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背包旅游理论与实践

朱璇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

朱璇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学术前沿丛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水平特色项目“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果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旅游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国家确定的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大政方针逐步落实,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显现.“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已经成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届时,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人均出游2次;出境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三大市场旅游者总量将达30亿人次左右。当前,旅游业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成为扩大就业领域、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旅游也成为城市与区域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名片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旅游从过去富人的权利,变为每个公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白天逛大庙,晚上睡大觉”的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和奖励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与旅游关系密切的会展产业、邮轮邮艇产业、文化娱乐业等也蓬勃发展。此外,旅游企业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酒店的集团化经营、分时度假产品的开发、旅游电子商务等。中国旅游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趋势和新业态也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去探索新形势下的发展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更加健康、更加快速地向前发展。实际上,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旅游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区域与景区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活动环境管理、旅游风险管理等都己成为旅游产业发展链上的各个重要环节。旅游学科也逐步扩展成为涵盖经济管理、环境生态、社会人文和信息技术的学科集成。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导论,开篇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背景,阐明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通过文献综述回顾背包旅游研究的进展,从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背包旅游的已有研究进行理论审视,总结和提炼有关背包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并指出其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章确立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四章首先界定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的定义,厘清背包旅游者与其他类型旅游者的区别;然后从国际范围内考察背包旅游发展的历史,分析其空间格局和基本规律,进而过渡到对国内背包旅游实践发展的回溯,归纳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目的地空间分布特点。本章最后一部分比较国内外背包旅游发展的不同特点,指出两者在历史背景、旅游流向和产业引导上的差异。第五章是本书的关键部分,该章利用国际旅游组织和作者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对背包旅游的主体——背包旅游者群体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主要针对两大群体进行分析:一为国际背包旅游者(包括旅华的国际背包旅游者);二为国内背包旅游者。从人口统计和社会行为两方面将两者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第六章根据第五章的分析结果,阐述这一群体的战略价值,也即背包旅游对中国的总体影响,揭示背包旅游者的市场性及其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意义。第七章是本书的又一核心部分,把对背包旅游目的地影响的讨论,从第六章的整体影响,缩小到对一个特定背包旅游目的地区域的个别影响,聚焦于滇西北的虎跳峡地区,以该地区的徒步旅游线路为案例,对背包旅游者作用于当地社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第八章是前述实证研究结果的最终落实,架构我国背包旅游建设的支撑体系。第九章归纳本书研究成果,并提出更待研究的问题。该章对研究成果的归纳不止停留于对每一章基本论点的概括,而是将所有章节串联思考后,提炼出的结论。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第一节 文献检索方法和过程 第二节 已有研究的回顾 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第四章 背包旅游发展的中外比较 第一节 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 第二节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状况 第三节 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的状况 第四节 中外背包旅游实践发展的比较 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背包旅游者的群体研究 第一节 国际背包旅游者 第二节 国内背包旅游者 第三节 中外背包旅游者的比较 第四节 小结第六章 背包旅游者的战略价值 第一节 背包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经济意义 第二节 背包旅游者社会行为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第三节 小结第七章 背包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 第一节 案例的选取 第二节 虎跳峡地区背包旅游发展的背景 第三节 虎跳峡地区背包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四节 小结与思考第八章 背包旅游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背包旅游支撑环境建设的政府战略 第二节 背包旅游支撑环境建设的行业策略 第三节 小结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附录 一、《孤独星球》2005年的问卷调查 二、国内背包旅游者的调查问卷 三、旅华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调查问卷 四、专家访谈录(部分) 五、背包旅游者和其他自助旅游者访谈录(部分) 六、与虎跳峡当地居民的主要访谈结果记录 七、虎跳峡徒步线路手绘图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因此,在消费能力上,国内背包旅游者强于国外背包旅游者。当然,以上三个指标的比较也可能说明中外背包客的消费模式不同:国际背包旅游者最热衷花钱之处在于探险类旅游项目上,而不是住宿和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上。中国缺乏有吸引力的背包旅游产品,也可能是外国背包旅游者预算较低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外背包旅游者消费水平或消费模式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工,中外背包旅游的起源不同而引发的观念差异国外现代背包旅游起源于嬉皮士和流浪者,他们无固定收入,居无定所,旅游方式简单而随意,带给西方当代背包旅游者的概念是“穷亦可游”。“工作着的假期”等制度也使国外背包旅游者的“穷游”成为可能。中国的背包旅游伴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而兴起,是都市中产阶层的一种另类生活方式,这基本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是一项“烧钱运动”。中国的背包旅游者比国外背包旅游者更注重装备,背包旅游更多在户外宣传的商业控制中展开,Gorc-tcX冲锋衣裤和徒步鞋等“行头”虽然昂贵,但仍受背包旅游者追捧。这种由背包旅游的发展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他们对自身“背包旅游者”身份的界定上。调查中,许多国外符合背包旅游者特征的背包客不愿意被称为“背包旅游者”,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背包旅游者是从“嬉皮”演化而来,具有一定的贬义或者过时意味;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一些国家的背包旅游已经被极大地商业化,甚至有大众化的倾向,自称为“背包旅游者”已经不能彰显其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许多人宁愿被称为“旅行者”而非“背包旅游者”。而在中国,“背包旅游者”基本上是一个敬称,许多符合背包旅游者特征的旅游者认为自己还够不上背包旅游者的“级别”,因为他们不是每次出行都从事徒步、露营等活动,背包旅游者应该是行必带帐篷睡袋的户外“自虐”者。事实上,相当多国内自定义为“自助旅游者”的人应该被纳入“背包旅游者”的范畴。2.背包旅游者年龄和职业结构不同而引发的消费能力差异由于中国的背包旅游者整体年龄偏大,职业专业人士比国外背包旅游者的比例更高,因而消费能力更强。最多年龄段的中国背包旅游者为26—35岁,他们收入较丰,家庭负担轻,属于中上等预算型旅行者居多。

