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药制药工程学

曹光明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6-1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曹光明  

页数:

424  

前言

《中药制药工程学》是一门新型而独立的工程技术课程,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教材。培养具有中药制药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急需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中药产业化宏伟目标的基础,也是提高全行业工程技术素质整体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曹光明研究员的带领下华东中药工程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二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中药工程学》一、二版为基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等高校的共同参与下编写了本教材。本书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相结合,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质量可控性、工艺规范化、中试放大和技术标准化四个要素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向学生系统介绍:中药制药生产单元过程,中药工业化生产,中药制药工程设计,中药工程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四篇十三章内容,76万字。依据本书的教学大纲,全书内容分为大纲要求与学生参阅两部分,各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中药制药工程是一个“新型而古老”的工程技术学科,是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在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药制药工程就成为实施中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因此,作为专业本科教材的《中药制药工程学》,它既有着与其他工程学科的共性,同时由于中药生产工艺的特点,它又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中药制药工程学》将致力于中药工业化过程中的单元操作理论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建立起适合中药工业体系的单元操作数学模型,丰富中药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并着重阐述:中药浸膏工艺、中药工业制剂、中药工程设计与中药工程智能化等四篇内容。工业化技术研究的重点,将围绕着“质量可控性、工艺规范化、中试放大验证和技术标准化”四个要素而贯穿于中药工业生产的全过程。详细论述中药材的预处理、中药有效成分的工业提取分离,浸膏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粉体工程、流体力学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等及其具体应用。本书既有传统的炮制、浸渍法,又有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及中药逆流多级提取工艺及装备设计等;既有传统的经验,又有现代理论技术,是一门融传统与现代工艺于一体的崭新的课程。 华东中药工程集团以自主知识产权提出的新型“共性”的中药工艺整合型生产路线,是集成了中药浸膏生产中常用的单元过程及现代分离纯化单元过程,以这些单元模块的有机组合,适应众多中药剂型对浸膏生产提出的多元化工艺要求,确定每个品种的不同工艺流程及其成套生产装置的设计;通过综合的“共性”技术平台,找出“个性化”产品的特性,达到工业化设计的目的。本组合工艺是在基本的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流程中,引入并应用了各种高新分离纯化单元工艺模块,如工业膜分离技术、微粉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工业色谱分离和指纹图谱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这就从中药生产的源头上改变中药工业在国际制药工程技术方面的滞后局面。中药产业历经了数百年的前店后坊的手工操作,迈入工业化生产仅有二十余年,待研究和解决的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术问题很多,有待选好突破口,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 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与人才水平是衡量我国中药行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培育大批高等复合式中药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今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而编写一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本科教材更是许多院校的迫切要求。华东中药工程集团在自身技术储备的基础上,运用其在中药制药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优势,发起并承担了本教材的主要编写工作。在此期间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的支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将参与本书的师资培训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单位的领导、教师十分关注本书的编写,分别派人参与本书的编写与定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内容概要

  《中药制药工程学》是一门新型而独立的工程技术课程,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教材。培养具有中药制药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急需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中药产业化宏伟目标的基础,也是提高全行业工程技术素质整体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曹光明研究员的带领下华东中药工程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二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中药工程学》一、二版为基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等高校的共同参与下编写了本教材。  《中药制药工程学》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相结合,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质量可控性、工艺规范化、中试放大和技术标准化四个要素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向学生系统介绍:中药制药生产单元过程,中药工业化生产,中药制药工程设计,中药工程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四篇十三章内容,76万字。依据《中药制药工程学》的教学大纲,全书内容分为大纲要求与学生参阅两部分,各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中药制药工程学》还可供中药制药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及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使用,对干大专层次院校也可选减内容试用。

