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怒江印象

高舜礼 中国旅游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中国旅游  

作者:

高舜礼  

页数:

2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怒江峡谷的游览观光为主,兼及民俗风情、逸闻传说、社会文化、风土掌故、历史地理等为一体的旅游、民俗、文化、休闲类图书。本书以流畅优美的笔触、以生动风趣的见闻实感、以有稽可考的方志史料、以靓丽精美的摄影图片、以简洁实用的旅游资讯,全面形象地揭示了怒江峡谷作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神秘、神奇和神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趣味性和参考性,尤其适于旅游、探险、文化、民俗、社会学人士参考,也适于普通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凭借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八次深入怒江大峡谷,对那儿的景观、民俗、社会、生活,有

作者简介

高舜礼,1964年6月生于山东。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调入国家旅游局,2004年初被选派云南省挂职。现为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副处长。 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宏观发展问题的政策研究,系该部门重要文稿的执笔人之一。专门参与了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中国加入WTO谈判中的旅游业政策的研究等工作。

书籍目录

怒江第 三江并流的大地 怒江无舟 人背马驮 民族少数为多数六库篇 州、县、镇三级同城 峡谷边城 交通一二三 木棉古渡 坐拥山城 兰花之高雅与凡俗 怒江鱼及峡谷饮食泸水篇 傈僳族入之起源的神话 封上列藩五百年 纷至沓来的洋教士 峡谷江畔的澡堂会 “四声部”唱响三大调 人文山水的峡谷风姿 薪火燃起希望之光石月亮篇 民俗最浓数福贡 古朴淳厚的婚俗 神秘陉异的蛊祸与蛊惑 人人都说美女村 温柔酒唇最醉人 亚哈巴的神话与恩泽 高黎贡山下的人文生态 亚坪飞瀑与雪原林海知子罗篇 先有怒族后有怒江 原始崇拜与万物皆有之“尼” 风水宝地老母登 尘封记忆中的知子罗 峡谷最佳览胜处 峡谷滚石大如屋 怒江之犬丙中洛篇 穿越原生态的山水画廊 人神共居的心灵伊甸园 仙女节与桃花节 双拉与茶拉 四季桶的“响水别墅” 登上互联网的丁大妈 琵琶肉、石板粑粑、狭拉 仙境翁里 千载不绝的茶马古道峡谷篇 壁耕与石田 峡谷席卷石棉瓦风 饮食传统与现实尴尬 安土重迁 至纯至朴之民风 赏心悦目有尺度 当众放屁非小事 怒江旅游资讯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薪火燃起的希望之光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近年来在中国大地常可看到、极富人情味的标语。这在怒江大峡谷的简陋校舍上,也是频频出现、屡见不鲜的文字。但是这里的教育依然很穷、求学的孩子依然很苦,它穷得让人心寒,苦得令人伤悲。 山高水险、居住分散、经济贫困,使怒江孩子受教育遇到很多困难。为了使地处偏远的孩子都能享受义务教育,全州兴建了600多所“一师一校”,这类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负责教所有年级的学生,当然,学生的数量不多,据说最少的只有3个。为了保障离家较远的学生上学,很多学校都设有学生厨房和宿舍。其中,属于教育部门认可的寄宿制学校,由公家出钱请人为学生做饭;未经认可的非寄宿制学校,则由学生自己在课间做饭。2004年5月16日,我在老窝乡银坡完小目睹了小学生自炊自餐的情景。 银坡完小坐落在老窝乡韦办瀑布附近,学校建在远离公路约5公里的半山腰,也是一条乡间公路的尽头,站在校门口可以看到山半腰的农田和山脚下的村落。登上10多级台阶,就进入了学校的大门,四边排列着校舍,中间是活动场地,还有见缝插针的绿化,给人简朴中透出整洁、贫寒中露出有序的印象。