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行漫记

[美] 埃德加·斯诺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6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

[美] 埃德加·斯诺  

页数:

365  

译者:

董乐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出生于1905年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在堪萨斯城的《星报》和纽婚的《太阳报》崭露头角。后来他在开往外洋的货船上当了海员,历游中美洲,最后到了夏威夷,仍然为美国一些报纸供稿。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热河抗战。以后他到北平的燕京大学供职,同时学习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产生了冒险进入苏区采访中国红军的想法……关于斯诺这个人,他的第一任夫人,也是《续西行曼记》的作者威尔斯说:“他个子很高,很潇洒,有一双明亮的棕色眼睛和长长的睫毛,他行为自在,从不激动,不发脾气,他什么都那么从容不迫地干。他喜欢中国。”
斯诺有关中国的书出版了十多部,有几部非常重要,他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1970年10月,毛泽东同斯诺进行重要谈话,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问中国。
斯诺因患癌症,于1972年2月15日在他瑞士埃辛斯村日内瓦湖畔的家中去世,终年66岁。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中文重译本序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汉代青铜 四 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围剿” 二 举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五 人生五十始!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行漫记 PDF格式下载



《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结尾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发展起来,由这支力量领导的中国革命成为西方中国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被介绍到国外,埃德加•斯诺无疑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他实地采访,拍摄了大量图片,以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成长的历史,揭示了中国西北地区三十年代的社会面貌,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发表了关于毛泽东的一系列报道并出版了《西行漫记》(又译《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用真实的笔触向外界介绍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实践活动。其中毛泽东本人对斯诺的自述,是关于毛的身世最早的资料之一。即使不完全准确,但因为它反映了毛泽东本人对自己过去的看法,所以也是尤其引人注目的。毛泽东及其同僚是一些满怀信心甚至愉快的老练革命家。他们那种朴实的恳切态度以及对农民事业明显的献身精神,在《西行漫记》里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个版本采用了董乐山的译本,同时增加了几篇纪念斯诺的文章和他的生平著述简表,并配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


我看此书的心情其实和作者也差不多,都是希望真实的了解30年代在延安到底发生着什么,以及这些事对后来历史的影响。

虽然此书如雷贯耳,但真正读起,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斯诺的文笔和评论优美精到,客观幽默,使这部书在如今读来,特别是那段历史已经不神秘的情况下,依然令人感到新鲜和惊喜。无疑,斯诺在感情上是同情和赞赏红军的,整部书充满了这样的情绪,但这不影响他理性的分析当时局势和国共日三方的选择,他的见解,如今看来几乎都是对的。他使我对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如何维系苏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有了更明朗的认识,无疑他的全面的知识使其观察很是细微准确,这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因为太有名的书了,评论者甚众,我就不多评论了。我觉得本书最重要的是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苏区在30年代是如何维持了工农经济的运转,包括土地改革、货币、合作社、工业生产、进出口、教育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其中很多做法实际在49年后仍发挥作用(事实上,我对30年代苏区经济政策选择的高效和实用感到震惊)。

第二、苏区对人民和军队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教育,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是什么因素使得千万战士能够坚持参加红军而不是国军。斯诺显然看出了政治教育的片面和过激,但承认其实际效果相当成功。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其他的因素,特别是和土改及经济因素的相关。

第三、当时共产党(也包括国民党)的政治选择和背景。显然,斯诺看来,36年,中国共产党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帮助国民党实现一次民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

第四,西安事变后各方选择的政治原因。

书中,斯诺的某些跨时代的评论,令人也不觉一乐。比如他进入苏区后,感叹一句:“在中国,真是任何事情都能办到,只要你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办”(呵呵,多么深刻!)。又比如,“分配土地只是被看成建设群众基础的一个阶段,以夺取政权....之后,集体化就势所难免”(呵呵,多么有预见性呀。)斯诺对李德的评价也不错,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不能完全归过于李德的战术选择,而首先是由于蒋介石改变了前四次的战术选择,“实际上无法相信,不论由哪个天才指挥,红军在遇到了在第五次围剿那一年所遇到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后,仍能胜利归来”。无论斯诺的评价是否正确,这些都为我们思考历史提供了更多的侧面。

