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湾生态学(上下册)

杨东方 等编著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作者:

杨东方 等编著  

页数:

65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近年来,随着海湾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入海量的不断增加,造成海湾污染物种类与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水质恶化趋势日益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生态系统正常功能大量丧失、有毒有害赤潮濒发和规模不断扩大等,严重影响了海湾近岸海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海湾生态系统的急剧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书是在2006年出版的《海湾生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新的研究内容,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进行了补充,以便更为适应海湾生态学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本书以中国海湾为研究主题,介绍了中国海湾的最新研究动态,海湾的地理、地貌、水文和水动力,以及海湾的环境变化、生物变化和生态变化等内容。展示了海湾生态学研究的特征和变化、海湾生态学研究领域、内容和最新发展,也展示了海湾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湾水域和岸滩的开发利用。随着海湾周围区域工农业城市的快速发展,河流输入量持续下降,海湾水域污染严重,危及到海湾近岸生态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因此,读者可通过本书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如何保护海湾生态和进行综合治理,使海湾资源向着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也可确定影响海湾水体环境的主要污染物质总量控制指标,为海湾水体环境保护、实施目标管理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供海湾近岸陆源污染的监控和研究以及保护海湾生态与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和方法,以期为今后深入调查研究海湾近岸生态工作提供科学基础,促进海湾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推进海湾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海湾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

内容概要

  《海湾生态学》共分16章,通过探讨海湾生态系统的变化,来阐述在全球生态系统中,采取何种举措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环境变化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作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该书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有关海湾生态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分析探索该类水域的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过程;掌握研究海湾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的方法。此外,该书还有助于加深对海湾生态系统的理解,培养定量化研究生态系统的思维。  《海湾生态学》适合海洋地质学、环境学、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和海湾生态学等有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参阅,也适合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和科研参考。

书籍目录

海湾生态学:上册 第一篇 环境变化  第一章 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第一节 新的研究方法    一、遥感数据技术    二、生态模型的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四、评价海湾污染的方法   第二节 新的研究内容    一、重金属污染研究    二、海湾地理环境    三、海底地下水的常规离子分析    四、生态系统服务   第三节 新的研究方向    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二、海洋生态模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 地理、地貌和水文   第一节 中国海湾地理概况    一、辽东湾    二、大连湾    三、渤海湾    四、胶州湾    五、莱州湾    六、三门湾    七、乐清湾    八、安海湾    九、湄洲湾    十、兴化湾    十一、大亚湾    十二、深圳湾    十三、大鹏湾    十四、湛江海湾    十五、铁山港湾    十六、北海湾    十七、钦州湾    十八、三亚六道湾    十九、三亚湾    二十、福建省沿海港湾   第二节 中国海湾地貌    一、基岩海湾    二、胶州湾地貌    三、辽东湾地貌    四、岬间海湾地貌    五、潮汐汊道   第三节 海湾水文要素    一、杭州湾    二、胶州湾  第三章 水动力变化   第一节 海湾水动力类型研究   第二节 胶州湾    一、海流变化    二、波浪变化    三、海水营养盐要素分布    四、陆域形成对水动力的影响    五、胶州湾混合结构特征    六、副振动与泥沙运动    七、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三节 渤海湾   第四节 莱州湾   第五节 大连湾   第六节 海州湾   第七节 杭州湾   第八节 大鹏湾   第九节 大亚湾   第十节 乐清湾   第十一节 温州湾   第十二节 厦门湾   第十三节 北部湾   第四节 广西沿海海湾   第五节 潮流与泥沙数值模拟回顾及进展    一、一维河道潮流数值模拟    二、二维潮流数值模拟    三、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四、定解条件和边界处理    五、水沙数学模型    六、潮流、泥沙数值模拟发展展望   第十六节 净化能力   第十七节 填海工程的水动力    一、填海工程对海湾环境的影响    二、填海工程的水动力模型    三、罗源湾水动力数学模型    四、湛江湾填海工程水动力模型  第四章 海湾环境变化   第一节 重金属污染    一、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二、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三、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四、影响重金属积累的因素    五、海湾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其评价   第二节 石油污染    一、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    二、海洋中石油存在的形式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三、石油污染的生态危害    四、中国海湾石油污染    五、石油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三节 有机氯农药(OCPS)及其污染概况    一、有机氯农药(OCPS)概述    二、中国海湾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   第四节 多环芳烃(PAHS)及其污染概况    一、多环芳烃(PAHS)概述    二、中国海湾多环芳烃污染   第五节 中国海湾的其他环境污染    一、广西北海湾的有机污染    二、胶州湾红岛海域现状    三、莱州湾水资源变化    四、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 第六节 海湾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海湾生态学:下册

章节摘录

  珠江河口由河网区与河口湾区构成,连接两部分的是珠江口独特的地貌单元“门”。末次海进盛期古珠江海湾可分为内海湾和外海湾,现代三角洲平原与河网均发育在古内海湾。内、外古海湾通过峡口相连,这些峡口演变为现代的“门”。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地形图、钻孔资料,应用PRD-IX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对珠江河口的“门”6 000年来地貌动力学进行探讨:①现代“门”双向射流动力系统。②“门”的演进阶段。③“门”对古潮汐能量的集聚作用。④珠江河口各“门”与相应的三角洲平原的同步耦合演进。⑤“门”对珠江河网形成的作用。  (二)岬间海湾  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经验模式的提出和发展为海岸平面形态平衡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最初对数螺线模型的提出到现在已近半个世纪,平面平衡形态模型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它不仅在理论上为海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实际应用中也卓有成效。利用模型可以预报静态平衡岸线,把人类的生产、生活设施布置在可能侵蚀区域之外。同时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经验模型,特别是抛物线模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海岸工程中,为海岸工程人员设计经济、合理、有效的海岸防护工程,如为岬角控制工程、离岸堤工程、填海造地工程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但是,建立在拟合基础上的经验公式缺乏机理上的分析。尽管利用沿岸输沙机制解释了岸线的形成机理,论证了海湾形态与破波能流沿岸梯度的关系,阐述了波锋线垂直逼近海湾,一齐破碎,沿岸净输沙为零为静态平衡海湾的特点。但对于海湾为什么满足模型的经验关系式均未说明,即岸线形态为什么会满足对数螺线、抛物线等函数关系没有机理上的解释。因此,模型尚缺乏理论基础。机理分析和经验拟合相结合应该为以后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发展方向。  国内对海湾平面平衡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除夏益民提出双曲线形模型外,另有常瑞芳利用波槽实验论述了波浪对海湾形成的影响因子,王文介对季风条件下优势波浪和次优势波浪作用可能形成双对数螺线的研究等。我国岬间砂质海岸分布广泛,尤其华南沿海。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砂质海岸正遭受着侵蚀后退过程。这既对岬间海岸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对我国岬间砂质海岸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应该会逐渐引起海滩科研人员的重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湾生态学(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正版书,内容也丰富,赞一个


作为参考书,还不错,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