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夏万里行游记

杨恕良 杨恕良 气象出版社 (2011-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杨恕良 气象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

杨恕良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生于成都,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在贵州省气象局从事气象工作40余年。由于工作关系,出差到过全国许多地方,那是“走马观花”。作为地理系的毕业生,我有平生夙愿,一定要周游全国,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广泛感受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领略人文历史的深厚渊源。退休后,我得以实现这一心愿,骑摩托车周游全国。1998年初我开始骑自行车周游贵州,历经四年的时间,行程11678千米,走遍了贵州省所有的84个县。2002年8月,时年65岁的我由自行车换乘摩托车开始华夏万里行,前后花了8年的时间,最南渡海登上西沙群岛;最北到达中国的北极村——黑龙江边的漠河:最西抵达中国和吉尔吉斯交界处的吐尔尕特;最东到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汇合处——“东方第一哨”黑瞎子岛,那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我的旅行走遍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区、市),行程约五万余公里。现将沿途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所见所闻及其轶事,撰写成《华夏万里行游记》。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在新疆境内乘汽车旅行的记录。第二章“雪域之旅”是2003年4月由贵阳骑摩托车到成都,因遇“非典”,直至当年9月“非典”解除后,才乘飞机去西藏的旅行,然后再骑摩托车返回贵阳的记录。第三至九章全都是骑摩托车旅行的记录。我骑自行车周游贵州全省各县,所写的见闻和感受,也作为最后一章,第十章收入本书。除第四章、第十章是跑单帮外,其余各章的旅行是与成都双流老年骑游队摩友一起完成的。第五章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新疆、青海、西藏之行,最为千辛万苦,在天山深处曾遭受飞石击伤,穿越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翻越阿尔金山,过三江源,翻越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一路上边走边治疗,直到抵达拉萨才基本痊愈。在雅鲁藏布江河谷,要不是队友及时带领我快速驶出危险地带,恐怕早已被泥石流淹埋!在金沙江西岸的工布江达县黑夜遇劫匪,若不是同行的藏胞司机奋力抵抗相救,被谋财害命的结局,也在所难免。在骑车经受了西部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洗礼之后,在我国的东部骑车旅行,那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了。不幸的是在内蒙古奈曼旗,一个小伙子突然间拐弯逆行向我狂奔而来,和我的摩托车撞个正着!如果他的车再偏一点撞着我,那肯定是非死即伤!这是我骑游以来,遭受的最危险的一次事故。我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旅行活动,曾得到贵州省内气象部门的一些单位和人们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在以后几章的骑游活动中,我自筹资金,几年来倾其所有,我购置了4辆摩托车,3台摄像机,3部数码像机,竭尽全力完成全国的旅行,将这部完整的约30万字的《华夏万里行游记》呈献给世人,了却一生最后的心愿。正当我为拙作的出版发行筹集资金犯难的时候,又是贵州省气象局领导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特此表示感谢。鉴于笔者的学识有限,书中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文笔绌劣之处,请读者多加包涵。 作者 2009年9月9日

内容概要

  《华夏万里行游记(2002-2009)》的作者杨恕良,是一位生长在巴蜀大地,就读于黄土高原,扎根于贵州高原山区,服务气象四十余载,具有深厚地理学基础、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科研实践经验的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华夏万里行游记(2002-2009)》共分十章,第一章“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在新疆境内乘汽车旅行的记录。第二章“雪域之旅”是2003年4月由贵阳骑摩托车到成都,因遇“非典”,直至当年9月“非典”解除后,才乘飞机去西藏的旅行,然后再骑摩托车返回贵阳的记录。第三至九章全都是骑摩托车旅行的记录。作者骑自行车周游贵州全省各县,所写的见闻和感受,也作为最后一章,第十章收入本书。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各地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名人、古迹、文物、风景、园林、物产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杨恕良:1937年6月生,196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贵州省气象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贵州省第五届政协委员。2002年回到故乡,参加四川省羽毛球俱乐部和双流县老年摩托车骑游队,以娱余年。截至目前,骑摩托车行程五万余公里,跑完除台湾以外的全囡所有省(区、市)。