最后说两个我颇纳闷的细节。一个是书中插图上徐海东的照片上牙齿齐全,笑容灿烂,而斯诺文中却不断地强调他掉了两个门牙,真是让我纳闷。第二个是封二上简介说斯诺出生于堪萨斯州的贫苦家庭,当过农民。而在他妻子的介绍以及他本人的大事表中,显然看不出这点,他的父亲开办了一个印刷公司,他似乎不可能当过贫苦的农民。让我觉得这个简介是不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故意把斯诺拉进了贫苦人的队伍?实在需要再考证一下了。


订购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送货速度很快,不到24小时就到货了,算是速度最快的一次了。以前一直想买这本书的。我看了一部分,内容比较客观,将周恩来称作“造反者”,1919年为领导学生运动还坐过一年牢,出狱后去了法国、英国。与斯诺第一次见面,他说的是英语。与周相比,毛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斗争者,斗争的对象是从他父亲开始的,由此尝到了斗争的胜利果实,不断成为一个彻底的斗争者。难得的是书中有斯诺记载的毛自述的一段经历。他的家里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为他娶过一个妻子(好像是20岁的)。其余的看完再评。


西行漫记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如今教到长征的课文,不禁被红军所感动,很想知道长征的来龙去脉,又不想去读枯燥的历史资料,选择了西行漫记,真是被我选对了,斯诺非常客观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绝没有歌功颂德,反而更加令我感到!


斯诺的这本书,我想是新闻学学生必看的一本。我本想把斯诺的《西行漫记》和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都买下来,可是没有后者。我希望当当能有这本书,古老的书,但却有着依旧散发光芒的知识。


西行漫记,让大家都来体味这段特殊历史的中国,受益匪浅!


现在流行所谓的解构,似乎要颠覆以往的一切,无论真伪,西行漫记是我儿时的红色记忆,当时只是喜欢,现在读来更多的还想去验证。好书的评论无需我在这赘言,但我还想说,人活着还是要有精神的,无论物质如何,这样的生活才会幸福,才会快乐。


这本书也是我借来看完后专门买来收藏的。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革命史略有了解,但是很零散表面。这本书对于这段历史有一个非常具体深入的描述和分析,让我们真正了解到那个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红色革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年轻的革命者们所信仰的东西的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非常感动。作者不是一个一般的记者,他的水平太高了。虽然他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红色革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因而能和我们的领袖有深入的对话。并且对于一个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存在下去,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国内的同类书都没有这样的高度。另外,文笔的优美和作者的幽默也是一种附加的享受。因此,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好都看看这本书。


这部书有一些有趣的历史:
它一出版就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
它一出版就经久不衰,驰誉全球。
它一出版就影响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它一出版就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民投深于社会变革中。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我们好象丢了好些东西,我们应当将它们找回来。让“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斯诺先生和他的《西行漫纪》永垂不朽!


这次先看完了王树增的”长征“,又买回”西行漫记“,重温以前的历史。


收到书后在车上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包装,急着翻开了书的第一页。我很想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在驱使这个西方人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的来到中国,去探寻这个迷一样的东方古国。在书中的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中,斯诺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也是所有西方人心中的疑虑。中国***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领导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他们坚守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很多的疑问让斯诺出发了......书中,斯诺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关注着他所看到一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他一路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了下来,让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那段历史,也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该书文笔优美,纪实性强,值得一看!


斯诺在这本书中还原的当时红色中国的情况,对于学习近代史很有用,而且更加的详细,更加的让你感触到,历史长河上的那些伟人巨子,其实也有他们和我们一样“平民”的一面,这让我不再有那种对于他们很陌生的感觉,而是觉得他们是真实存在,真正的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自己。


其实《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更加准确、贴切、客观。这是一本真正的红色经典书籍,而且是老外写的,是一个被毛主席成为外国朋友的人。 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若干年后再读一遍,感受颇多。毛主席最经典的照片就是那个时候照的。虽然说作者有红色倾向,当时文章的内容确扎扎实实,公证客观,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分析和判断的很深刻。可以让当下的人们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以及苏区。非常难得。


斯诺对于红色中国的兴趣促使他来到中国,他的细致观察和笔触使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风云人物在斯诺的笔下如普通人一般的栩栩如生,他的写作笔法值得现在的新闻媒体学习。


喜欢历史 通过历史你能看到未来 在今天看到历史的影子。看过另外一本美国人写的毛泽东传 看了两遍后 发现从外国人严重看中国的人和中国的事也是蛮有趣的 他们的纪实方式也很好 不乏大手笔波澜壮阔 也能见细小处的一颦一笑 历史就真实的在我们眼前演绎着 有时也能让我热泪盈眶 有时也能让我们会心一笑 为人的幽默 智慧 才略都一一呈现 推荐AAAAA++++++


