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诺贝尔奖百年百人

陈思亮,陈虎主编 原子能
出版时间:

2005-2  

出版社:

原子能  

作者:

陈思亮,陈虎主编  

页数:

253  

内容概要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来获奖的科学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百年来科学发展的缩影,其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国界和时间的限制,为推动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和全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诺贝尔奖百年百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成功地塑造和刻画了世界著名科学家们,如波尔、居里、爱因斯坦、热纳、杨振宁、李政道等的形象以及精神风貌。读者通过《诺贝尔奖百年百人》,可以了解和学习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习、科研以及获奖经历,并对其成功背后个人付出的艰苦努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背景等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从中得到教益。《诺贝尔奖百年百人》将为培养中国科技工作者、青少年以及社会公众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的发展观带来启迪与帮助,为中国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借鉴和启发,为科技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服务。

书籍目录

前言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百人介绍年度 国家 奖项 科学家1901 德国 物理 伦琴1901 荷兰 化学 范特霍夫1901 法国 生理学医学 贝林1902 荷兰 物理 洛仑兹1902 德国 化学 费雪1903 法国 物理 贝可勒尔1903/1917 波兰裔法国 物理、化学 玛丽·居里/904 英国 化学 拉姆塞1904 俄国 生理学医学 巴甫洛夫1905 德国 生理学医学 科赫1907 德裔美国 物理 迈克尔逊1908 新西兰裔英国 化学 卢瑟福1908 德国 生理学医学 埃利希1909 意大利 物理 马可勒尔1918 德国 物理 普朗克1921 德裔美国 物理 爱因斯坦1922 丹麦 物理 玻尔1923 加拿大 生理学医学 班廷1923 加拿大 生理学医学 麦克劳德1925 德国 物理 赫兹1929 法国 物理 德布罗意1930 奥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兰德斯坦纳1933 美国 生理学医学 摩尔根1934 美国 化学 尤里1935 法国 化学 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 法国 化学 约里奥-居里1936 德国 生理学医学 勒韦1939 德国 生理学医学 多马克1944 德国 化学 哈恩1945 英国 生理学医学 弗莱明1945 澳大利亚 生理学医学 弗洛里1946 美国 生理学医学 马勒1949 日本 物理 汤川秀树1951 美国 化学 西博格1952 俄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瓦克斯曼1953 德国 化学 施陶丁格1954/1962 美国 化学奖、和平奖 鲍林1954 美国 生理学医学 韦勒1956/1972 美国 物理 巴丁1956 美国 物理 肖克利1957 华裔美籍 物理 李政道1957 华裔美籍 物理 杨振宁1960 英国 生理学医学 梅达沃1962 美国 生理学医学 沃森1962 英国 生理学医学 克里克1962 英国 生理学医学 威尔金斯1964 美国 物理 哈德·汤斯1964 英国 化学 霍奇金1965 法国 生理学医学 雅各布1968 印度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霍拉纳1968 美国 生理学医学 尼伦伯格1969 意大利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卢里亚1972 美国 化学 安芬森1972 美国 物理 库柏1975 英国 化学 康福思1975 美国 生理学医学 特明1976 华裔美国 物理 丁肇中1977 法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吉尔曼1977 波兰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沙里1977 美国 生理学医学 雅洛1978 美国 物理 彭齐亚斯1979 美国 生理学医学 科马克1980 法国 生理学医学 多塞1980 美国 化学 保罗·伯格1958/1980 英国 化学 桑格1981 日本 化学 福井谦一1981 美国 物理 布洛姆伯根1982 英国 化学 克卢格1983 加拿大裔美国 化学 陶布1983 美国 生理学医学 麦克林托克1984 丹麦 生理学医学 杰尼1985 德国 物理 克里津1985 美国 化学 卡尔1985 美国 化学 豪普特曼1986 德国 物理 鲁斯卡1986 英裔加拿大 化学 波拉尼1986 意大利裔美国 生理学医学 蒙塔尔西尼1987 法国 化学 莱恩1988 德裔美国 物理 斯坦伯格1988 美国 物理 莱德曼1988 美国 生理学医学 埃利昂1989 美国 物理 德默尔特1989 加拿大 化学 奥尔特曼1989 美国 化学 切赫1989 美国 生理学医学 瓦慕斯1990 美国 化学 科里1990 美国 生理学医学 默里1991 法国 物理 热纳1991 瑞士 化学 恩斯特1992 波兰裔法国 物理 夏帕克1993 加拿大 化学 史密斯1993 英国 生理学医学 罗伯茨1994 匈牙利裔美国 化学 乔治·A·欧拉1995 荷兰 化学 克鲁岑1996 美国 化学 斯莫利1996 瑞士 生理学医学 金克纳格尔1997 华裔美国 物理 朱棣文1998 华裔美籍 物理 崔琦2000 德裔美国 物理 克勒默2001 英国 生理学医学 汉特