书籍目录

序自序第一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到达亚洲中心/2初到阿勒泰吃闭门羹/3哈巴河印象/4返回阿勒泰气象局——宾至如归/5前往喀纳斯湖/6漫步在额尔齐斯河畔/6富蕴——新疆最冷的地方/7奔赴阿拉山口/8不到伊宁,不知道新疆之美/10重返伊宁/11特克斯怀旧/12重返昭苏/13霍尔果斯的联想/15库尔勒——新疆的第二大城/17献给一位农垦战士的歌/18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19到轮台古城/20穿越沙漠公路/21南疆最美丽的城市——和田/23从和田到喀什/24丝路名城——喀什/25吐尔尕特一我国最西边的高山气象站/26托克逊——全国雨量最少的地方/28吐鲁番之行/28第二章 雪域之旅飞抵拉萨/31到拉萨市第一天/32参观布达拉宫/33再游布达拉宫/35游览罗布林卡/35朝拜大昭寺和游八廓街/36访问藏族第一位博士/37西去日喀则/39参观扎什伦布寺/39朝拜萨迦寺/41访问江孜/43沿年楚河支流东行/44路过羊卓雍湖/45返回成都/45第三章 东方多瑙河之旅送君千里,终有一别/48凭吊将军山英烈/48由大西南辅助出海通道北上/50盐都——自贡/50游子归故乡/51悼亡友/52翻越龙泉山/54卢队长遇险/54到达国酒之乡——茅台镇/55免费观赏黄果树瀑布/56游滇池/57拜访三宝太监的故乡—一昆阳/58过北回归线/59当一回老外/59大理行/61勇敢的王大爷接连出事故/62翻越栗子坪/64雅安一自然之美/65附:东方多瑙河之行(长诗)/66第四章 海南、西沙群岛行到灵渠,并非心血来潮/71在贵州的最低点停留/72匆匆路过桂林山水到灵渠/73灵渠与秦始皇(上)/74灵渠与秦始皇(下)/75穿过越城岭通道人湖南/76一纸降书出芷江/77贵州的三件宝之一——玉屏箫/78西出贵阳到安顺/79在晴隆险遭不测/80摩托车出毛病/82在“马过河”过不了河/83访珠江源/84春城无处不飞花/84路南石林/86抵达滇黔锁钥之地/88到贵州省最西南角的兴义/89次日我驱车到兴义的泥凼看看/90安龙——南明永历王朝的栖身之所/91乐业天坑/92蔗田风光/93湛江——昔日的广州湾/94过琼州海峡踏上海南岛/95海口怀古/96琼海寻访红色娘子军的故里/98到了天涯海角/98文昌有一个中国最伟大的老丈人/99第一次去西沙群岛的计划落空/101返程第一天歇贵港/101柳州览胜/102最后一站——贵州独山/102终于登上西沙群岛/104第五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摘要/107出发/112松潘路上/113从松潘到毛尔盖一长征路上的遐想/114高山反应临阵减员/115进入甘肃的感慨/117进入青海省,夜宿黄河边/118直奔西宁/119沿青海湖北岸西行/119出车祸,骑友相助/121德令哈遇阻/122惊见海市蜃楼/123翻越党河南山游敦煌/124入疆第一站——哈密/125重游吐鲁番/127路过达坂城/128到达乌鲁木齐的联想/129参观新疆博物馆/130翻越天山冰达坂/131开都河畔会旧友/133穿越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135翻越阿尔金山,告别新疆/136茫崖纪行/137冷湖沙暴遇险/138过格尔木万丈盐桥/139翻越唐古拉山/141路过美丽的藏北高原/143拉萨朝圣/144胡天八月即飞雪——翻越米拉山/146西藏的“西双版纳”——林芝/147易贡国家地质公园遭遇泥石流/148几乎用生命换来的一张照片/149昌都街头遇新朋/151最艰难的一天——行车80千米/152摩托车全坏了——坐汽车打道回府/153夜幕下遇劫匪/153跨越金沙江/155过德格印经院/156翻越川藏公路第一高——雀儿山/156狂奔康定/157跨过泸定桥、穿二郎山胜利归来/158尾声/160第六章 