真实客观的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斯诺--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


装订良好,字体大小适合。译文流畅优美。非常喜欢这本书,很快就被吸引了。红色中国虽然艰苦,大家却热情执着,充满了希望。纪事真实,富有西方人的幽默。描写毛主席,周恩来,邓发,红小鬼都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好书,推荐。


一个外国人由不相信红军,到最后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可见毛主席的革命军队的巨大魅力。


这个名字埃德加.斯诺很熟悉。作品基本家喻户晓,深刻反映了我们曾经的一切,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优秀战士。


红书读后感,所以选了这个,真心不错,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革命,更加客观,更加真实


作为一个外国人,斯诺是红色的。希望他是客观的,真实的。我是当做真正的历史来看的。本书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历史了。


外国人笔下的中国革命,当年很多外国人就是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革命的


有空就会好好阅读,了解历史了解战争,了解外国人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SNOW先生非常著名的书,以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中国那段特殊的时刻,不涉及政治立场,更为客观,也更加真实,个人认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终于买到了,了解一下那个时候的红色中国,从一位外国人的笔下!


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 值得阅读


内容真实的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程,值得阅读,希望大家认真品读。


文笔优美流畅,作为报道性文学,写作技法很高。


买来再读已经是读过此书很多次了,每次读感觉都不一样。斯诺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消息,并且是以第三方公正的角度,从中看到为了理想的一群人的众生相!


外国人写中国,客观且真实,值得一看!


读完书之后便会发现,实际上斯诺当年去陕北不过是斯诺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探奇欲所使然,就好比现在某报的记者深入塔利班内部采访一样。结果某些人却一厢情愿将其视为老朋友或海外代言人,真是可笑。


从外国人严重看到中国共产党的种种,精神、意志和所表现的民族精神。红色刊物的首选精品之作。


我买这本书一是为了收藏,二是给我那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爸看。其实这本书我在二十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就看过了,当时就觉的非常好,俗话说没有比较就不能说好,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一本类似的叫《地球的红飘带》,哪位有兴趣也可以观赏一下,嘿嘿嘿,我不敢说它的坏话(估计应该算主旋律图书),反正浑身都是鸡皮疙瘩,明明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走麦城,说的好听点叫“战略撤退”,写的好像是一次“胜利大游行”一样……。还有一点,请大家注意书里面的插图,红军主力穿的比现在在城市路边翻垃圾桶的叫花还要破烂,基本上没有统一的军装,看看现在的电视里的红军,崭新的军装,洗的干干净净,那天我瞟了一眼电视,跳出个游击队员,包着雪白的头巾,腰里别着个贰斤半,敞开着白衬衣,领子雪白雪白,一尘不染,就差打根领带了!


在看了电视剧《长征》后,决定一定要买此书。而这个决定的确是明智的。它让人更加有抱负感。也很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特别是毛泽东青年时的经历,让人看了很有感触。


一个外国人的客观表达——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必然的胜利


再次看还是觉得很精彩可以想见作者当时采访和写书时激动的心情唯有那种心态下写出来的东西才富有生气吧叫人很向往那个年代的延安


读这本书,只为了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毕竟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听党自己说自己。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审视记录。 某位老师培训的时候提到了这本书,又燃起了我看这本的情绪,刚下订单 很期待。


从不同的视角看红色中国,也许会有别样的感受。好书,值得一读!


很喜欢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小的时候就很神往,成人以后很喜欢这方面的书用于指导工作和学习。神奇的延安,神笔斯诺。


美不胜收的红色笔记,曾经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那段中国历史,值得一读


本书较客观地反应了中国当时的情况。


一切都很好。质量,速度,内容,外国人看中国的那段历史,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最近一直看这本书,看看老外眼中红的红色中国什么样


很好的一本书,客观地描述了当时红色政权下面的中国现状


一直很想买的书,看老外神游红色中国


很早以前,那是在青春岁月,读过这本书,激动地好几天没睡。现在再看,有一些不一样的沉重,苦难的中国,为什么很少有过百年以上的安宁?


这是一部让你很好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好书,受教育


上大学时在图书馆读了一遍,文字优美,故事记录完整。


这门书,让我知道当年红军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很早有过一本,丢了,重新买一本看看。应当说是经典作品,是名著。可以真切感受到70多年前的那场斗争!斯诺先生是很有胆量的,能深入到当时的红区,采取土匪,真的让人佩服!


