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暴雨

汪勤模 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作者:

汪勤模  

页数:

75页  

字数:

54000  

内容概要

人类居住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威胁,众多学术组织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正在分析和研究对策。就是普通百姓也开始热衷于了解像厄尔尼诺、拉尼娜、臭氧洞、全球变暖等气象科学名词。为了使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科学,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人类乃至个人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出版了《气象万千》这样一套通俗易懂的科普图书,内容涉及所有的大气现象及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些天气气候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来强化人们的气象意识,了解气象,用好气象服务产品。 本套书共18册,图文并茂,理论与现象结合,阐述简明,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青少年及对气象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愿这样一套书能对读者有所裨益,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书籍目录

引子 诺亚方舟的神话 古代两对父子治水的故事什么是暴雨 从雨说起 倾盆大雨有多大 暴雨标准统一吗? 沙漠地区也有暴雨吗? 地球上哪里暴雨最多?暴雨的形成 暴雨之源——充沛的水汽 暴雨之触发——大气上升运动 天上“暴雨库”——积雨云我国的暴雨 火烧寮——中国之“雨极” 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 副热带高压与暴雨 暴雨云团暴雨利弊评说 暴雨洪涝不分家 黄金水道还是洪水走廓——简说长江 摇篮与忧患——简说黄河 期盼还淮河“玉带原貌” 威胁京津的海河 暴雨总是站在被告席吗?暴雨监测和预测 天气雷达——暴雨搜索器 气象卫星——歇雨太空监测器 长江中上游暴雨外场试验 黄河中游暴雨外场试验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 再造人间伊甸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暴雨 PDF格式下载



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人们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搜集气象知识以及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以此提醒人们时刻关注气候的变化,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科学界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年气象日的主题——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这一主题的确立还与2007年3月1日启动的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