迎奥运华夏万里行引言/162出发/163访陈毅元帅的故乡/164参观丰都鬼城/165马武遇险/166不该发生的事情/166参观刘少奇的故乡花明楼/168拜访毛泽东的故居韶山/169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170参观滕王阁/171从德安远望共青城/173庐山匆匆一游/174雨中游黄山/176浙江省第一站:衢州/177在奉化与“蒋介石”合影/178渡海踏上舟山群岛/180鲁迅故居、黄酒和病危通知书/181上海会见落叶归根的老同事/183一位队员大失荆州从苏州打道回府/1 85六朝故都览胜/186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188登泰山而小天下/189应邀参观山东摩托车越野赛/190踏上肥沃的黑土地/191从丹东远望邻邦朝鲜/192旧车换新车/192频出事故,被迫改变路线/194会见单骑神州英雄——武立志/196游览沈阳/197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199兴城与袁崇焕/200山海关的几个故事/202游北戴河/203久违了的承德避暑山庄/204万里长城系列游/205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206造访卢沟桥/207白洋淀一场虚惊/208拜谒白求恩墓/208一枕黄粱再现/209开封古城/210游古都洛阳/211雨后舂笋的少林武术学校/212南阳诸葛亮祠/213登上武当山天柱峰/214汉中——五斗米教的发祥地/215从广元飞奔回双流/216第七章 神秘的女儿国穿过二郎山/218泸定桥边的杨成武路/219康定跑马山/220翻越折多山/220遇上一对法国夫妻/221世界第一高城理塘/222走进三江并流/223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了/224到了虎跳峡小镇/225到达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镇/226三到丽江/228泸沽湖边的女儿国/229女儿国的末代王妃原来是一位成都美女/230大渡河的悲歌/232大渡河的凯歌/234第八章 福建行参观小平的故居/236摩托车坐上轮船夜游三峡/237三峡大坝到了/237到古城荆州/240登黄鹤楼/241过幕阜山入江西/242再上滕王阁/243到福建了/243游武夷山想到朱熹/244福州的八一七路、林则徐和萨镇冰/246厦门原是一个岛/248远望金门/249穿行在闽西老区/250红都瑞金/251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252大余找寻儿时的伙伴/253韶关丹霞山的奇遇/254路过粤桂交界处的贫困区/256阳朔山水甲桂林/257路过“三个走遍”的起点——独山/25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259川黔路上的七十二拐/259第九章 东北内蒙古行最后的一次长途跋涉/262从汶川地震的废墟上穿过/262从理县到红原/264第二次跨过若尔盖草原/265黄河“第一桥”/266在皋兰山上俯视兰州/267西夏王陵——神秘的东方金字塔/268参观银川电影城/270进入内蒙古第一天,惊慌失措与化险为夷/271黄河上的万家寨水库/272参观大同云冈石窟散记/273奈曼旗遇险/275孝庄皇后与科尔沁草原/276成吉思汗与王爷庙/277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278大兴安岭深处被罚款/279绕行500千米去漠河/280到了我国的北极村——漠河/280黑河——瑷珲条约的伤痛/282五大连池罕见的火山地貌/283再次骑摩托车光临哈尔滨/284依兰与靖康之耻/285摩托车抛锚,嫂夫人脚杆断了/286最后的目的地——东方第一哨和黑瞎子岛/288第十章 《千里高原走单骑》文章节选一个志愿者的万里行/291酒乡之行/295日记片断/297参考文献/305后记/306