学校有1—6年级的7个班128名学生,包括少量学前班的孩子,他们来自附近数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最远的回家一趟需要爬山越岭几个小时,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需要住校,需要在学校自己做饭。 我们到这里的时间是10点半,正好是上了早自习和两节课以后,学生开始做饭、吃饭的时候。据老师讲,这一带的老百姓一天吃两顿饭,学校也是按照这个节奏开饭,上午是10点至11点半做饭吃饭,12点钟开始再上4节课,然后学生再做第二顿饭,饭后要上晚自习。在一个水泥砌成的水池旁,几个孩子正在择菜和洗菜,各人忙各人的;登上几级台阶,来到孩子们做饭的食堂区域,三个一堆、几个一伙的孩子正在忙碌着,或蹲着,或站着,有的择菜、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淘米,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见不到这个年龄段孩子通常应有的追逐、打闹、嬉戏。供学生们烧火做饭的是一间约40平方米的“大厨房”,靠两面的墙和房屋中间砌了几排简易炉灶,共有57个灶膛,供128个学生使用。孩子们有的单独“作业”,有的三两人分工协作,全都烧着木柴,冒出很大的烟。我间合伙做饭的小孩,她们(她们)或是邻居,或是亲戚,也有一些大孩帮小孩的。一位6年级的女孩说,从3年级就开始独立做饭了,弄一顿饭约需要半个小时;一个动作较快、站在墙根开始吃饭的男孩说,自己炒的菜好吃,并透出无忧无虑的神态;一些独立操作的孩子,需要先煮上米饭,然后再炒一个菜,严格地说实际上是“煮菜”,菜主要有土豆、豆芽、西红柿、扁豆、卷心菜、豆腐皮、豆腐等。为了把烟雾泄出去,墙壁上砌有若干十字形通风洞,透过这些个洞口,耀眼的阳光射进烟雾弥漫的厨房,在光线暗淡的房间里形成了几道光柱,光柱打在一个个幼小的身躯上,形成了令人心酸和心悸的聚焦。据说,现在柴火还不很旺,等会儿大家都进来做饭后,烟熏得要比这还厉害。我强忍着泪水,进入厨房拍了几张照片,等退出时已经眼泪盈眶了。试想,这般年龄的孩子如果生在城市,是会被当作“小皇帝”一样宠爱着,而在这里则需要完全的自理和独立了,这个反差不啻于天壤之别。 毕业于怒江师范学校、已有10年教龄的校长是一位富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他似乎看出我的疑问,也想对学校的条件作一番解释。他说,学生自己做饭在怒江州是普遍现象,银坡完小的条件相对还是较好的。当然,对于学校来说,也很想专门雇一人来做饭,但由于不是寄宿制或半寄宿制的学校,雇人的这笔费用无处开支,现在学校正在积极做这方面的申请。此外,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可以供给大米,有的则只有玉米面,有的能带来蔬菜,有的则没有蔬菜,如果混在一起吃饭也不大好说。他宽慰我说,自己当年上小学的条件比这还差,小孩只要逐步学着做饭,老师指导一下、大的孩子帮助一下,到二年级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独立做饭了。这大概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奇才”,但愿这些从小就吃了苦的怒江子弟,长大成人以后都有出息。 孩子们做饭煮菜所需的柴米油盐放在厨房旁边的一间储藏室。屋子不大,四周一圈靠墙搭了若干层的架子,每层架子上面放了很多木箱子、纸箱子、竹背篓,还有一些成捆的包装,这里面盛着学生一周要吃的东西,如包包菜、土豆、西红柿、米、油、盐巴,还有洗衣粉等生活日用品。做每一顿饭前,都要到这里来取东西;有时正做着饭,也需要临时到这里拿东西。校长说,要保证一星期的生活消耗,每个孩子大概需要背10公斤的各类物品,包括一捆烧火的柴。年龄很小的孩子是背不动的,就由家长背着送了来。一年级的杨老师说,这些孩子很艰苦,尤其是刚上学的小孩,还完全处在应该玩耍的阶段,就面临着必须进行生活自理,老师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经过这个艰难的阶段以后,小孩很快就适应了。学生住宿的条件也是艰苦的,所有学生住在三个房间里,靠校门口的那间是住年龄最小的,男孩女孩子住在一起,双层的架子床,不足一米的铺面要睡两个小孩;另外两间宿舍住大一点的孩子,一间是男生宿舍,一间是女生宿舍,由于人多,比较拥挤。