述了十几种重要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悬浮物对其行为的影响和放射性核素的海洋沉积;剖析了放射性物质在海洋生态体内的行为特征及在海洋生态系中迁移的生动学过程;阐明电离辐射的生物化学基本,并从个体效诮、遗传效应,群落效应等方面介绍了电离辐射对海洋生态系可能造成的影响。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核电建设、水产养残、卫生保健等方贡工作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蔡福龙,1938年9月15日出生于新加坡,1947年随家庭
回到祖藉中国福建省龙海县,1965年厦门大学辐射生物学研
究生毕业。曾从事放射生物学、微生物生理生化的教学与科
研。历任研究组组长,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达17年。现为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性研究室研究员;并任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理事兼海洋放射性辐射防护专业组组长,
福建省核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核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
会海洋生态委员会常委,福建省海洋学会理事。
作者的业务专长是海洋放射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海洋水
产育苗与养成。1974年组建海洋放射生态学研究组,1979年
2月组建中国唯一的海洋放射性研究室,下设海洋放射生态
学、海洋放射化学、核物理应用等三大研究组,拥有先进的各
种射线仪器。为我国有关核设施研究和提供放射性海洋生物
浓集因子及沿海居民水产食谱;主持过秦山核电站邻近海域
放射性背景值调查研究,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人工放射性调查;
利用示踪法研究十几种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核素在人工海洋小
生境中的行为及在海洋食物链网中的传播规律;放射性核素
在各类海洋生物体内的积累、分布、代谢规律以及吸收机制。
共发表有关论文70多篇,多次被国外权威杂志摘登。出版专
著:1.《放射性污染与海洋生物》、2.《核电站邻近海域辐射影
响评价》,3.《海洋放射生态学》;译著:《近岸水域生态学》。研
究足迹遍布渤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生物体
内的积累及其对海洋生态学的影响和728工程邻近海域放射
性背景值调查研究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编号分别为
880606和900729)。获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及有关奖励二等
奖与三等奖各4项。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
1985年10月作者应邀访问摩纳哥国际海洋放射性研究
室,开辟了我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海洋放射性研究的业务
往来、人员交流、互访和双方的合作关系。两次参加由IAEA
组织的国际协作研究项目。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高
层次的专家组会议。1986年应聘担任厦门市“核技术发展七
五至2000年规划组”组长,为厦门市制定了核技术开发利用
的长远规划。
1988年以来经常深入海水养殖第一线,担任对虾育苗和
养成技术员、深受虾农欢迎,为当地的对虾育苗、养成做出一
定贡献。针对我国目前对虾养殖业出现亏损和衰退的问题,正
在开辟对虾辐射育种和生态养殖的研究领域,以期重振我国
的对虾养殖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海洋放射生态学的发展与任务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地位和任务第二章 海洋生态环境 第一节 海洋的重要地位及其利用 第二节 世界大洋与近岸水域 第三节 大洋环流 第四节 海洋沉积 第五节 海洋生态系的特点第三章 海洋环境的放射性 第一节 海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第二节 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第三节 海洋生物的辐射剂量率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迁移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在海水中的运动 第二节 悬浮物对核素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的海洋沉积第五章 生物过程的作用 第一节 生物浓集的概念 第二节 天然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生物体内的行为特征 第三节 工工裂变产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行为特征 第四节 人工活化产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行为特征 第五节 海洋生态浓集放射性核素的途径与机制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食物链网中的传递 第七节 生物监测第六章 辐射生物学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化学过程 第二节 细胞的辐射生物化学 第三节 细胞对损伤DNA的修复第七章 电离辐射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的影响 第一节 个体效应 第二节 遗传效应 第三节 辐射效应的其他问题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辐射效应ABSTRACT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海洋放射生态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