章节摘录

2002年8月16日 到达亚洲中心 由贵阳出发,经过三天四夜的行程,终于到达乌鲁木齐。她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离四周的海洋都在2300千米以上。地理学家认为乌鲁木齐“地处天山之北,居四达之冲要”,占据的方位是“开天门闭地户”,扼制天山南北的咽喉要地。在乌鲁木齐西南约30千米处北纬43°41’,东经87°27’的地方树立有一个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新疆科学院地理所的老同学,特地开车陪同我到那里去一趟。我站在标志塔下,体验到置身于世界最大洲——亚洲大陆腹地的感觉。在广袤的大地上,傲立于亚洲大地的一极,听长风呼啸,任黄沙漫舞,一洲的风云在我的头上变换际会,一洲的力量在我的脚下汹涌平衡。这该是何等壮观,何等豪迈!目前旅游部门已看好这块“宝地”,各种旅游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公路旁边的山坡上“亚心欢迎您”几个醒目的大字,老远就映人眼帘。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亚心”绝对会成为乌鲁木齐继天池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 乌鲁木齐是准噶尔语优美牧场的意思。她有悠久的历史。西汉初年,牧居在乌鲁木齐的各部落多次遭到匈奴奴隶主的侵犯和蹂躏,汉武帝采取和亲的策略,联络西域诸国,建立了都护府后,才赢得相对的安宁。在唐朝,西域著名的军事重镇轮台就设在乌鲁木齐附近。唐代诗人岑参怀着以身许国、立功边塞的雄心,两次从征新疆,多次到达轮台。他用饱满绚丽的笔触,描绘出了边塞古城一幅幅壮丽多姿、景物奇异的画卷。读着他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古流传的诗句,使人产生热爱和向往边境之情。 上次我到乌鲁木齐是1959年,那年我还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从内地到这儿,立刻被五光六色的奇特民族风情所吸引,仿佛到了“外国”似的,那时的市区只有几平方千米,人口不到十万。时隔43年我重返故地,乌鲁木齐的市区面积已扩展到五十多平方千米,人口已达一百多万。 乌鲁木齐由于深居大陆,由海洋来的水汽经过长途跋涉和高山的层层阻挡,已是强弩之末,气候特别干燥,周围有许多荒漠戈壁,温差特别大,冬天乌鲁木齐的温度常常在-15~-20℃,最低可冷到-41℃,遍地银装素裹,滴水成冰。而夏天又多在35℃以上的酷热天气,今年夏天连续出现几天38cC的高温,酷热难熬,中暑者不计其数。 2002年8月17日 初到阿勒泰吃闭门羹 经过一夜的颠簸,在晨曦中到达新疆东北部的首府阿勒泰市。一出车站就径直前往当地气象局,只见大门紧闭,我抬腕看表,时针已指向9点,心想怎么还没有人上班呢?原来我忘记了新疆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有两小时,按当地时间才早上7点,当然不会有人来上班嘛。无可奈何,便到大街对面的屋檐下坐着,啃起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果,算是一顿早餐吧。不久看见一位女士走进办公大楼,凭专业知识判断,她一定是今天值班的天气预报员。待我用完早餐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略整衣冠,直奔三楼气象台。拘于礼节,便轻言细语地说:“请问你们局长在吗?”不料那位女士把脸拉得长长的,甩来一句:“今天不上班,你明天来吧!”我气不打一处来,又不便发作,压住内心的火气,又说:“我老远从贵州来,希望会见你们的局长。”旁边的另一位女士,一听我要见他们局长,更不耐烦,加大嗓门说,“请你出去!”我听到她的咆哮如雷的声音,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怎么?我是衣冠不整,讨饭的叫花子吗?我在贵州走遍了全省所有的气象站,从来没有这样的遭遇,才开始华夏万里行到新疆,就吃到这难以下咽的闭门羹,实在令人遗憾。一气之下,调头回到汽车站,直奔156千米外的哈巴河县。 2002年8月18日 哈巴河印象 哈巴河是新疆东北部的一座边境城市,从乌鲁木齐出发穿过700多千米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这片广袤无垠的不毛之地后,再由阿勒泰向西行165千米,便到了目的地。额尔齐斯河从阿尔泰山深处流来,沿途水草丰美,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色让人陶醉。 我初到这边陲之地,为安全起见,住在县武装部招待所,接待我的是一位来自陕西渭南县的退伍军官,他对我只身一人从贵州来到这里感到惊奇,说我有英雄气概。我说老兄过奖了,与老兄相比,差之远矣。