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近看许世友

李文卿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1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文卿  

页数:

291  

字数:

18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实叠印历史的笔法,较为集中地再现了许世友上将1967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至1985年去世前的一些主要经历,包括在动乱岁月同林彪、“四人帮”之流进行坚决斗争,致力于稳军安民护国,及在离职后家居耕读,保持老红军本色等富于传奇色彩的动人事迹。作者赁借近距离观察的优势,饱蘸真情实感,着力状写我党我军这位著名战将忠通双全、胆识兼备的军人风骨和性格特点。笔下皆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取材翔实,表述朴实,可以说,写出一个真实的许世友将军。

作者简介

李文卿 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上将军衔,现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牟平人,1930年5月出生,194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入伍。曾参加解放兖州、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历任排长、指导员、干事、助理员、秘书、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窨要革谁的命?第二章 有了尚方宝剑,决不手软第三章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第四章 身在大别山第五章 心绞痛又犯了第六章 毛主席没有忘记他的爱将第七章 下榻中南海第八章 回南京抓“大联合”第九章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第十章 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第十一章 越升官,越仗义第十二章 种粮和挖煤第十三章 清查“五一六”第十四章 步入庐山风云第十五章 惊心动魄的14天第十六章 “九一三”后事第十七章 庐山写信后反劲第十八章 调任广州军区司令第十九章 在南京度晚年第二十章 撰写回忆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明捧暗棒,蒋部长委实作难。 尽管有毛主席保,那伙人排除异己、整倒许司令的祸心并没有打消,只是不得不收敛一下,变换了另一种口蜜腹剑、明捧暗棒的手段。 许司令住中南海时,杜平政委也带一个班子在京西宾馆修改军区党委《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错误的检讨报告》。已改了几稿,军区司令部军训部蒋科部长和我联系,要送许司令过目。 这个报告是呈报中央的,各大军区皆无例外,都很重视。我马上作了安排。 在许司令的宿舍兼办公室见面。寒暄几旬,讲了讲家里的情况,蒋部长呈上报告文稿,请许司令审阅。 许司令看得很仔细。看着、看着,眉头紧锁,面色阴沉,本来就不苟言笑的一张黑脸显得更难看了。我暗示蒋部长等人不要多讲话。 “谁叫你们这样写的?”许司令把稿子往桌上一摔,“还执行了反动路线!镇压了革命群众!我没有镇压革命群众,我要他们抓的都是坏人。军区内部一些人下放,是他们违反纪律,我执行纪律有什么错?哪个执行反动路线、镇压革命群众,哪个检讨!” 蒋部长等他发过一通火,抓个机会说:“我们回去向杜政委报告,按许司令的指示修改。” 从屋里出来,蒋部长说:“老李,到你办公室坐坐。”刚一落座他就发起了牢骚,说自己从没遇到这么难办的事,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一个劲叨咕:“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蒋科是“38式”干部。抗美援朝时是尤太忠师长的参谋长。“文革”中结合为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兼政工组长,能文能武、会讲会写是出了名的。把他难成这个样子,真是非同一般之难了。 蒋部长苦着脸对我讲,这个稿子第一次送张春桥看,他说调子太低;第二次送给他看,他说还不行,要提高;第三次送给他看,他仍不满意,说越改越差,检讨不深刻,上纲不够。拿给许司令看,也不满意,说上纲太高。 “到底怎么改好呢?”委实是难为了蒋部长。 这不是文字官司,这是“文革”中两个营垒、两种动机的碰撞与交锋。文痞张春桥暗里较劲,要用笔杆子杀人;不善舞文弄墨却不乏质朴的政治机敏的许司令心明眼亮,决不上他那个纲,不入他下的套。一个要乱军篡党夺权,一个要稳军安民保国,写到双方满意,岂不是要水火相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近看许世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