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策略

贾晓平 等著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作者:

贾晓平 等著  

页数:

490  

字数:

882000  

内容概要

贾晓平和李纯厚等编著的《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策略》是最近5年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南海北部海域和广东省海域渔业资源与渔业生态环境理论研究成果,在近岸海域渔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和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生态水平养护策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创新成果。我们希望,本书有助于促进广东、南海乃至我国近岸海域渔业的科学管理,为我国海洋生态型渔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调查与评估方法
第一章 调查范围与调查站位设置
第一节 调查范围
第二节 调查站位设置
第二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时间
第三节 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数据统计和处理方法
第一节 渔业生态环境有关计算公式
第二节 渔业资源有关计算公式
第二篇 广东近岸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章 广东近岸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一节 叶绿素a
第二节 初级生产力
第三节 浮游植物
第四节 浮游动物
第五节 底栖生物
第六节 潮问带生物
第二章 广东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状况
第一节 鱼卵仔鱼
第二节 游泳生物资源
第三节 鱼类资源
第四节 甲壳类资源
第五节 头足类资源
第六节 广东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变动趋势分析
第三篇 12个重点河口、海湾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章 柘林湾-南澳岛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柘林湾-南澳岛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柘林湾-南澳岛海域渔业资源
第二章 韩江河口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韩江河口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韩江河口海域渔业资源
第三章 海门湾-广澳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海门湾-广澳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海门湾-广澳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四章 碣石湾-神泉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碣石湾一神泉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碣石湾-神泉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五章 红海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红海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红海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六章 大亚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大亚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大亚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七章 伶仃洋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伶仃洋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伶仃洋海域渔业资源
第八章 黄茅海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黄茅海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黄茅海海域渔业资源
第九章 镇海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镇海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镇海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十章 海陵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海陵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海陵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十一章 博贺港-沙扒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博贺港-沙扒湾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博贺港-沙扒湾海域渔业资源-
第十二章 雷州湾-湛江港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 雷州湾一湛江港海域渔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雷州湾-湛江港海域渔业资源
第四篇 近岸海域渔业生态系统模型与生态水平养护管理策略
第一章 人类活动对广东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北部湾渔业生态系统模型与管理策略
第一节 北部湾生态通道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北部湾生态系统发育特征的Ecopath分析
第三节 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动态分析
第四节 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北部湾渔业管理目标评价
第三章 大亚湾渔业生态系统模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模型的构建与结果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广东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
第一节 渔业资源增值放流
第二节 人工鱼礁建设
第三节 海洋牧场构建
附录1 广东近岸海域游泳生物名录
附录2 广东近岸海域鱼卵名录
附录3 广东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名录
附录4 广东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名录
附录5 广东近岸海域潮间带生物名录
附录6 广东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名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同一海域的不同站点头足类的渔获率也存在着差异,以海门湾、广澳湾的差异性最大,最高渔获率是最低渔获率的173倍,其次大亚湾、碣石湾—神泉湾和韩江口分别是34倍、8倍和6倍,以博贺港—沙扒湾的站位渔获率的差异性最小。 (二)优势种渔获率分布 柘林湾—南澳岛海域:在本次调查共捕获头足类6种,其中渔获率占总渔获率1%以上的头足类共有4种,杜氏枪乌贼和目乌贼为主要经济优势种。杜氏枪乌贼第一位,平均渔获率为1.35 kg/h和57.71尾,分别占头足类总渔获率的62.56%和尾数渔获率的85.24%。目乌贼居第二位,分别占24.45%和8.44%。此外,中国枪乌贼和剑尖枪乌贼的渔获率也相对较高。 韩江口海域:本次调查仅捕获头足类2种,分别为杜氏枪乌贼和目乌贼。其中,杜氏枪乌贼占绝对优势,其重量渔获率为1.46 kg/h,尾数渔获率为101.60 ind/h,分别占总量的91.82%和98.83%。目乌贼的重量渔获率为0.13 kg/h,尾数渔获率为1.20 ind/h。 海门湾海域:在本次调查中共捕获头足类7种,其中渔获率占总渔获率1%以上的头足类共有5种,以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的渔获率最高,两者的渔获量约点总渔获量的94.60%,占总尾数的87.86%,是本次调查渔获头足类的优势种类。 碣石湾、神泉港海域:本次调查共捕获头足类5种,以田乡枪乌贼的渔获率最高,占头足类总渔获率的45.86%;其次为杜氏枪乌贼,占头足类总渔获率的44.73%。尾数渔获率也是田乡枪乌贼最高,占头足类总尾数渔获率的61.46%;其次为杜氏枪乌贼,占头足类总尾数渔获率的35.70%。田乡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是本次调查渔获头足类的优势种类。 红海湾海域:本次调查共捕获头足类7种,杜氏枪乌贼、田乡枪乌贼和目乌贼是主要优势种。其中,以杜氏枪乌贼的渔获率最高,占头足类总渔获率的32.56%和头足类总尾数渔获率35.29%。其次为田乡枪乌贼,占头足类总渔获率的30.26%和总尾数渔获率的44.12%;其次为杜氏枪乌贼,占头足类总尾数渔获率的35.70%。田乡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是本次调查渔获头足类的优势种类。 大亚湾海域:调查共捕获头足类3种,杜氏枪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是本次调查渔获头足类的优势种类。在本次调查中,杜氏枪乌贼的重量和个体平均渔获率分别为5.52 kg/h和522 ind/h,胴长和体重分别介于9~117 mm和1.5~54 g之间。曼氏无针乌贼的重量和个体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38 kg/h和5 ind/h,胴长和体重分别介于84~98 mm和61~104 g之间。 伶仃洋海域:共捕获头足类5种,杜氏枪乌贼是本次调查渔获头足类的优势种类。在本次调查中,杜氏枪乌贼的重量和个体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28 kg/h和16.67 ind/h,最高渔获率出现于S10站,为1.77 kg/h。渔获的杜氏枪乌贼的胴长和体重分别介于27~110 mm和2.0~55 g之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策略 PDF格式下载



正在使用中,内容比较偏向广东海域,全面性需提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