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中药志(第三卷)

肖培根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1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肖培根  

页数:

1002  

前言

  随着新世纪的一声钟响,我们跨入了新千禧的21世纪!  回顾20世纪中叶新中国刚成立的年代,那时真是百废待兴,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中医药,也亟待整理、发扬和提高。那时候,中国医学科学院一批刚跨出校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精神鼓舞下,分赴全国各地,翻山越岭,深入到中药的各个原产地,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中药普查。  普查结束后,紧接着对这批调查资料和标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从1959年开始出版了《中药志》四卷,作为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  这部著作的出版,获得了国内外的好评,并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  随着中医药科研工作的不断开展,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对它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参加单位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江苏植物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云南省药品检验所、云南省中医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北京市药品检验所、长春中医学院、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等,总计有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修订出版了《中药志》第二版共六卷。  由于种种原因,第二版《中药志》六册出版的时间跨度较长(自1982年至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出版以后,社会各界也期待《中药志》新版本的出现。但昔日参加《中药志》前二版编写的同志,绝大多数已经退休,要组织大规模的人员参加,确有实际困难。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的老专家们组成新的编委会,推举肖培根院士任主编。对《中药志》前五册的植物药部分进行重新编写和修订,各个品种除署名者外,全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部分由于澍仁教授统一修订;化学成分部分由谢晶曦教授审定;中药成分的色谱分析部分则由何丽一教授统一审定。编委会的同志们群策群力,历时1年余,终于完成了这次较大的修订重编任务。  这次的重编,突出常用中药,收载品种范围大致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相仿。为适应中药质量评价的需要,重点对化学成分、中药成分的定性色谱图,中药特征性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进行了补充,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部分也扼要地增加了新的内容;某些重点中药品种,还增补了药材的宏观和微观鉴别;参考文献大都追踪到2000年,为了方便使用,将原《中药志》前五卷合并为前三卷,原《中药志》第六卷动物药及矿物药部分及全书总索引作为本书第四卷出版。本书前三卷卷末均编排了本卷所收载的中药材与原植物的中文名称与拉丁学名索引,第四卷编排了全书总索引。在总索引部分除了本书所收载的全部中药材与原植(动)物的中文名及拉丁学名索引外,还编排了中药材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称索引,按中医药理分类的“中药功能索引”,及按西医药理作用和临床用药方法分类的“药理作用索引”。总之,《新编中药志》以实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希望能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部分的注解和参考作用。

内容概要

《新编中药志》是一部全面介绍我国中药资源与中药研究的图书。本书第三卷,全部为植物药,其收藏的品种大体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相仿。 为适应药质量评价和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本书重点加强了化学成分与中药成分的定性鉴定,中药特征性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对一些重要的常用中药,还加强了药材的宏观与微观鉴别的内容;参考文献大多追踪至2000年。 本书为第二卷,其中收载了种子、果实、花类常用中药150种。每种均分别就其历史、原植物、采制、药材及产销、化学成分、药材鉴定、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及附注等,并附了参考文献。 本书科学地反映了当今中药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中药研究、教学、生产、经营、检验和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符号表 凡例 品名目录 正文 索引 药材与原植物拉丁名索引 药材与原植物中文名索引 (一)中文笔画索引 (二)汉语拼音索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中药志(第三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