尽管如此,这里的家长对孩子能进这样的学校很满意、很放心,遇到周末下雨,家长们多是接孩子回家或送孩子返校,他们离学校近的有两三公里,远的则是七八公里。 在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做饭和煮菜阶段时,发现还有个别小孩仍在洗菜、切菜。我看到一个正在慢慢切菜的男孩,以为他是由于作业没有做完、来迟了。他告诉我,自己做饭的动作比别人慢,每顿饭都是这个样子。我很钦佩他的诚实,衷心希望他的速度提高一下,以免每顿饭都落在别人后面。 银坡完小教师的生活条件也不太好,每人一间小厨房,上完课后要自己做饭;每个老师一间宿舍,如果家里来了亲戚,就要到附近农户家里借宿;在这里外出买东西很不方便,由于山路崎岖,一般不能骑自行车,要么骑摩托车,要么就搭拖拉机。但肖老师觉得这里的条件已经不错,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收入从不拖欠,生存条件和当地群众生活也好于福贡、贡山,不用为因家境贫困而中途辍学的现象发愁。校长更是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每年学校向学生收18元钱,用于购买粉笔、黑板擦等教学用品,剩下的钱用来搞校园绿化,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使校园美化起来;学校前边有一片桐树林,收了桐籽可以卖钱,去年价钱好,卖了700元,价格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两三百元,这些就是勤工俭学的收入。现在银坡完小在怒江州的教学质量名列前茅,被评为教学的先进单位,相信今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银坡完小在怒江州属于办学条件上乘的,很多乡镇小学要比这儿艰难得多。泸水县秤杆乡中心完小的校长给我看过一些小学校舍的照片,其破旧简陋的情状更是难于言表,如双麦地小学、海南古堵小学、阿尔大地小学、安子罗小学、王玛基小学、格河小学、打阳洛小学等,都是大山之中破败不堪的校舍和桌凳,那石棉瓦、篱笆墙、木板房,夏不遮雨、冬不避风,摇摇欲坠、危在旦夕。它们大多距离怒江公路很远,从乡里去学校需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打草驱蛇、扑打蚂蟥,有的需要爬过五六十度的山路走上一两天。对于长期生活在东部地区和城市里的人来说,怒江大峡谷的教育条件确实是艰苦,教育状况的确是落后,但与解放以前根本没有学校相比,这已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进步。秤杆乡1952年才有第一所学校,而如今全乡已发展到57所学校、140名教师、1700多名在校生。 教育条件的简陋和困苦是令人悲伤的,但这并不等于完全都是劣势,甚至恰恰相反,它培育出的学生吃苦耐劳、自强自立,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这种锐气和精神是一般城市学校所难以比拟的。秤杆乡双麦地小学教室门口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海南古堵小学厨房墙上写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是对这种艰难困苦的无声抗争和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怒江大峡谷小学生们艰苦自炊的点点薪火,点燃的将不仅是艰难的学海生涯,而是怒江经济发展和振兴的希望。怒江大峡谷美好的未来,真正需要他们去开辟和拥有! 瑞雪松风、飞瀑流泉,不仅为山中隐士、槛外高人所追求,即使芸芸苍生、世之俗人也心向往之、心陶醉之。据说,亚坪最美在深秋,但这早春之美已足以动人,不知最美之时当美之几何?亚坪的飞瀑流泉是驰名的,中外摄影家多有拍摄和发表。此次亚坪之行,我们可谓眼界大开、刻骨铭心!沿途所见瀑布不下十处,至于不好认定的就更多了,不得不赞叹“飞瀑流泉”一词搭配得巧妙。如做个简单的区分,那么大的为瀑布,远望如银河落地,近看似水幕狂泻,声势如雷;小的则为流泉,如溪如练,飞泻飘洒,金声玉振,潺喧口琴。在山路的一个转弯处,远远传来轰然而泻的巨瀑声,举头望去只有从山而泻的汹涌涧水,等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涧水漫过山路之后又坠下悬崖,生成了一处挂在路基上的水帘垂瀑。