书籍目录

绪论1 一、“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内涵与任务1 二、“中药制药工程学”的研究方向6 第一篇 中药制药工业单元过程 第一章 中药制药工程的流体动力过程14 第一节 中药制药流体动力过程基础14 一、流体流动的性质14 二、有关流体流动的质量、能量衡算式15 三、流体的流动阻力16 第二节 中药厂管路系统的计算与输送机械的选用20 一、管路系统的构成20 二、管路系统中对流体供给能量的方法21 三、管路系统的工艺设计计算30 第三节 中药厂非均相物系的分离过程36 一、中药厂非均相物系分离问题的提出36 二、分离过程的种类、原理与装备37 三、中药非均相物系分离方案及比较50 思考题50 习题51 第二章 中药制药工程的传热过程54 第一节 物料加热、冷却与冷凝的工业方法54 一、加热方法54 二、冷却与冷凝方法56 第二节 中药制药传热过程基本原理58 一、传热基本方程式58 二、换热器的热负荷Q的计算59 三、传热平均温度差60 四、总传热系数62 五、热损失及绝缘层厚度的计算71 第三节 中药厂常用的间壁式换热器的选用设计72 一、常用间壁式换热器72 二、紧凑式换热器77 三、间壁式换热器的选用79 第四节 中药厂蒸发器的选用设计84 一、蒸发过程的基本理论84 二、蒸发器的设计计算88 思考题96 习题96 第三章 中药制药工程的传质过程98 第一节 中药制药传质过程基础98 一、概述98 二、中药传质过程的热力学基础98 三、中药制药传质过程的动力学基础101 四、对传质设备的要求102 第二节 浸取、液液萃取、超临界萃取和蒸汽蒸馏102 一、三种萃取过程的基本概念102 二、浸取过程103 三、液液萃取过程110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113 五、水蒸气蒸馏115 第三节 中药干燥工艺技术117 一、对流干燥过程的理论基础117 二、喷雾干燥126 三、流化干燥器129 四、干燥设备的选用设计131 第四节 中药膜分离工艺技术138 一、概述138 二、微滤140 三、超滤141 四、纳滤与反渗透143 五、工业膜分离装置144 第五节 中药大孔树脂吸附及工业色谱分离工艺技术146 一、吸附分离过程146 二、大孔树脂吸附分离146 三、工业色谱分离149 思考题150 习题151 第四章 中药制药的粉体工程154 第一节 粉体的性质154 一、粉体形状的描述154 二、粉体的粒度及粒度分布154 三、粉体的密度与孔隙率156 四、粉体的流动性156 第二节 中药厂粉碎与筛分过程159 一、概述159 二、粉碎尺度的减小159 三、粉碎的基本原理159 四、筛分过程的基本原理163 五、粉碎与筛分机械164 第三节 中药厂粉体的混合、捏合与造粒过程175 一、混合、捏合与造粒的定义及在中药制药生产的应用175 二、混合与离析175 三、捏合操作178 四、造粒180 思考题180 习题180 第二篇 中药工业化生产 第五章 中药浸膏的工业化生产185 第一节 药材的预处理与炮制工艺过程185 一、药材、饮片的质量及其控制185 二、中药材的预处理工艺过程189 三、中药材的炮制192 第二节 药材的提取工艺特性200 一、药材中各类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的理化特性200 二、挥发油及其提取工艺特性200 三、中药材动植物组织的提取工艺特性201 四、复方中药的共煎特性202 第三节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工业分离方法203 一、药材有效成分(部位)浸出的工业方法203 二、药材浸出液的工业分离、纯化方法213 三、中药浸膏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214 第四节 中药浸膏工艺流程与装置实例215 一、提取工艺装备216 二、蒸发工艺装备216 三、喷雾干燥系统218 思考题219 习题219 第六章 中药固体制剂的工业化生产220 第一节 GMP及药品生产的验证与认证220 一、验证的基本概念220 二、验证的组织222 三、验证的实施要点222 四、验证标准的制定222 五、GMP认证222 第二节 中药片剂的工业化生产223 一、片剂的种类与特点223 二、中药片剂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设计223 三、中药片剂生产的原则性工艺流程与洁净区分级229 四、片剂的质量要求230 五、片剂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及其计算231 六、片剂的生产验证233 第三节 中药胶囊剂的工业化生产235 一、硬胶囊剂235 二、软胶囊剂242 第四节 其他中药固体制剂的工业化生产246 一、散剂、颗粒剂246 二、丸剂248 思考题251 第七章 中药液体制剂的工业化生产252 第一节 中药液体制剂用水的生产252 一、中药液体制剂用水的分类及质量标准252 二、纯水的生产工艺与装置252 第二节 中药水针剂的工业化生产257 一、中药水针剂的容器257 二、中药水针剂的生产工艺258 三、中药水针剂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图269 四、中药水针剂验证工作要点269 五、中药水针剂SOP管理271 六、水针剂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271 第三节 中药冻干粉针剂的工业化生产272 一、粉针剂的容器272 二、粉针剂的工业化生产272 第四节 中药大容量注射剂的工业化生产275 一、中药大容量注射剂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275 