你青年时代就随王震将军远征新疆,又屯垦戍边,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这块土地,迄今还在发挥余热,你才是英雄啊!他告诉我,这里和境外的边民都是哈萨克人,都通行维吾尔语。还有一部分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移居来的俄罗斯人,至于居住在这里的汉人,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两地的边民,历史上多互相往来,可是在中苏对峙的年代,是明令禁止的。自从苏联解体后,边境形势才彻底缓和,两边的人开始往来,走亲戚,做生意,旅游观光,热闹非凡。内地来这里的汉族同胞,过境外出去打工,帮他们种植蔬菜,大受欢迎,几年下来,收人数万元。和平安宁的边境,双方老百姓皆大欢喜。哈萨克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性格强悍勇敢,而又非常好客,你若到他们的蒙古包里,一定会受到盛情款待,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下他们的坐骑已由骏马换成了摩托车。穿梭于草原,来往在农田间的林荫大道上,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现在的哈萨克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他们也有了很强的商品意识。来到哈巴河县当然要拜访我的同行。他们告诉我,这里冬天的气温经常在-20℃左右,最低可降到-45℃,每年国庆节以后就开始大雪纷飞,额尔齐斯河也随即封冻,直到次年4月末冰雪才开始完全融化,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一年的雨量有100多毫米,这样少的雨量,在南方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新疆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算是多雨区了。由哈巴河向东的阿尔泰山深处,雨水还要多,所以那里是新疆的第二大森林区。这里的河流全靠高山冰雪融化补给,即使在夏天水温也很低,这里的冬天到处是一片银色的世界,人们经受过严寒的洗礼,他们的生活用战天斗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2002年8月19日 返回阿勒泰市气象局——宾至如归 到哈巴河,一切还顺利。返回阿勒泰市,抱着试探的心理再去气象局,如果又遭冷遇,那我算白来新疆一趟了。我到三楼局长办公室,但见一位中年女士,正襟危坐,在处理文件,看来她是局长无疑了。我不便打扰,站在门口等着,她示意请我在沙发上坐下,稍等片刻。一位男同志给我递来一杯香茶。他们两位对我的态度和昨天相比,有天壤之别,顿时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位局长处理完公事后,我向她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她说已经知道了,她是指自治区气象局已给她打来电话,对我来到阿勒泰考察表示欢迎。为了满足我的采访要求,她特地叫一位退休的高工和我交谈。这位老高工60年代毕业于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在这遥远的阿勒泰,扎根几十年,把一生都献给他的事业,我们都是同龄人,谈起话来格外亲切。话匣子一打开,我从他那里听到不少边疆的趣闻轶事,收获不小。我们两人谈到高兴处,我顺便问他,今天你们这么热情,昨天你们的人连门都不让我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马上解释说,几天前一位外地来的骗子,设圈套,骗走我们一位同志几万元,对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于是群情激愤,对骗子恨之入骨,对外来人更加防范,你刚好撞在枪口上,希望你能理解。P2-5


编辑推荐

《华夏万里行游记(2002-2009)》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旅游文化读物,内容丰富,涉及各地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名人、古迹、文物、风景、园林、物产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作者杨恕良广博的知识积淀和理论修养,精心细致的实地考察,认真负责的查阅文献,突出各地特色,选材典型真实,知识准确,趣味浓郁,文中辅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夏万里行游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