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褐斑病研究
2006-8
化学工业出版社
袁庆华
162
182000
本书是在总结作者近年研究苜蓿褐斑病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撰写而成,是一部学术性专著。 本书论述了苜蓿褐斑病的分布、危害与损失、研究方法、症状及诊断,苜蓿假盘菌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的抗病机制及其遗传,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治途径、抗病育种、19种苜蓿重要病害的鉴定方法及标准。书末收录了常用试剂的配制。本书注重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可作为草业科学和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推广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绪论 一、苜蓿褐斑病的分布 二、苜蓿褐斑病的危害与损失 (一)苜蓿褐斑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二)苜蓿褐斑病对苜蓿品质的影响第一章 苜蓿褐斑病的研究方法 一、病害的调查 (一)调查的类别 (二)取样方法 (三)分级标准及病情记载 二、苜蓿假盘菌 (一)苜蓿假盘菌的分离和培养 (二)苜蓿假盘菌DNA的提取方法 (三)苜蓿假盘菌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四)不同地区苜蓿假盘菌ISSR指纹分析 三、苜蓿褐斑病 (一)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 (二)苜蓿褐斑病保护酶系统的研究 (三)苜蓿褐斑病分子标记方法第二章 苜蓿褐斑病的症状及诊断 一、苜蓿褐斑病的症状 (一)苜蓿褐斑病的外部症状 (二)苜蓿受假盘菌侵染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和病理变化 二、苜蓿褐斑病的诊断程序 (一)症状的观察和显微镜检查 (二)病原菌的分离 (三)致病性测定第三章 苜蓿假盘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苜蓿假盘菌及其菌落的形态特征 (一)苜蓿假盘菌的形态特征 (二)菌落的形态特征 二、苜蓿假盘菌的生殖特点 三、苜蓿假盘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一)苜蓿假盘菌的营养特性 (二)苜蓿假盘菌的生理特性 (三)苜蓿假盘菌的致病性和侵染性 (四)苜蓿假盘菌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五)小结第四章 植物的抗病机制及其遗传 一、植物的抗病性 (一)抗病性的概念 (二)抗病性的类型 (三)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四)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二、抗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一)抗病性遗传的研究方法 (二)抗病性遗传的研究成果 (三)寄主抗病性的变异第五章 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苜蓿假盘菌的寄生性 (二)苜蓿假盘菌的寄主专化性 (三)苜蓿假盘菌的致病性 (四)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二、苜蓿褐斑病的传播方式和侵染过程 (一)传播方式 (二)影响病原菌传播的环境因素 (三)苜蓿褐斑病的侵染过程 三、病害循环 (一)苜蓿假盘菌的越冬和越夏 (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四、病害的流行 (一)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二)病害流行的变化第六章 苜蓿褐斑病的防治途径 一、田间管理措施 (一)合理进行草地排灌 (二)科学施肥 (三)合理的种植方式 (四)合理利用草地 (五)搞好草地卫生 二、化学防治措施 三、抗病品种选育 四、生物防治措施 (一)抗生作用 (二)寄生现象 (三)交互保护 (四)竞争作用第七章 苜蓿褐斑病的抗病育种第八章 苜蓿病害的鉴定标准附录 常用试剂的配制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