只有在镜子中才能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斯诺身为非国共的第三方,他的作品无疑是独立的,而这恰恰是现在文学界所缺少的。


虽然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这本书仍受感动,我们的老一辈为了理想流血流泪。真希望现在的父母官每人必须认真读这本书,如果真能这样,中国之幸,百姓之幸!


纪实性新闻著作,写的很好。


书质量很好,当当一贯的,赞!斯诺写的蛮客观的。值得一读。


看了这书发现我中华人才是天底下最崇尚自由精神的人呢!多少人为了理想,不求所谓名利,追寻着幸福感,从而走上自己选择的道路。


现在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再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国共历史时期!


中国发展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日子


揭开新中国重生的艰难过程……


很喜欢斯诺,也喜欢这本书,


对于斯诺来说是当代史,而且是以旁观者来看的,和其他后人写的有别样的感觉。


拿到书的时候本来还失望一下下,因为这书的外皮实在是有够老土的,但看了内容以后就开心啦,后悔怎么没早点买来读,这书写的真的很有意思,比现在那些所谓的声称历史也可以很有趣的老师写的强多了,经典就是经典


现在读历史,真实了解过去,好感人。


果然是一部好作品


不过有些对我们领导人比较客观幽默的描述好象给删除了(我看过英文版)例如,朱老总在参加革命之前曾经有过几个小妾,抽过大烟等等


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把长征展现的很好。


建议新闻同行们都读一读


对于新闻和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一读


看了,不错,真实


感觉看得太晚了,没有早点看。虽然还没有看完,但书中的文字打动了我,震撼了我,让我对原来的社会情形有了更客观、更真实的认识,受益匪浅呀


果然是要这老一点的版本好,历史老师也推荐说老一点的好,看着真实自然一点,好书,里面附的旧照片看着很不错


很客观的评价了那个时代的往事,很感动,比较真实


真实的长征


毕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你可以鄙视现在的世风,但绝对不能忘记历史,以史为鉴,可以明心啊。第二,斯洛的文章写作技巧,真的非常高超了


洋人眼中的共产党人,是一群真正爱国,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才受到广大穷苦大众的拥护,真希望现如今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人,重新看看自己的奋斗历史,过去是怎样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经典红色著作,了解那个战火纷飞,又激情澎湃的年代


毛泽东的青少年生活,也一览无余


读了一些,买回家朋友看的比我多,他这种不爱读书的人都读,应该还不错吧


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尤其是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一下那段让人激情燃烧的年代。推荐。


这本书是我的一位老师推荐的,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希望从这本书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谢谢!


院长推荐的,沉下心慢慢看


帮同事买的,他看了之后赞不绝口~看来是本好书!


找不到了 决定另卖一本 印刷一般 但内容好看


十几年前就看过这本书,当然是借阅的。当时觉得很震撼,前一段时间在书店找过很多次,都没有买到,现在终于邮购到了,非常高兴!


转变角度了解历史


这么有名的书,我等评价其实也是多余,有兴趣研究那段历史的朋友都可以看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一下历史吧


在电子版上看了半本,语言挺风趣的,以一种交往记实,而不是追溯历史的口吻写这段历史,感觉是可以信任的。当然对历史这种东西,许多观念都会因人而异,但这本书还是令我看到了大量从未想到过,或者有机会学习到的东西。就质量而言,非常好,有以前老书的厚重感。如果没有蹭破那么多地方就更好了,虽然我不介意破一点,但乍一看去差点以为寄来的是二手书呀哎……


帮读高三的女孩买的,她很喜欢。


早就想读这本书了,终于在当当找到了,发货很快,读完了以后还想再读一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


值得推荐,书不错,可读。


书写的很客观,再现历史,值得一读。


从小就对此书充满了神往,人至中年才得以完成一读。


经典之作 值得一读


强烈推荐!这本书很有名气,是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这本书,老师和大人都觉得好,很值得读,但对于初中孩子来说,有点无趣。买来强迫孩子读,有点困难,还是让孩子一点一点来,慢慢品味。


难得的好书,过瘾!
能看到一些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喜欢中共党史的不能错过。


读书时看过,印象很深,现在买来,有空时翻翻很有意思


阅读此书,回忆历史,不能忘却的记忆!向年轻的朋友们推荐此书,阅读此书会让你在这浮躁纷乱的世界,学会如何做人,明确个人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


相关图书