游人若要继续前行,必先通过瀑布上边被水漫过的山路,此等气势的确是对人胆量的检验。幸好被水漫过的山路中间,有若干散落凸起的石块可充当“垫脚石”,但如此跨越仍像业余人员走平衡木,左摇右摆、趔趄踉跄、心惊胆战,好在我们都勉强闯过了这一险关。此后,又经过五六处的飞瀑流泉,我们在一个较大的瀑布旁停下,前面是座孤零零的石头房,据说更大的瀑布还要往前一公里,那儿的景观还要更美。但看到积雪快要融化完了,蹉跎的山路变得泥泞,有些路段泥水汪汪,走在上面已像猪八戒穿越薄屎洞那般狼狈,于是决定把更美的风光留待下次了。但在返回到“垫脚石”路段时,由于融雪加快、水量加大,路上的石头已被大水淹没,有的只剩下一个尖顶,我左思右想、盘桓徘徊,包括鼓了鼓勇气,但觉得胜算概率太低。同行者中有一位性急的朋友,结果为勇往直前付出了代价,鞋子、袜子及半截裤腿全湿透了,也有被激流卷落悬崖的危险。这个情形警告我,逞匹夫之勇风险太大,还是应该老实点为好,于是就采取了最笨的办法,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斜背着相机包,赤脚涉水。浸料到这水竟然这般寒冷,简直就像冰一样,这种滋味恐怕大众旅游者是难以领略的! 下午4时,我们从亚坪开始下山。不一会儿,那挖雪修路、跋山涉水的疲劳很快就发作了,我在汽车摇晃颠簸之中进入了梦乡。后来,汽车被筑路的土石堵住了,在商量如何清理道路时,传来了一位山东民工的口音,这乡音一下子把我彻底唤醒了。他说自己是山东苍山人,这是与我同属一个地区的老乡,就如同怒江州下属的贡山与泸水。正当我为此兴奋并溢于言表时,同行者的一句玩笑话让我难受了半天“说不准还是一个逃犯呢!”我一下子沉默了,同时,头脑进入了快速“运算”和推断之中:山东苍山相距云南福贡3000公里,经济状况也明显好于这儿,如系外出打工为何选择此地?再者,山东苍山自古多豪侠仗义之土,也不乏强梁盗匪之徒,因此,潜入峡谷避难也是说不准的!但我内心希望他不是坏人,也只有这样,才不负我亚坪之行的美好记忆和心灵感受。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怒江在哪里?怒江大峡谷在何方?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的人并不多,因为那里很遥远,因为那里很闭塞!但如稍加提示,它在滇缅、滇藏的交界,它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它在横断山脉之间,它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它在三江并流世界遗产腹地,那你很可能就意识到了它的地理方位。那儿确实是一片过于神奇的土地! 大凡踏上这片土地的人,无论是世袭罔替的历代土司,还是近代纷至沓来的百位洋教士,无论是解放之初的中央民族访问团,还是文学艺术、影视创作人员,以及当今的商务、探险、科考、旅游者,无不赞叹怒江峡谷的特别与非凡!有人以野陆与神秘来比喻,有人以人类生态园来形容,有人以东方大峡谷来称谓,都难以说尽它的风流与雄奇! 怒江峡谷美在哪里?魅在何处?恩之再三,莫过于其神秘、其神奇、其神圣! 怒江峡谷的神秘,在那扑朔迷离、高深莫测。关山重重、边陲迢迢、峡谷阻隔、瘴气病疬,使解放前的怒江峡谷几乎与世隔绝,它1/2的地盘为土司统治,1/2的地盘为无政府的自由状态。有学者感慨。 “没有哪一个地方比怒江峡谷被外界误解得那样深”,原因就是缺乏人们的了解和认知。就在云南省内,也常遇到谈论怒江之士,看那侃侃而谈的风度,还以为他对怒江多么熟悉,其实他却从未到过怒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由于对怒江缺乏了解,加上它突出的地域特色,如那凶险无舟的怒江水、三百里沿江一条路、90%以上的少数民族、遍布村村寨寨的洋教堂,更使怒江充满了神秘之气。 怒江峡谷的神奇,在那超乎寻常的奇妙、神乎其神的魅力。长时间的与外界隔绝,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自然风物、民俗凤晴,闻之怪异,观之神奇。