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琉关系研究
2011-5
赖正维 海洋出版社 (2011-05出版)
赖正维
216
无
明王朝建立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遣行人杨载诏谕琉球,此为明代第一次遣使琉球。诏日:“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临,无有远迩,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夷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自元政不纲,天下争兵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开基江左,将兵四征不庭,平西汉主陈友谅,东缚吴王张士诚,南平闽越,勘定巴蜀,北清幽燕,奠安华夷,复我中国之旧疆。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日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人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引言第一章 清代封贡体制下的中琉关系第一节 清代中琉关系的恢复第二节 清康熙朝对琉球的政策及其影响第三节 “琉球处分”与近代中琉日三国关系第二章 中琉交往制度考第一节 清代福建委派官员护送琉球使臣赴京制度考第二节 清政府对中琉交往活动中违法事件的处置第三节 近代东北亚海域海难救助机制的特点及其意义第四节 康熙五十七年中国兵船漂风琉球事件与琉球派遣护送船制的确立第三章 中琉的贸易往来第一节 册封贸易第二节 朝贡贸易第三节 中琉贸易对琉球及福建的影响第四章 中琉科技与文化交流的互动与影响第一节 造船航海技术的交流第二节 册封使及其使琉球录第三节 明清时期中国书法作品进入琉球的路径及其影响第四节 琉球古国海洋文化的历史特色述论第五章 中琉友好关系历史遗存第一节 闽人与琉球第二节 仙霞古道与中琉交往研究第三节 清代的在华琉球人墓第四节 福建省中琉友好交往历史遗存调查参考文献
版权页:插图:4.对在华病故或遇难的琉球使臣之厚恤康熙帝对琉球使臣礼遇还体现在对在华病故或遇难的琉球使臣极为厚恤。由于中琉航道艰险,使船经常遭风遇难,再加上生活、气候不适等因素,不少琉球使臣不幸在华病故或遇难,据《历代宝案》和《久米村系家谱》统计,康熙朝在华病故或往返途中遇难的琉球使臣达9位,仅正议大夫以上的使臣,就有7人在华过世。其中,病故的有王明佐(王怀楚)、毛得范、蔡灼、杨联桂,在往返途中遇难的有郑职良、毛弘健、陈其湘。对于在中国病故的琉球使臣或从人,清政府一贯采取厚恤政策,尤其是康熙帝,赐以谕祭御碑,“建于基左,永为荣光”。目前发现的王怀楚之墓碑就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由清皇帝为琉球在华病故使臣钦赐祭葬的墓碑。王怀楚,字明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紫金大夫,随王舅毛国珍率谢恩使团人京奉表贡方物,谢袭封恩。王怀楚因途中积劳成疾,不幸病故福州。康熙帝特颁旨钦赐祭葬,碑文为:“钦赐祭葬琉球国紫金大夫怀楚王公葬礼康熙丙寅岁孟夏吉旦立。”此外,康熙十九年(1680年)病逝杭州、葬于福州的琉球耳目官毛得范之墓亦有康熙的谕祭御碑。碑文如下:“钦赐祭葬维康熙四十年十二月十五日立,皇帝谕祭琉球国正使毛得范之灵,日:远人归化之义,入贡天朝,国家隆恤死之恩,均为施外域。尔毛得范因使人贡,跋涉远来,黾勉急公,间关况瘁,方期早竣劂事,不意在途遥殒,朕用悯焉,特颁祭典,以慰幽魂,尔如有知,尚克歆飨。岁次壬午年孟夏吉旦立。”同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病逝葬于张家湾的琉球进贡使正仪大夫杨联桂亦得到康熙的谕祭御碑。以上充分体现了康熙帝怀柔远人之政策。此外,对遭风遇难的琉球使船,康熙帝亦予以厚恤。康熙三年(1664年),为庆贺圣祖登极及为世祖进香,琉球国遣王舅英常春、正仪大夫林有才率领庆贺进香使团携礼品入贡,不幸船至梅花港时倾覆,进贡方物及人员均漂溺。对此,礼部议:“其水溺死人六名,如系官员,理应赐恤,查系从人,应照例各给棺材、俩绸各一匹”。康熙亦谕旨:“其飘失方物应免补备”。不仅如此,礼部还照例赏赐琉球国王蟒缎等二十匹、敕一道,王舅、正议大夫、通事从有亦各赏有差,并且“中途病故使者一员吉保祥赏彩缎二、表里布四匹”。赏赐照例在午门前颁发,礼部照常筵宴二次,其余留边人员的赏赐亦交付英常春带到福建。礼部还下令福建布政使司照例筵宴一次。
《清代中琉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