后记

在我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好友怀孕并生产了。眼看着她的孩子呱呱落地,而我的论文却路漫修远,心有感伤,孩子的母亲反来安慰我道:撰写论文绝不是一件比生孩子更轻松的事。论文写罢,对此话深以为然。在这最后几天几乎彻夜不眠的写作阶段,我对很多词语有了新的感受,比如,何为癫狂。很难想象如果当初没有选择这个令我热血澎湃的论题,我该怎样完成我的写作?在苦寂无边、深居简出的日子里,对浪迹天涯的向往和对苦旅乐途的回味时时漫溢,支持着我坐下来,写下去……要知道,对于一个习惯用脚丈量大地的人来说,旷日持久、足不出户的深耕细作是极难忍耐的。好在,尽管以巅峰的癫疯状态收尾,但是我终于熬过来了!之所以能熬过来,离不开我身后强大的后援团。导师汪宇明教授从本文定题、提纲确立到最后成文,一直给予持续的鼓励与鞭策。论文修改期间,导师更是对本文字字斟酌,反复推敲,其严谨求实、追求完美的精神和举动,令我震撼。导师的敦促和勉励是我得以按期完成博士学业的重要力量。张友生老师也为我这个成天奔波于两个师大之间的匆匆学子提供了很多支持。可以说,他们为我的求学构建了基础的“支撑系统”。论文前期开题时宁越敏教授曾为论文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宁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广阔视野使我高山仰止。本文雏形时曾受教于白光润教授和朱海森副教授,他们都从百忙事务中抽身,对文章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的意见,令我感动非凡。与黄晨熹老师虽未深交,但是他讲授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此外,要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曾刚教授、谷人旭教授、吴永兴教授、汤建中教授、冯学钢教授、庄志民教授,复旦大学的夏林根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编辑推荐

《背包旅游理论与实践》是杨卫武编写的,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背包旅游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国内难得一见的背包旅游(青年旅游)的一本书对于我目前关于青年旅游的研究十分有帮助


国内难得的背包旅游学术研究著作,内容很值得看,理论结合实际,很有料。


作者对国外背包旅游研究的综述很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