章节摘录

书摘尼尔斯·亨德利克·戴维·波尔 (1885—1962) 尼尔斯·亨德利克·戴维·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由于对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而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885年10月7日,玻尔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一个上层知识分子家庭,他是这个幸福家庭三个孩子中的老二。虽然工作很忙,玻尔的父母从不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在刚上学时,无论是口齿还是文字,玻尔都是个笨拙而死心眼的孩子,不及他弟弟哈拉尔德聪明。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玻尔的智力优势很快显露了出来。 1903年,玻尔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学。1909年,他获理科硕士学位,191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结束在哥本哈根大学的学习后,玻尔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没想到却在“电子之父”约·汤姆逊(J.J.Thomson)的实验室遭到了冷遇。1912年3月,不得志的玻尔没有气馁,来到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E.Rutherford)的身边。卢瑟福很快便注意到了玻尔,并本能地给予这个年轻人作为一个导师所能给予的最大程度的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玻尔的神经和才智都处于高度的亢奋中。从1912年3月到7月短短四个月里,玻尔在卢瑟福实验室打下了他一生最伟大成就的基础,也就是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 1913年,玻尔发表了三篇论文,把核式结构模型与量子论结合起来,揭开了原子结构学说的崭新一页。他的理论不仅解释了许多已知的实验现象,而且还预言一系列新的结果,后来都为实验所证实。玻尔的成功使他在转瞬间成为国际驰名人物,他的预言却以更强的力量扰动了物理学界。 玻尔大胆摒弃了牛顿和麦克斯韦以来的经典物理学理论,启用了人们还未启用的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来解释有核原子模型,终于揭开了原子结构之迷,引发了物理学界的一场革命,打开了微观物理学的大门,原子核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由此诞生。原子理论是玻尔奏出的人生乐章中第一个和谐悦耳的音符,爱因斯坦曾称赞玻尔“无疑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中最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在近代物理发展史上,玻尔占有极崇高的地位。他不仅为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的开拓性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为国际物理学界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气氛,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精神”。玻尔以无比热忱的爱国主义,在二十八岁年轻成名之后,谢绝许多国家的重金礼聘,毅然回到不足五百万人口的祖国,用无畏的精神创立起国际学术机构,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许多物理学家誉之为“物理学界的圣地”。 玻尔从1905年开始他的科学生涯,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整整达57年之久。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原子结构未知的年代,结束于原子科学已趋成熟,原子核物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他对原子科学的贡献使他无疑地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格言:曾经有人问我是怎么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身边的,我想,那就是因为我不怕在年轻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不怕承认自己是傻瓜。 P21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来获奖的科学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百年来科学发展的缩影,其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国界和时间的限制,为推动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和全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成功地塑造和刻画了世界著名科学家们,如波尔、居里、爱因斯坦、热纳、杨振宁、李政道等的形象以及精神风貌。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和学习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习、科研以及获奖经历,并对其成功背后个人付出的艰苦努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背景等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从中得到教益。本书将为培养中国科技工作者、青少年以及社会公众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的发展观带来启迪与帮助,为中国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借鉴和启发,为科技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服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诺贝尔奖百年百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