二、大容量注射剂的容器、隔离膜、胶塞及准备276 三、大容量注射剂的配液276 四、大容量注射剂的灌封和灭菌276 五、大容量注射剂的生产线280 六、大容量注射剂的车间平面布局282 思考题282 第三篇 中药制药工程设计 第八章 中药制药工程设计与总图规划284 第一节 中药工程设计的范畴、内容与出发点284 一、中药工程设计的范畴与内容284 二、中药工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284 第二节 中药制药工程设计的设计阶段与内容287 一、中药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287 二、初步设计阶段289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291 四、中药工程设计的资料及其收集291 第三节 中药厂总图规划设计292 一、厂区区域划分292 二、药厂总图布置的原则及内容293 三、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布置294 四、运输系统布置295 五、厂区管线布置296 六、生活设施布置及其他297 七、厂区总体布置实例297 八、厂区总体布置所需有关技术资料299 思考题299 习题299 第九章 中药厂的洁净技术设计与GMP验证301 第一节 洁净技术概述301 一、洁净技术是药品生产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301 二、中药生产环境运用洁净技术的重要原则303 第二节 中药厂洁净技术304 一、洁净单元与其空气洁净度测定304 二、洁净区的隔断技术305 三、空气的净化技术305 四、空气调节系统309 五、灭菌技术315 第三节 洁净厂房设计316 一、生产工艺要求316 二、中药洁净厂房的土建设计318 三、空调净化系统(HVAC)的设计320 四、其他325 第四节 空气净化系统与洁净区环境的验证327 一、空调系统的性能确认327 二、消毒方法及效果的验证328 思考题328 习题328 第十章 中药制药工程的工艺与装置设计330 第一节 中药厂工艺与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内容330 一、对中药厂工艺与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330 二、中药生产工艺与装置设计的基本内容331 第二节 中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331 一、生产工艺方框图、生产工艺流程草图的设计331 二、物料与热量衡算332 三、设备选型及其工艺计算335 四、生产工艺流程图的绘制340 第三节 中药厂车间设备与管路布置344 一、厂房设备布置344 二、车间管路布置352 第四节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的编制与工程施工360 一、设计说明书360 二、工程施工362 思考题366 习题366 第十一章 中药制药工程的非工艺设计368 第一节 中药厂土木建筑设计与给排水设计368 一、建筑设计368 二、给排水设计375 第二节 中药厂钢制操作平台设计376 一、钢制操作平台设计的基本要求376 二、钢制操作平台分类377 三、钢制操作平台材料选择377 四、钢制操作平台结构377 第三节 中药厂采暖通风与空调净化设计382 一、设计依据382 二、药厂空调设计的主要内容383 第四节 中药厂电气、仪表及自动控制设计386 一、电气设计386 二、仪表及自动控制设计389 第五节 中药厂环境保护、安全与卫生设计393 一、环境保护设计393 二、安全与卫生设计395 第四篇 中药工程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十二章 中药浸膏生产的自动控制技术397 第一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自动控制原理397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397 二、自动控制原理及算法399 第二节 中药浸膏生产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例405 一、系统概述405 二、网络控制系统406 三、系统软件408 四、单元控制电路409 思考题411 第十三章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其他应用412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412 一、概述412 二、中药工程图纸的计算机绘图414 第二节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416 一、概述416 二、中药工程数据库的建立417 三、Visual FoxPro 60编程功能及其在中药工程数据库的应用418 思考题421 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422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药制药工程学 PDF格式下载



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很好。包装也不错。满分。


该书不错,适合制药工程相关专业人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