那冬春时节碧绿如蓝的江水,大声喧闹可惊扰降雨的听命湖,高黎贡山的亚热带雪原林海,庞大如屋的峡谷滚石;那延续千占的干脚屋、石板房、木楞房,峡谷江畔集体沐浴的澡堂会,四声部唱响的傈僳古歌;那人类起源创世的神活,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谈蛊色变的怪异传说;那已是历史活化石的茶马古道,风水宝地的老母登,“废城”知子罗,四季桶的“响水别墅”,丙中洛尽头的仙境翁里;那风情浓郁的民族节日,傈僳族的阔时节、怒族的仙女节、生殖崇拜的桃花节;那令人神往的美女村,登上互联网的丁大妈,馥郁飘香的峡谷幽兰,深受世人关注怒江鱼,追咬车轮的怒江犬,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在无尽的时空隧道里,怒江峡谷拥有了太多的回平常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神奇! 怒江峡谷的神圣,在那崇高而庄严的精神华彩,在那不可亵渎的诚敬情怀。神圣的评价不是笼统的对怒江峡谷,不是商旅游客走马观花的空感,而是透彻体验的内心灵动,是格物致知的禅悟体验。只要潜心深入怒江峡谷,就不乏神圣灵感的萌发和激动。那从青藏高原断然南折的横断山脉,缔造的不仅是三江并流的大地奇观,也显示了大自然雄奇不朽的创造力;那高高耸立的片马抗英纪念碑,不仅是纪念守七卫国的英烈之举,也昭显着脚下每一寸土地的神圣与庄严;那峡谷百姓对大自然的敬畏尊崇,不仅源于数千年原始宗教的教义,也显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籁之音;那世居民族虔诚的信仰信念、淳朴的民风民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虽不等同于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但与信仰危机、追逐名利、物欲横流相比,这种人生哲学也不乏神圣之气! 神秘、神奇、神圣,是怒江的三个特色,是观察怒江的三个阶段,也是体悟怒江的三个层次。这是一个逐步递进、演化、腾跃的过程。未接触怒江之前,怒江是神秘的;接触怒江以后,怒江是神奇的;深入接触或感悟怒江以后,怒江又是神圣的。或许有人会说,神秘、神奇、神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随意套用到每个地方,其实很不然。凡是有过最起码旅游阅历的人,只要他神智健全和感悟常态,就会深有体会:一些足迹未及之地,是陌生的,但不神秘;当亲自踏上那片土地,可能是司空见惯、似曾相识的,但并不神奇;当深入了解以后,不仅难以产生美好的体验,反而后悔到此一游。因此,不少人戏谑,旅游是“不去遗憾,去了后悔”。这正说明,神秘、神奇、神圣之难得与可贵! 朋友们,请到怒江来!唯有到此一游,方能领略神秘、神奇、神圣之真谛!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怒江峡谷的游览观光为主,兼及民俗风情、逸闻传说、社会文化、风土掌故、历史地理等为一体的旅游、民俗、文化、休闲类图书。本书以流畅优美的笔触、以生动风趣的见闻实感、以有稽可考的方志史料、以靓丽精美的摄影图片、以简洁实用的旅游资讯,全面形象地揭示了怒江峡谷作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神秘、神奇和神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趣味性和参考性,尤其适于旅游、探险、文化、民俗、社会学人士参考,也适于普通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凭借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八次深入怒江大峡谷,对那儿的景观、民俗、社会、生活,有密切的接触和感受;搜阅了大量方成、史料、期刊、对当地历史、掌故和社会现象有一定把握,避免了一般游记、体验、实录类书刊的平庸和浮浅;对当地人士的大量访问,对当地出版物的充分阅览,不仅搜集了一些风土、民俗、传闻、逸事,也收到了立足前人、扬长避短之效。  迄今为止有关怒江峡谷的最具观赏性、文化性、知识性的高品位图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怒江印象 PDF格式下载



这一套书都很不错啊!值得一看噢


图文并茂的一本书。介绍怒江比较详细,看书的封面就知道是对怒江文化与风俗的介绍。书的最后介绍了当地交通住宿资讯,注意是05年出的书,资讯可以自己重新发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